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鸿
(河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91)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篇不太长的力作,一举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此书出版后不久,著名诗人兼文学家艾略特立刻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这一代表作的成功之处在于菲茨杰拉德用艺术的手法刻画“爵士时代”美国社会的风貌,成功地展示了二十年代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的美国梦破灭的历史全程。而盖茨比就是这个时期典型的代表,是典型的爵士时代的梦想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片道德和精神的荒原。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疯狂追求金钱、名誉、地位和奢华的生活,甚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不择手段。但社会像一股波涛汹涌的水流,载着人们流向传说中幸福的彼岸,任何逆流而上的力量在它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而无能为力,又有谁会艰难地逆流而上呢?[1]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注定没有完美结局,因为一方的爱情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另一方的爱情则置于金钱的高峰上,盖茨比对黛西只能仰视、无限崇拜,一点一滴地攀登。他已经爬得很高,以至于他自己认为幸福的人生伸手可取,然而社会中的反对力量却让他从幸福的巅峰落到了地狱,最终他不仅失去了爱情,而且失去了生命。这一梦想的最终破灭使盖茨比成了一个被“美国梦”引诱毁灭的悲剧人物。同时,从许多方面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又是一部浓缩的美国文化史的象征。总而言之,盖茨比的“美国梦”是一部过于浪漫虚无的幻想史,而浪漫、幻想正是盖茨比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又是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深刻而鲜明地展示出来的。
小说作者采用了巧妙的构思,安排了尼克这个冷静的观察家作为故事的讲述人。他在小说中有多重身份:盖茨比的近邻,黛西的远亲,汤姆的同学。因此他无处不在,无事不晓,似乎达到喧宾夺主的程度。这使得盖茨比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模模糊糊,添加了几分神秘气氛和梦幻色彩。作者让尼克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耳闻目睹的事件,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从而更加突出了盖茨比这一“爵士时代”梦想家的典型形象。对于书中很多关键情节,作者都是让尼克去看、去听、去感受的,而不是让主人公盖茨比去做的。例如在驾车出了车祸后,黛西与汤姆合谋让盖茨比充当替罪羊时,作者没有让在屋外守候的盖茨比去看,而是让尼克去看清此时汤姆和黛西在做什么:“他正隔着桌子聚精会神地跟她说,说得那么亲切,他用手盖住她的手。她不时抬头来看看他,并且点头表示同意。”“……这幅画清清楚楚,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密气氛,任何人都会说他俩在一同密谋策划。”作者借尼克之口,在盖茨比死前又发出这样一段评论:“我有一个想法:盖茨比本人并不知道会有电话来的,而且他也许已经无所谓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一定会觉得他已经失去了那个旧日的温暖世界,为了抱着一个梦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一定透过可怕的树叶仰视过一片陌生的天空而毛骨悚然,同时发觉一朵玫瑰花是多么的丑陋的东西……”通过尼克的这种评论,读者可以揣摸到盖茨比临死前并非全然在梦中,准确地说,盖茨比已经隐约猜出了真相,他想到了他可能在做梦,但他宁可生活在梦中而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尼克作为旁观者没有去警醒盖茨比,没有把他的想法告诉盖茨比,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目的是要警醒所有“爵士时代”的人们:彻底抛弃梦想,认清“美国梦”的实质,以免盖茨比悲剧重演。
作者以盖茨比这个悲剧人物形象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悲剧。菲茨杰拉德采用的第一人称,以尼克的口吻来叙述故事,不仅使盖茨比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而且使盖茨比这一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深刻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与此同时,尼克通过耳闻目睹,既能同情盖茨比又能批评盖茨比;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既能在“爵士时代”生活,又能大胆地批评这个时代的浮华。[2]所有这些,无一不证明尼克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菲茨杰拉德本人也称得上是盖茨比式的梦想家,但他也像尼克一样,是清醒的梦想家。就作品而言,尼克和盖茨比这一对人物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一个是冷静的旁观者、批评家,另一个是痴迷的梦想家。正如英国学者戴维·派克所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成功就在于菲茨杰拉德十分令人满意地做到了在一个意象中把一个主角的两种面目表现出来,作者在小说中安排了尼克和盖茨比这对人物的匠心独运之处,即通过尼克这个冷静的观察家同时又是积极的行动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让读者更加清晰,真实地了解盖茨比作为“爵士时代”梦想家的典型形象,并因此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盖茨比的形象通过次要人物的陪衬与对比显得更为突出、生动、鲜明。