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多义词研究综述

2011-03-20 14:12陆志慧
文教资料 2011年32期
关键词:同音多义词区分

陆志慧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江苏 南京 210011)

1.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认知语言学迅速成为语言学的研究热点,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多义词的研究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多义词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随便翻开一本英语词典,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词往往有几个甚至几十个意义,而且越是简单的词,意义越多。词汇的多义化势不可挡,多义化是满足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等手段。Lyons(1995)指出,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从未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

2.概念的区分

每当介绍一个概念的时候,除了要将这个概念本身的性质、特征说明清楚之外,往往还会比较、区分与之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介绍多义词时也不例外,学者们往往会区分多义词和同音同形异义词(homonymy)、多义词和单义词(monosemy)。

2.1 多义词VS同音同形异义词

谈到多义词,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同音同形异义词,因为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Hatch和Brown(1996:49)给同音同形异义词下了一个定义:“同音同形异义词就是那些拼写相同而词义却没有明显共同点的变体。”简单来说,同音同形异义词其实是多个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词的拼写都一样,因此人们很容易将其与多义词相混淆。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bank,bank有多个词义,既可以表示“银行”,又可以表示“堤岸”,所以许多人都认为bank是多义词,其实bank是同音同形异义词,因为这些词义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L.bner(2002:43)区分了两种同音同形异义词:完全同音同形异义词 (totalhomonymy)和部分同音同形异义词(partialhomonymy)。所谓完全同音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所有性质都一样的同音同形异义词,即语法类型、语法性质、词形变换、发音、拼写都一样的同音同形异义词,上文提到的bank就属于完全同音同形异义词。同样,部分同音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一部分性质一样而另一部分性质不同的同音同形异义词,如lie(lay,lain)和lie(lied,lied)。这些词在有些语境下会产生歧异,比如:Don’tlieinbed.而在有些语境下意思却很明确,比如:Helay/liedinthebed.

如何区分多义词和同音同形异义词一直是学者们关心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话题。一般有两个区分的标准:词源学和相关性(Lyons,1977:550—569)。 第一个标准是词源学标准,学者们认为从不同辞源衍生而来的单词属于同音同形异义词。比如,根据词源学标准,ear(耳朵)和ear(穗)属于同音同形异义词,因为这两个词在古英语中的词形并不相同,直到中世纪英语中才衍变成相同的词形。第二个标准就是看各个词义之间是否相关,如果词义相关就是多义词;相反,如果词义之间不相关就是同音同形异义词。第二个标准也是学者们使用最多的、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针对这两个标准,Lyons(1977,1981)也做了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学者们对很多单词的辞源还不清楚、不肯定;有的虽然已经弄清楚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包括本族语者在内)对自己使用的单词的辞源还是不怎么清楚。相关性这个标准虽然相对比较有效,但是如何判断两个词之间是否相关却比较困难,因为相关性问题不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就比如上文所举的ear的例子,有的本族语者认为这两个词不相关,有的却认为相关,个人的看法不同,所以结论也不同。

2.2 多义词VS单义词

另一个需要区分的概念是单义词。顾名思义,和多义词不同,单义词只有一个词义,比如:bird就是一个单义词,虽然它可以指知更鸟、麻雀、鸵鸟、企鹅等多种鸟类,但这些鸟类只不过是bird的下义词,是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指代而已。原则上来讲,区分多义词和单义词很容易,不过实际操作却远比想象中的要难。看下面两个例句:

(1)I’mnotamemberoftheschool.

(2)Iseeabirdinthepark.

句(1)中的school是多义词,既可以指“学校”又可以指“流派”,在此处便产生了歧义。为了理解这句话,我们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意思,而否定另一个。

句(2)中的bird是单义词,因为它只有一种解释——鸟类,一种动物。虽然它指代比较含糊,是指知更鸟,还是指麻雀等,我们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到理解。

Taylor(1989:101)认为区分多义词和单义词,其实就是区分歧义和含糊不清。Zwicky、Sadock(1975),Kempson(1977)、Cruse(1986),Taylor(1989:101—102)提出了三种歧义测试:

(1)有歧义的句子可以有不止一种的解释。从原则上来讲,我们可以肯定其中一种解释,而否定另一种。

因此在上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说“我”是学校的一分子,而否定了“我”是这个流派的一分子;反之亦然。

(2)第二个测试考虑的是能否将事先假定的多义词放在同一个句子中,如果不能放(整个句子读起来很古怪),说明该词是多义词;反之,则说明该词是单义词。看Cruse(1986:13)给出的例句:

a.ArthurandhisdrivinglicenceexpiredlastThursday.

“expired”在这里有两种解释“断气”和“期满”,对于人来说只能用前一种解释,对于一个证件来讲应该用后一种,所以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就显得有点古怪,正确的用法如下:

b.Arthur expired last Thursday;his driving licence also expired.

