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难去的心魔,难以自拔的爱恋——简析尤金·奥尼尔的俄狄浦斯情结

2011-03-20 16:51孙凌博
文教资料 2011年8期
关键词:埃德蒙俄狄浦斯杰米

孙凌博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一、引言

荣格称弗洛伊德 “是一个被魔鬼占据了心灵的人”,也是“一个被赐予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启示之力,并为这种力量勾魂摄魄不得逃离的人”。这番透彻的评价来自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精确分析。这番精妙的评价形容现代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倒也不无妥贴。奥尼尔称自己一生都“尖锐地感到某种潜在的力量”在支配着自己的行为,而他的全部剧作就是为了表现人在与这种力量抗争中的“光荣的、导致自我毁灭的永恒悲剧”。奥尼尔强烈地感悟到“生活背后推动一切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并终身为其所苦,并在自己的剧作中对此进行了“极其尖锐的,撕裂人心的”描述。本文以奥尼尔自传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为例,来说明这部用“血和泪写成的”剧作不仅是奥尼尔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高超运用,而且是奥尼尔纠结一生、不能自拔的痛苦所在。

二、俄狄浦斯情结的含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把爱的本能称之为 “力比多”(libido),其中主要是建设性的性力,它引起新生命的诞生,使人类的生命历程生生不息。“力比多”一定要表现、发泄出来,不然人就会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当“力比多”遭到从超我、自我而来的压抑时,就不得不进行转移,或在梦中凝缩、变形、表现出来,或者从社会规范所允许的途径表现出来,这就是梦和升华。

在文艺理论批评领域,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就是“力比多”的一种释放,更是一种升华。其中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弗洛伊德于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中正式提出的:它是一组“无意识”观念和情感,其核心愿望是占有双亲中异性的一方,排斥同性的一方。弗洛伊德以俄狄浦斯来命名它,是因为古希腊悲剧中有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这一悲剧传说,并认为这种情结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许多无意识犯罪现象。奥尼尔显然受弗洛伊德这一著名论点的启发,意在表现人性深处诱发罪恶的动因,与古希腊悲剧表现超自然力量造成人类悲剧的杰作相匹美,并期望其悲剧的张力不逊于后者。

三、难以割舍的俄狄浦斯情结:爱恨交织的蒂龙兄弟

在本剧中,小詹姆斯·蒂龙和埃德蒙·蒂龙两兄弟对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他们对父亲的显而易见的共同的反感甚至是憎恨,原因是他们认为父亲故意剥夺了母亲对他们的爱;二是他们各自对母亲无法割舍的依恋,甚至为独占母亲之爱而进行明争暗斗。

尽管一直靠父亲的接济过活,但他们对父亲的称呼几乎从来都是“老头儿”、“吝啬鬼”、“老守财奴”,并且经常耍些花招来共同对付老头子。按说母亲应该为染上毒瘾并且一吸就是二十五年而造成这个家的悲剧受到谴责,甚至就是在这件事上,两兄弟也都是怪罪父亲多于母亲,他们认为正是因为父亲怕花钱不肯请好一点的大夫才让母亲因为生下埃德蒙而对吗啡产生了依赖。当埃德蒙认为母亲是因为孤单而不愿意戒掉毒瘾时,父亲蒂龙辩解道:“而且她也不是那么孤单,只要她愿意,总可以在我们剧团里找几个人谈谈心的。她身边还有孩子,而且我坚持不管花多少钱,总要雇个奶妈一路上和她做伴。”正是他的这番解释促使埃德蒙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那是因为你嫉妒,怕她在我们孩子身上花太多工夫,所以找个奶妈来把我们带得远远的!”这种父子间的相互嫉妒不正表明了儿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吗?并且这种的确存在的情结也在母亲那得到了证实。当获悉丈夫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送儿子去疗养院时,母亲的反应是:“我知道你父亲为什么要送你去疗养院。他就是要让你离开我!他一直这样干。我的每个孩子他都嫉妒!他老是想办法让我把孩子丢开不管。”

如果说儿子们和父亲的斗争还算公开和温和的话,那么他们之间为争夺母爱的斗争就显得更为隐蔽和激烈,这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母亲的发自内心的依恋。相比较而言,大儿子小詹姆斯·蒂龙(剧中称为杰米)对母亲的爱更深,时间也更长久。七岁那年他将麻疹传给弟弟尤金而送了弟弟的命,母亲一直认为他是故意的:“他嫉妒弟弟,恨他。哦,我知道杰米那时才七岁,可是他并不笨。大人告诉过他麻疹有传染性,会送掉弟弟命的。他明明知道这点。”如果说母亲的怀疑是正确的话,杰米故意送掉弟弟的命分明只是为了独占母亲的爱。所以母亲对弟弟埃德蒙的爱只能使他暗地里嫉妒。尽管事实上杰米对埃德蒙很好,也说过:“我的小弟弟,我爱你爱得要命。”但为了破坏埃德蒙在母亲心目中的形象,他不惜把他那套“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教给他,引他走邪路”。出于嫉妒,他酒后的本我说出了恨弟弟的真正原因:“我一直不愿意你成功发迹,唯恐自己更加相形见拙。真的,我心里希望你失败,我老是嫉妒你这个妈妈的宝贝,爸爸的宠儿!(他怀着越来越深的敌意望着埃德蒙)而且妈妈就是为了生你才染上吸毒的瘾。”

