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行一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刘行一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基础,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应创新观念,树立创新机制。作者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出发,探讨了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途径,并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开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 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 四要素 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历来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是同时又是高校管理机制中的弱点。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既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与政治意识的重要一环,又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学校的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以新的眼光看问题,以新的思路分析问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改变过去的刚性管理,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主动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其思想,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管理措施才能实施,管理过程才能顺畅,管理工作才能主动。
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爱好,从进入大学校门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自己的学业生涯提前设置总目标及分期目标,并自觉进行学习思想转化和学习行为控制,将学习与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自我内化的教育过程。其间,教师对学生的学业生涯设计起引导与监督的作用。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设计自我,是“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完成其大学学业和将来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清晰化与复杂化,传统的以学校辅导员与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与思想教育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结合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为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机会,可以将过去的非程序化管理转变为程序化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既减少学生管理中的“忙、乱、杂、急”现象,又增加学生德育工作的有序性和公正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权利,对自己的学业生涯进行自我设计与完善,在进一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民主化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治能力与自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负责,从而既减少学校学生工作的劳动量,又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个人究竟朝什么方向发展,能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努力的程度和选择的正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鼓励学生根据个性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确定成才目标(包括成才的类型和层次),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摆脱被动发展的地位,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个性。这样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所必需的。学生自我设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使天赋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前提。
新时期下,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自我设计是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关键。当代大学生应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设计,正确的“理想”应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大学生要面对现实,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把理想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目标。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正确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根据自我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业生涯设计,为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去研究学习对象,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事务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与管理是其重要特征。学生自主主习与管理是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高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的自主型、创造型人才。
高校学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存在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思想比较淡薄等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政治思想上,教师在学习上正确加以引导和监督,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走过他们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使学生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各方面的不足,保证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目标的实现。
从2008年9月入学开始,我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对2008级计算机本科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2008级计算机本科新生进校起,下发专用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书》,设计内容包括:个人理想、总目标、年度目标、学期目标。其中包括专业课程目标、基础课程目标、特长目标、综合素质目标,外语、计算机水平,阅读目标,写作与发表,演讲与口才,技能与专长,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评优评先情况,个人性格塑造,树立诚信品牌,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性步骤。与此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业余爱好、个人专长、能力倾向、发展基础进行认真分析。
为进一步推进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实施,系部安排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来做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理解专业培养计划并合理选课,帮助学生设计学业生涯,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思想问题,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导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使每一位学生一进校,就确立了自己的成才方向。
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过程中,辅导员与教师紧密配合,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成功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素质不能直接传递,只能在训练和实践中潜移默化而成。从2008年以来,系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砺,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学业生涯自我设计的正确性。
辅导员与专业老师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定期进行检查与监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质、就业环境等帮助学生纠正设计偏差,并将每个学生的生涯设计进行表格量化,每个学期进行跟踪考核。学生的自我设计实际上形成了“双向设计、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不仅仅是指拥有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联系到高校的学生工作也是如此。实行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有利于学生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节与控制自我,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严格地进行自我学习和锻炼,自主地学习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1]张艳梁.平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7).
[2]黄明睿.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李雪婷.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J].成人教育,2009,(3).
[4]赵吉勇.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