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意义述评——由几道选择题谈起

2011-03-20 14:12栗志亮
文教资料 2011年32期
关键词:共和中华民国辛亥革命

栗志亮

(沭阳县如东中学,江苏 沭阳 223600)

课程标准对辛亥革命的要求是这样的: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认识其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变革,不仅仅指的是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包含经济制度的变革、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思想的变化。课标侧重于对辛亥革命意义的认识,基于此,各省的高考题和模拟题多比较重视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薄弱的。这说明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依然是不完整、不系统的。

一、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1.(2010年广东)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盛典,国家计划在武汉建立总投资为3.34亿元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其规划方案已经在网上公布,听取市民意见。国家这样做是因为辛亥革命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A)。(《世纪金榜高中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第57页)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这两道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变革,此后,任何复辟帝制的行为,无论是袁世凯称帝还是张勋复辟,都以失败告终。这固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二、传播民主、平等思想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男女不平等、士农工商地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甚至还体现在服饰和称呼上。因此辛亥革命后对这一封建陋习予以革除。

3.(2011年6月江苏栟茶中学高一学情调研二)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想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B)。

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这里的政治制度变革指的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临时约法》,它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平等,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三、引起了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习俗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西服与旗袍取代了长袍马褂,西方的饮食开始上海等大城市颇为盛行。

4.(2007上海历史)“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C)。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5.(2007广东单科)“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C)。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辛亥革命后,在大城市里,简约文明的新婚姻开始逐渐取代繁琐愚昧的传统婚姻,出现了传统婚姻和新式婚姻并存的局面。

6.(2011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卷)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7.“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是在(C)。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建立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这道题错误率也比较高。不少学生误选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时期,尽管革命派提倡婚姻自由,出现了婚姻的自由,这仅仅局限在大城市中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中间。在广大的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依然顽强地保留下来。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为国人普遍接受成为一种时尚并不是辛亥革命后,而是新中国成立后。

四、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一)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农村影响有限。

8.(2010江苏百校)“(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阿Q正传》里的这段描述揭示了(B)。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9.(2010年全国文综)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C)。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从这两道题,我们可以发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首先,辛亥革命不够彻底,不少封建官僚投机到革命阵营中去,使辛亥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其次,老农不曾懂得“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也不认可自己是中华民国国民。这是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的一个表现。

(二)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只是浮于表面。

10.清政府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A)。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D.封建统治的结束

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能说结束了封建统治。中国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并没有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并没有建立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影响有限。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思想和西方生活方式在广大农村地区影响甚微,这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国徒有虚名。

11.(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B)。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先进的知识分子继续宣传民主思想,他们明确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使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五、结语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平等的思想。也要看到,辛亥革命后,并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带来了婚姻观念的进步,这些变迁和进步多发生在城市中,发生在特定的阶层,局限性还是比较明显的。瑕不掩瑜,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思想革命、经济革命、社会革命,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共和中华民国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共和都市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1916年民国首次司法官考试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探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临时”之因
我的共和国
共和思想的内在价值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