依恋母亲的并不只是杰米一个,埃德蒙对母亲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觉察出母亲又一次复吸后,尽管父子三人都很绝望,但只有埃德蒙还试图挽救母亲:“她不过才开始,还没有上瘾,她还是可以戒掉的。让我去跟她谈谈。”当母亲吸毒后倾诉她结婚后由于丈夫酗酒所带来的不幸生活时,埃德蒙相信了母亲的话,并对母亲报以深深的同情。他将母亲吸毒的原因完全归咎为父亲的不负责任。伴随着他对父亲的指责:“天哪!难怪……”的舞台指示语:“对父亲恨极了,爆发出来。”更是显露出他对母亲的理解和爱。

四、《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让奥尼尔的俄狄浦斯情结得到宣泄的突破口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一种普遍现象,可以解释许多无意识现象,因为这种情结从人的无意识深层支配着人的心理,成为人的全部行为的动机。奥尼尔本人是一个对于人类精神活动有着透彻感悟的剧作家,他所表现的各色人等的复杂心理活动,他自己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亲历,其中代表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就是一个特色的例子。

奥尼尔不幸的早期家庭生活经历使他无意识地产生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在童年生活中,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一个稳定的“家”。早在七岁时他就被送进了一所天主教寄宿学校,所以他很少有机会和父母呆在一起。后来在他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最令他痛苦的就是他在寄宿学校时所感到的深深的孤独,尤其是上学后的第一个圣诞节他就不得不独自在学校度过,因为父母都“在路上”,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他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就是他的无家可归感。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讲,一个幸福的家庭意味着爱和亲情,尤其是母爱会让家充满温馨,让幼小的孩子远离孤独和寂寞。但是不幸的是,年幼的奥尼尔却失去了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机会,从此开始了他一生寻找母爱的漂泊生活。

此外,母亲的毒瘾是剥夺他享受母爱权利的因素。奥尼尔的母亲艾伦·昆兰·奥尼尔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在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环境中长大的。作为一个在修道院里受过教育的女孩子,她漂亮、纯洁、浪漫、不谙世故,而她的丈夫却和她完全相反。丈夫在条件恶劣的学校里读过书,受到过贫穷和苦难的折磨,所以阅历丰富,讲究实际,是一名非常成功的演员,同时非常世故。由于家庭背景、个人阅历和性格上的差异,二人结婚之后,艾伦非常失望。她少女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修女或者钢琴家。在嫁了一个做演员的丈夫之后,她少女时代的美好梦想便如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更为不幸的是,在奥尼尔出生的时候,医生为了给她止痛而使用了吗啡,从此她染上了毒瘾,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的深渊。不仅她自己的人生是个悲剧,而且直接导致了深爱着她的小儿子尤金·奥尼尔的人生悲剧。

正如奥尼尔自传剧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蒂龙一样,艾伦整天沉浸在自己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中,靠吸毒的麻醉作用来麻木自己的灵魂,逃避自己做母亲的传统社会角色。她对儿子的冷漠压抑了奥尼尔的俄狄浦斯情结。奥尼尔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而这种几乎发狂的恋母情感却无法在母亲那里得到宜泄。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本能冲动受到自我的抗拒而被压抑到无意识系统之后,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扩散开来寻找别的释放途径,在某种条件下,以变形的躲躲闪闪的方式进入意识领域,这就是 “转移”(displacement)。炽热的岩浆终于找到了进发的火山口,他找到了“转移”他压抑已久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最佳途径:“升华”。“升华”即是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在自我的许可下求得欲望的满足,艺术创造即是“升华”的一种形式。艺术家和其他人一样,也为强烈的本能冲动所遇迫,但他能从现实中转开,并把他全部的兴趣和“力比多”转移到他所希望的幻想生活的创造中去。在实际生活中,慑于外界的压力,奥尼尔一直不敢公开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然而,借助艺术想象,在他创造的幻想世界中,他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一情结,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中,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困扰自己一生的俄狄浦斯冲动,埃德蒙其实就是奥尼尔的化身。奥尼尔借用他死去的哥哥的名字以自我为原型塑造的埃德蒙是以一个家庭矛盾的受害者的形象出现的,即使偶尔涉及到俄狄浦斯情结,其描写也相当隐晦,这也许主要是奥尼尔的超我在起作用的缘故。

五、结语

弗洛伊德说,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外部冲突并不可怕;看得见的战争固然可怕,但更让人可怕的是那场没有战火与硝烟的人格内部的战争,因为它是永无休止的,难以预料的,俄狄浦斯情结一直如索命的鬼魂般折磨着奥尼尔的内心世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是作家医治自己精神疾患的有效手段,其灵魂在此得到拯救,正如他在该剧的最后一段文字旁边的页边空白上写道:“母亲,饶恕我们的冒犯,因为我们也饶恕凡是冒犯过我们的人。”

此外,俄狄浦斯情节也造就了奥尼尔作为一个剧作家的辉煌。潜伏于奥尼尔无意识深层的俄狄浦斯情结在一行行的台词中升华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些不朽的作品将感染一代又一代读者和观众,净化人们的灵魂。

[1]汪义群.奥尼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郭继德.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陈映真.诺贝尔文学奖金全集[M].北京: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3.

[6]克罗斯韦尔·鲍恩.奥尼尔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

[7]李冰.奥尼尔与弗洛伊德[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6).

[8]吴兰香.玛丽·蒂隆的心理层面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埃德蒙俄狄浦斯杰米
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
The Cause of Oedipus’Tragedy: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重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行1-719)
橡树作证
谁在撒谎
歌剧《俄狄浦斯王》剧照
杰米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