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男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行创新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形式、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凸显。能不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的教育方针,它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目的所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目标,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的,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的历史重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决定了灌输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灌输和如何灌输在认识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把“灌输”曲解为“填鸭”,这就是生硬灌输了,它阻隔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从教育者看,一些老师不注重研究并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采用生硬灌输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中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枯燥乏味的东西多。从受教育者看,学生缺乏主动性,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外部的教育要求,被动听课以至理解肤浅、兴趣不大等问题。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相对原始教学状态,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又使得教学课堂缺乏生动、形象,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的高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因缺乏专业训练和专门知识,使得多媒体教学难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总体来说,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比较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性和政治性很强,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忽视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致讲授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反映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不够,尤其是难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讲课的空洞说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恶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育人功能便不能有效发挥出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1.教育观念要从“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涉及面很广。然而,最根本的是必须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重视的“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观念转变。若能够基于这样一个立足点,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回归现实,进而适应现实、服务现实。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平民教育”意识。同样是传统观念的定势作用,高校学生目前也还未能根本改变“社会精英”的自我意识,这就容易导致部分同学自我评价过高,以致眼高手低,缺乏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引导,以及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如此一来,受教育者的观念和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趋向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2.教育的指导思想要突出“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也不例外,他们思维活跃,意识独立和主体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上述思想观念的变化,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权利,学生的个性、隐私与尊严等;最后,要凸显教育的服务功能,以学生为教学评价的主体。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的智慧,反映学生的意愿,以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
1.克服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实现灌输与启发相结合。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灌输,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纯客体,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课堂政治理论灌输能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但理论灌输也有僵化、扼杀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缺点,于是启发式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启发式教学不是把现成的思想道德观念或行为规范全盘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揭示、引导、修正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判断,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但强调启发式教学模式时须警惕过于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的兴趣、意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甚至以批判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死板、机械为前提,以指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为由,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于是以趣味性取代思想性,以现实性取代引导性,以技术性取代原则性等倾向,结果导致一种“无思想政治的思想政治教育”。
2.创新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当代大学生崇尚创新,关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而且非常希望亲身体会和尝试,希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首先,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音像兼备,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能够给学生带来充分的视觉享受,具有浓厚的情感性和强大的吸引力。其次,建立教学互动网站。网络正在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成为学生思想表达的新空间、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家园。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网络,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增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这块平台,迅捷、方便、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真实的学生情况与思想动态,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们所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3.克服纯理论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何理论教育,要深入人心并取得实效,它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就指出:“教育忽视了教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基本职责;而人们必须创造这个社会,作为他们理想的体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让大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教育之一。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单一、僵化、纯理论的教学模式,结果是理论大厦往往缺乏指导实践而成为空中楼阁,理想教育因脱离实际而虚无缥缈,严重削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尽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比如“门诊式”教学、案例教学、录像教学、参观教学等是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形式。
总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就一定会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1]陈道斌.多媒体——“两课”教育创新中的实践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6).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顾海良.谈谈“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两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17).
[4]余双好.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1999,(1).
[5]沈辉香,巫春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本理念探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5).
[6]张鸿文.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简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9).
[7]刘越等.重视“两课”教学中的社会实践环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2).
[8]白同平.社会实践是邓小平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6).
[9]刘希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5).
[10]匡坤涛,杨帅.借鉴道德发展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