这也就说明expired是多义词,而不是单义词。

(3)第三个测试是使用do so too这个表达法。具体的用法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a.Iseeabirdinthepark,andsodoeshe.

b.I’mamemberoftheschool,andsoishe.

在第一句中,如果“我”在公园看到的是知更鸟,而“他”在公园看到的是麻雀,那么这个句子照样成立,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第二个句子中,如果“我”是学校的一分子,而“他”是某个流派的一分子,那么这个句子就是一个病句,或者说就不能使用dosotoo这个表达法。所以说bird是单义词,school是多义词。

3.多义词心理表征研究

多义词的心理表征问题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重点。既然多义词含有多个词义,那么这些词义在记忆中如何储存?是只储存一个核心词义还是所有词义都被储存,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争论这个问题,直到现在都没有定论。有的学者认为记忆中只储存一个核心词义,其他词义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对此核心词义的在线(on-line)扩展而得到,这就是核心词义表征观(core/singlesenseview)。和核心词义表征观刚好相对的是独立词义表征观(separate/multiplesenseview)。持独立词义表征观的学者认为所有的词义独立存储于记忆中,在一定的语境中只有相应词义得到激活。还有些学者认为前两种观点都太过极端,他们提出至少有一部分的词义独立存储于记忆中,而不是只有一个核心词义或者所有的词义都得到了表征,我国学者赵翠莲(2006)称之为调和观(mediatedview)。

3.1 核心词义表征观

Anderson和Ortony(1975)构建了一个理解过程,认为理解不只是在语义联想网络中找到正确的词义条。一个多义词可以在句子中生成多个词义,而语境和客观知识必不可少。词汇网络包含一个核心词义,而语境提供了理解具体词义的其他必要信息。

Caramazza和Grober(1976)区分了line的26种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词义,通过研究后他们发现这些词义可归为五类,而这五类都与一个核心词义相联系,并且正是这个核心词义作为line的词义被储存在记忆中。

Nunberg(1979)认为根本就没必要将所有的词义都存储于记忆中,只储存一个核心词义就可以了(不过他没有指出如何确定核心词义),因为其他词义可以在一定语境下根据语用原则进行扩展。一些多义词词义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最经常出现的有“物体/物质关系”、“内容/物体关系”。比如:

(1)a.Thereisapineinthegarden.[物体]

b.Thetableismadefrompine.[物质]

(2)a.Thebookisveryinteresting.[内容]

b.Thebookonthetableismine.[物体]

既然多义词词义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就没必要记住所有的词义。比如,我们没必要记住“elm”既可以指一种植物,又可以表示构成植物的这种物质,因为在一定的语境下自动就会生成。

Lehrer(1990)同意Nunberg的观点,认为多义词的词义是可以根据意义扩展原则进行预测的,不过她也提出这些原则有时也会失败,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词义又不可预测。学习者关心的应该是哪些词可以被扩展,以什么样的方式被扩展,而不是一味地依赖那些语用原则。换句话来说,至少有某些词义是要明确的表征。

3.2 独立词义表征观

独立词义表征观和同音同形异义词表征观相类似,认为每个词义都有独立的词条,单独被储存,在一定的语境中只有最合适的一个词义被激活。他们主要的理据是一个多义词有许多种意义,而且这些意义有的相差很大,很难从一个共同的意义引申扩展而来。

Rice(1992)对英语的介词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介词的许多意义相差很大,比如句(1)和句(2)中的on的意义就截然不同。既然这些词义几乎没有什么语义重叠,那么一个核心词义如何同时表征这些不同的词义呢?

(1)Thebookisonthetable.

(2)Thepoliceofficerisonduty.

Sandra和Rice(1995)对传统的介词网络表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模型理论(network models)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试图将词汇的各个领域归为一体,没能够区分开介词的不同用法。因此,他们同样认为介词的时间意义有别于其空间意义,是独立表征的。

Klein和Murphy(2001)做了五个实验来研究多义词的各个词义是独立表征的还是通过核心词义来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多义词和同音同形异义词极为相似,是独立表征的,而且多义词极少有核心词义。第二年,Klein和Murphy(2002)又做了六个实验,实验发现受试者不倾向于将多义词的各个词义归为一组,归为一组的几率不超过20%,比同音同形异义词的几率稍微高了一点点;另外,从一个词义归纳到另一个词义的几率也很小。这些都再次证明了他们之前的实验结果,多义词的各个词义是独立表征的,这些词义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语义重叠却很小,因此一个词义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到另一个词义的使用。

3.3 调和观

无论是核心词义表征观还是独立词义表征观似乎都有点极端,于是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对比较折中的观点:有相当数量的词义被储存,而不是只有核心词义或者所有的词义被储存。有些经常使用的词义被独立表征,比如paper作为“报纸”来讲可能不是核心词义,但由于经常被使用所以也会被独立表征。

