郑鹰翔
强化国有企业财务控制之我见
郑鹰翔
财务控制是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和生产经营活动特征而设计的、用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限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①通过限制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分散委托人的风险,维护委托人的监督权;②通过限制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维护管理者的控制权;③通过对代理人的经营业绩考核,解决对代理人的激励问题。
财务控制也包括内部财务控制和外部财务控制两个方面,收购要约、代表权争夺和并购等都涉及到外部财务控制。而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指在董事会、经理层和有关责任人中建立的财务控制体系,这种控制体系应该明确界定企业内部决策权的分割,如通过企业各种规则、规定和预算,以及职业技术规范和各种惯例实现决策权分割;对企业的每一个下属部门和每一个决策代理人的绩效度量和评价体系;与个人绩效相联系的奖励和惩罚体系,包括建立作为绩效度量体系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确定预算在绩效度量中的作用和建立个人绩效的度量、奖励及惩罚制度。
1.传统的管理体制造成了管理上的不合理以及责任的不明确,弱化了财务控制的职能。政府各部门均以“主人”的身份向企业发号施令,政出多门、多元化管理,企业要对多个政府部门负责汇报,但却没有哪个部门真正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任,财务控制的职能被削弱。
2.对企业的相关责任以及外部监管落实不到位,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尤其是那些直接归各级政府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产权完全归政府所有,但政府是由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分别行使管理职能的,由于政府没有授权由哪个部门进行专门监管,结果是政府哪个部门都可以管企业,谁都不想承担责任。政府对企业的情况完全靠听汇报,对企业内在情况不清楚,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发挥监督与控制的职能。
3.资产配置不够合理,资产利用效率低下,流失问题普遍存在。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产闲置现象,闲置的比例高于25%~30%。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均不高,其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国企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账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流失的比例占资产总额的10%左右,且逐年增加。
1.国有企业运营目标的多重性,影响了财务控制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兼有政府的职能,如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和政治稳定等。不少国有企业是在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这种以好带差、“拉郎配”式的企业为日后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不少的隐患。从控制和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分析,企业各层级的领导人一般喜欢把企业做大,而非作强。因为在企业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中,尤其是经理对于公司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为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提供了可能。在职消费把公司的生产性资源转换为非生产性资源。同时,经理有着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提高自身地位和收入的动机。因此,经理有着过度投资的冲动。
2.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内部管理机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组织冲突导致财务失控这一问题的表面是企业领导力的衰弱,实质上是企业管理阶层合法性的衰弱。在财务控制方面,国有企业在组建和运行中,原有的财务控制的目标、体制、内容等随之发生变革,其权利构架和利益格局随着资源和资本的扩张、多层次管理权的划分而重新洗牌。在企业原先形成的管理惯例中,财权的获得和利益上的分配更多的靠资历和职务。企业在成长壮大后,必然导致后来的优秀人才不断加盟,其业绩和贡献使其有了更多权力和利益的诉求,加之其贡献和能力往往难以被公正的评价,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在制度体系内公平地解决回报问题。
3.企业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自身的发展,整体财务战略难以贯彻执行下去导致了财务的失控。根据企业成长理论,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管理能力一般会滞后于企业的发展。整体财务战略得不到各子公司认同的原因在于,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内部开始争夺权力或内耗,这些都与企业的财务控制不力或失效紧密相关。
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推行以人为本的财务控制理念。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员工的同心同德,即真正形成组织合力,这种有组织协同维系的基础一定不能是个人,而只能是精神性的东西,是理念,是价值观。个人理念难以超越个体的观念和能力限制,而只有精神性的东西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对此,我们提倡财务控制一定要和文化控制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有企业的财务控制中,要树立现代财务意识和理念,统一企业的价值取向,建立规范的财务控制体制,从而走上持续做大做强的长远发展之路。
2.逐步规范和理顺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机制,健全财务控制体系。以财务分层管理思想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包括子公司的经营者)、财务经理、财务部门各自的管理职权、管理责任、管理目标、管理内容与管理体系等;以制度管理代替个人的行为管理,以保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连续性;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对企业整体的财务战略进行定位,保证总体的战略规则与决策目标能够为各层级财务管理组织或理财主体有效贯彻执行。
3.构建风险导向型的财务控制,切实提高财务控制水平。风险导向型财务控制的本质特征是以风险的评估为基础,这是财务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风险的危害确实是存在的,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对所经营的项目进行风险的评价,评估出项目风险的种类、风险的级别,寻找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或控制措施。企业构建风险导向型财务控制可以兼顾财务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工作压力,并有利于部门之间的沟通。
4.加大对国有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评估与检测,以加强对于国有资产的控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资产的控制权是资产所有权的重要内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财务控制权集中表现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评价标准,并定期评估和检测。政府审计机关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行使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是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评估和检测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并实现其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财务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财务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对企业来说首要的是控制权,其次才是控制收益权,这两者的结合就是财务控制。所以,国有企业一定要正视企业存在的种种财务问题,并找出症结,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控制体系,促进自身的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星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