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霞
(南京农业大学 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2)
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途径探析
曹兆霞
(南京农业大学 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2)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是今后的重点。高等院校应该树立质量观念,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本文探析从课程的内容质量、教师的教授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这些途径来建立这种体系。
学院教学质量 保证体系 完善途径
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各院校的办学规模均大幅度上升,但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因此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新形势下,学院要确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其整体办学水平,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它主要由课程的内容质量、教师的教授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构成。课程内容质量主要是由教材的内容决定的;教师的教授质量主要由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决定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由学生本人决定的;教学管理质量是由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方法、教学评价指标等因素决定的。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等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使其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协调运转并发挥各自的最大效益。因此,教学质量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越合理,配合越协调,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化效果就越好,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一)加强教材和课程内容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依据之一。教材建设是各学院教学基础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各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教学内容、反映教学成果的表现。所以各学院应根据自身需求,不断进行教材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建设,以满足学院人才培养需求。
课程建设的生力军是教师,学院应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来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鼓励全体教师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研发,并将自己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学院的管理制度,实行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是形成良好工作习惯,提高组织执行力的重要手段。规范化管理的要点是坚持对各个过程遵循:该做的写下来(制定流程和制度),写下来的要做到(认真实施),做到的要有记录(评价和改进)的基本原则进行管理。规范化的学院管理应该从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文件体系入手,从而确保学院全面教学质量的提高。
1.完善并实施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科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保证。在规章制度中我们既要确定可行的质量目标,又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涉及教学质量管理各个要素的质量管理流程,并能明确各要素之间的职责和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杜绝“人治”现象的发生,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2.实行全面管理,实现质量要素最优化。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领导、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此,在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努力使各因素之间形成最优化的组合。
3.实行学术民主管理,保证学术权力。
为克服学院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泛化的弊端,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决策中的作用,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制衡,协调统一,改革学院的现有决策模式,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将权力重心下移,加大四系、一部的自主管理权限,充分发挥系、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系、部是学院学术活动的基础,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主要由各系、部的教师所承担,系、部应当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传统质量管理模式机械性突出,注重建立等级鲜明的管理机构和刚性化的规章制度,忽视组织內个体作用的发挥。全面质量管理(TQM)属于“人本模式”,它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并通过对人的行为管理与激励,促使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学院的教学质量是学院各单位、各教学环节质量的整体反映,它涉及学院的各层领导、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学生。教学质量管理的每一环节,每一个要素,具体到每一个人,都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强调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院教学质量的主要体现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主体,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元素。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院教育质量的关键。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各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学院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者的本分,但现实中,高校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多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而忽略了育人的本质。他们往往是踏着铃声进出教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他们除了上课外,还有与自身利益关系更大的科研任务。所以,学院应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担当起教书与育人的重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每位老师都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有无法估量的影响。所以教师有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从而时时处处能够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楷模。
3.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学院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关系到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全体教师都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
(五)完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他们的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为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等院校必须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将量化考核结果作为对每位教师进行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评价依据,并适时、客观地做好信息沟通,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教学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目的。
1.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从评价方法来看应属于质量监测性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个别差异性,加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复杂的人,以及目前评价者们由于年龄原因所掌握的人的评价理论薄弱的问题,都导致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随意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但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一项不可回避的工作,否则大家就无法监督、检查和改进教学工作。
2.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学院应当淡化教师考核测评的鉴定性和评比性功能,强化其过程性和反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一切的实现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保证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有效途径。
学院在构建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要始终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全员参与意识的培养,重视技术、管理、人员诸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全面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由监督检查向指导服务的转变;实现由“他监控”变为“自监控”的转变;实现由“制度约束”到“文化融合”的转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才能确保学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真正发挥其作用,实现学院发展的良性循环。
[1]丁杨,赵敏.专家谈高校学科建设与教材教辅出版使用[N].光明日报,2005-12-18.
[2]陈玉琨,代蕊华等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熊志翔等著.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康宏.我国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6]童康.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探究[J].高教探索,2007.1.
[7]陈玉琨.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问题与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8.2.
[8]唐松林.培育质量文化,建立常态化的质量管理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