MacWhinney(1989)提出了“竞争模型”(competition model),并且以表示方位的介词和普通名词为例,展示了“竞争如何提供一种理解词汇语义范围的方式”,以及“词汇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以产生各种多义词义和引申义”。MacWhinney把词对其语义范围进行扩展的过程称为“强行推进多义现象”(pushy polysemy)。这说明他关心的是词于其语境的相互作用如何能够引起词义解释上的变化。

Pustejovsky(1991)的“生成词库”(generative lexicon)既包括核心词义又包括引申其他词义的系统规则。他特别强调名词,认为过去对动词的研究比较细而对名词的研究相对比较粗,并且提出名词有类似于知识表征语言框架的“内在本质特性结构”(qualiastructure)。有些引申义可以理解为词汇或句法语境中的用法,该语境突出了该名词内在本质特性结构的某些作用。Pustejovsky(1995)认为名词有某些核心词义成分,必须再其词条中得到表述,以便对词义扩展进行更具生成性的描述。

Baker(1999)以多义动词see为例,指出see的某些特别的词义是独立表征的。和同音同形异义词不同的是see的大部分词义都从某种程度相互联系。不过有些词义比较疏远,比如表示“陪伴”或者“经历”,就需要单独学习,独立表征。

我国学者赵翠莲(2006)的研究发现多义词的心理表征是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其发展模式主要是:(1)多义词的心理表征在词义连接上有从强到弱的变化:变化的一端是词汇学习初期的中心词义表征;另一端是常见但语义关系疏远的词义的独立表征;介于此两端之间的是对熟悉词义和生疏词义的表征,对熟悉且语义关系紧密的词义的表征,以及对较生疏词义的表征。(2)高水平EFL学习者对多义词词义的心理表征比低水平学习者更加分明。(3)多义词词义的心理表征状况能够接近但绝不会达到同形同音异义词的心理表征状况,即多义词独立词义表征可无限分离,但不会像同形同音异义词那样彻底分离。

4.结语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多义词进行的多方位的研究,如:多义词与同音同形异义词之间的区分、多义词与单义词之间的区分、多义词的心理表征等。然而我发现,很少有人研究二语中多义词现象,如:二语中多义词的习得顺序、二语教学对多义词习得的影响等,这也是今后学者研究的方向之一。

[1]Anderson,R.C.,Ortony,A.On putting apples into bottles:A problem of polysemy[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167-180.

[2]Baker,C.F.Seeing clearly:Frame semantic,psycholinguistics,and cross-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the semantics of the English verb see.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1999.

[3]Caramazza,A.,Grober,E.Polysem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ive lexicon[A].In C.Rameh(ed.).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Semantics:Theory and application[C].Washington,DC:GeorgetownUniversityPress,1976.

[4]Cruse,D.A.Lexical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

[5]Hatch,E.,C,Brown,Vocabulary,SemanticsandLanguage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6]Klein,D.E.,Murphy,G.L.The representation of polysemous word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1,45:259-282.

[7]Kempson,R.M.Semantic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7.

[8]Klein,D.E.,Murphy,G.L.Paper has been my ruin:Conceptual relations of polysemous senses[J].Journal of MemoryandLanguage,2002,47:548-570.

[9]Lehrer,A.Polysemy,conventionality,and the structureofthelexicon[J].CognitiveLinguistics,1990,1:207-246.

[10]L..bner,S.Understanding Semantics [M].London:Arnold,2002.

[11]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77.

[12]Lyons,J.Languageand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13]Lyons,J.LinguisticSemantics:AnIntroduction[M].Cambridge:CUP,1995.

[14]MacWhinney,B.Competition and lexical categorization[A].In R.Corrigan,F.Eckman&M.Noonan(eds.),Linguistica Categoriza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9.

[15]Nunberg,G.Thenon-uniquenessofsemanticsolutions:Polysemy.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1979,3:143-184.

[16]Pustejovsky,J.The generative lexicon[J].ComputationalLinguistics,1991,17:409-441.

[17]Pustejovsky,J.The Generative Lexicon[M].Cambridge,MA:theMITPress,1995.

[18]Rice,S.A.Polysemy and lexical representation:ThecaseofthreeEnglishprepositions [A].I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C].Hillsdale,NJ:Erlbaum,1992.

[19]Ruhl,C.On Monosemy:A Study in Linguistic Semantics[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89.

[20]Sandra,D.,Rice,S.Network analyses of prepositional meaning:Mirroring whose mind:The linguist’s or the languageuser’s[J].CognitiveLinguistics,1995,6:89-130

[21]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Theory[M].Oxford:ClarendonPress,1989.

[22]Zwicky,A.M.,Sadock,J.M.Ambiguity tests and how tofailthem[A].InJ.P.Kimball(ed.),SyntaxandSemantics[C].NewYork:AcademicPress,1975.

[23]赵翠莲.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同音多义词区分
区分“旁”“榜”“傍”
多义词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同音》二字格探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浅议多义词在语境中的隐喻认知
多义词way的语义认知分析及实证研究
多义词研究的崭新视角*——Е. B. Пaдучева词义动态模式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