小说着力刻画的次要人物是美国社会贵族出身的代表——汤姆·布坎农和黛西夫妇。汤姆是一个骄傲自私、为富不仁、虚伪狡诈、道德败坏、残忍成性、毫无道德观念的贵族子弟。在他看来,像他这样的贵族享受特权是天经地义的,绝不能容忍其他势力来分享。在盖茨比和他们的世界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不管哪个人敢来谈平等,他必然会被置于死地。因此,尽管盖茨比用非法的钱财架起了一座云梯,他也无法占有上流社会平等的地位而去分享“魔力和乳汁”。[3]不管他怎样摆阔,怎样更换名字和汽车,他还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因而总是受到攻击和排挤。汤姆与黛西结婚后到了纽约,却和车辆修理行老板维尔逊的妻子勾搭起来。而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与盖茨比的隐情后,却极力做出家庭卫道士的样子:“这年头人们开始对家庭生活和家庭制度嗤之以鼻,再下一步他们就该抛弃一切,搞黑人和白人通婚了。”汤姆虚伪、狡诈的嘴脸跃然纸上。相比之下,盖茨比为了追求梦中唯一情人黛西,不惜任何代价,即使临死前还在痴情地守望着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终夜长明的绿灯,这些都反映了他真诚、纯朴的性格和对梦的执著追求。
黛西是盖茨比魂牵梦绕的情人,她的美貌、财富、地位始终吸引着盖茨比,并成为他毕生奋斗的动力和源泉。盖茨比幻想寻找一种纯真的爱,把一个世俗佳人奉为完美理想的象征。盖茨比正是为了理想中的爱情,从社会的底层苦斗上来,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黛西。他天真地相信只要有了钱就能赎回失去的爱情,就能重温旧梦。可是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的那么完美。在盖茨比军队服役期间,黛西曾一度被风度翩翩的盖茨比吸引,但她最终还是嫁给了世袭贵族子弟汤姆。五年后,盖茨比的暴富也确实让黛西心性动摇,以至于当她走进盖茨比辉煌的住宅,面对他拿出来炫耀的一打五彩缤纷的英国衬衫时,竟激动地大哭起来:“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美丽的衬衫。”一个“黄金女郎”的形象活脱脱的展现出来。而当汤姆与盖茨比最后摊牌,当众揭穿了盖茨比靠非法手段暴富的真相后,她一下子害怕极了,然后坚定地站在汤姆一方。后来黛西开车撞死了汤姆的情妇,盖茨比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责任,帮她逃离现场。盖茨比将黛西送回家后,彻夜未眠,痴情地守望着,生怕黛西会出什么事。可此时的黛席和汤姆正在一同阴谋策划,打算远走高飞,后来当死者的丈夫找上门来,黛西竟允许汤姆把责任推到盖茨比身上,结果善良痴情的盖茨比惨遭杀害,做了黛西的替死鬼。真诚、善良的盖茨比和自私、势力的黛西夫妇形成鲜明对比,这充分表现了盖茨比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爵士时代”执著于超乎物欲之上的爱情梦想的了不起的英雄气概。
蒋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象征性的、甚至是讽喻的作品,代表了美国社会本身”。[4]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刻画了“爵士时代”以盖茨比为代表的梦想家的形象,揭露了其梦想破灭的原因。作者象征手法的运用主要在几处背景描写,其中之一的灰烬山谷是作者着力描述的重要地点。故事从开始到结束,作者始终提到它。这是“一个离奇古怪的农场,在这里,灰烬像麦子一样地生长,长成像小山丘似的奇形怪状的园子,在这里,灰烬堆成房屋,烟囱和炊烟的形式,最后,经过超绝的努力,堆成一个灰蒙蒙的人,隐隐约约地在走动,而且已经在尘土飞扬的空中化为灰烬了”。[5]这通篇不断出现的灰烬构成了美国“爵士时代”物欲横流的象征:贫瘠而干涸。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盖茨比想通过自我奋斗成为富翁的梦想是很难实现的。他所追求的平等、大同的“美国梦”必然会在灰烬的现实惨遭挫败,灰飞烟灭。小说中不断出现的那盏绿灯则成了盖茨比在传统价值已近崩溃的物欲世界里所有梦幻的象征。当他第一次看到绿灯时,就像当年的荷兰水手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惊奇,不过那是个过时的、盖茨比永远也无法重温的梦。[6]
作为“爵士乐时代”的文学代言人,菲茨杰拉德所选择的题材,描写的主题都紧扣时代的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他又能将现实与传统,现代与历史相联系,超越时代的限制,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了不起的盖茨比》成功地塑造了在一个无梦想的年代追逐着美国梦的梦想家——盖茨比,并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美国梦想的堕落和幻灭。时至今日,盖茨比时代已经逝去,所谓“美国梦”的话题似乎已经遥远,然而,追求物质的成功同时又渴望精神的平衡和理想的实现是人类一个恒久的渴望和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想。现代人应该且能够比盖茨比更加清醒并充满信心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1]F.Scott Fitzgerald.The Crack-up with Other Pieces and stories[M].Penguin books,1965.
[2]李疆彤.论盖茨比的双重性格[J].柳州师专学报,2004,(2).
[3]弗·斯科特·费茨杰拉德.巫宁坤等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Inge,N.Thomas.Great Novelists and Prose writers[M].The Macmilan Press,Ltd.1979.
[5]庄文泉.一部成功解构美国梦的不朽之作[J].龙岩师专学报,1999,(4).
[6]周新平.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