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权
(辽宁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辽宁 大连 11602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们高校党建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人类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古代型文化、资本主义现代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未来人类的共同文化。[1]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化是在对古代型文化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样,马克思主义文化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扬弃和超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关于这点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曾做过简要概括:“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方文明主动是也。”[2]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资本主义时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实际,从文化上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精髓,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而它又是在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和中国民族文化遭遇危机之后逐渐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中西文化的相异之处,将文化的本土性因素考虑到党的建设中,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党建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所制定的奋斗目标,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加强党的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3]高校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总要求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党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规定了高校党建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的基本框架”。[4]同时,高校党建又具有其自身特点,与传统文化具有较为密切联系。
首先,高校党建的工作主体以知识分子为主,较其他组织具有更强的文化基础。高校党组织的工作对象是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于传统文化有较其他主体相对充分的了解。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党内知识分子占高校教职工总数的一半左右。在高校教职工队伍中,包括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高等院校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研究,包含较丰富的人文要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高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我国教育的社会性质,要求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当代大学生。而传统文化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和高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党建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殊性。鉴于高等院校较其他组织具有更为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与传统文化较密切的关系。
高校党建是党建的组成部分,党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党建一部分内容来自传统文化,但又不是全部照搬照抄,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合理扬弃。
1.传统文化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点。任何革命理论都是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反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其次,在党的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养料。“一个社会的主文化(包括革命理论)都是吸收了历代传统文化精华而发展起来的”。[5]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党代表的先进文化奠定了扎实基础,是我党先进文化的源头之一。
2.高校党建工作要规范、引导传统文化的发展,使其为高校党建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党实现新世纪的战略目标服务。在合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腐朽落后思想对党的建设的消极影响,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扬弃。
3.保护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冲突中的生存和发展,促使其走向现代化;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也是高校党建的题中之义。今天要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就必须处理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6]
党的思想建设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参照体系依然具有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判断的依据,如,宏观价值目标中的集体本位思想及微观价值目标中的理想人格的塑造。
1.传统文化中集体本位的宏观价值目标,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素来注重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利益,在忠孝不能两全时,对父母尽孝要让位于为国尽忠。这种以家庭、乡土乃至国家为重的文化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爱乡传统和维护整体利益的传统。在高校党建过程中,无论是我们的教职员工,还是大学生,均已深深体会到了这种集体本位的价值目标,它使我们在对党员的思想建设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一致时,要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既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所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高校党建工作中继续坚持下去。
2.传统文化中培养理想人格的微观价值目标,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观。《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准则。这种理想人格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舍生取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人物。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对此有很深的理解,并对此加以继承和发扬,成为共产党人修养的一部分。江泽民同志曾经总结道:“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名节,有着‘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的深厚传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是古人留下的很有价值的思想。”[7]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最应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的,这也是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加强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是实现政治路线的根本保证。在选拔人才的标准上,传统文化中“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对我们具有启示作用。孔子曾指出:“为政在人”、“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政息。”[8]因而,他极力主张“举贤才”。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贤士“乃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指出尚贤乃为政之本,“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进而强调贤者在位则国家治、贤者不在位则国家乱,“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9]高等院校是人才汇聚之地,在党建工作中弘扬尚贤用贤的优良传统文化,将具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同志及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党组织中来加以培养,有利于我党团结和吸纳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党的事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民本,即以民为本,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0]一语的省略。民本思想是主张以民众为国家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作为施政基础和标准的政治学说。民本思想曾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孟子集商周以来民本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和系统的仁政说,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政得其民”的历史兴亡规律。至汉唐时期,民本思想得到进一步阐发,唐太宗更是从民对君的制约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1]中得出了“国以民为本”的为政经验。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要经得起执政考验,必须要有强烈的执政为民意识。高校党建工作也应坚持将传统中的民本思想与党的作风建设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对待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师队伍问题上,要以博大的胸怀,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做好引进、使用、爱惜、培养等工作,使他们为学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最大贡献。对学生不仅应有学业上的关怀,还要有思想道德素质的关怀。从而使得我们在学生党建过程中把关心 “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放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来看待,带动高校党建工作走向新的高度。
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在继承、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克服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
首先,高校党建工作应注意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专制与人治思想。荀子说:“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12]把君主的地位抬到参天地、总万物的神圣地步。针对中国几千年的专制文化,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13]这种专制、人治文化给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致使一些人在工作中以权力和个人私利为中心,处理问题时不能充分考虑群众意见,缺乏民主观念。如今,中国已由专制社会步入法治社会,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坚决反对领导的个人专断做法及封建的等级特权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实现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教职员工与广大学生的和谐相处。
第二,高校党建工作应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意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以官为贵,唯官是尊”的思想,将升官作为唯一的“正途”。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跑官、买官、卖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高等院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各教职员工应以教书育人和从事科研工作为主,而不应带着“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的“官本位”思想投身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应严格杜绝工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的事件在高校发生。
第三,高校党建工作要积极克服传统文化中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在封建社会,当权者往往过着安逸享乐、歌舞升平、游玩田猎、声色犬马的生活。高校党建工作同样应对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予以关注。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党员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校园坚决反对追求享乐、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倡导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对于高校保持党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人才起着导向性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时要努力克服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使传统文化发生创造性转换,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 周熙明,李文堂.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2.
[2] 李大钊文集 (上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57.
[3] 张建国.党建概论[M] .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15.
[4] 杜玉银.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9.
[5] 周良沱.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党的思想建设[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4):5.
[6] 黄向阳.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
[7] 江泽民.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R] .
[8] 春秋繁露·精华[Z] .
[9] 墨子·尚贤[Z] .
[10] 尚书·夏书[Z] .
[11]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Z] .
[12] 梁启雄.荀子简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83.109.
[1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