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成就“她”——从学生作文想到的

2011-03-20 11:10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学生

徐 艳

(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中学,江苏 徐州 221137)

什么是写作的基本能力?简单说就是学生必须明白要求写什么,自己想写什么,用什么形式写比较合适,能把自己要写的写清楚。学生作文已经同衣食一样,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考试,长大工作生活也必不可少。能基本完成此任务也可算不愧为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写文从字顺的作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看似简单,要想做到却不容易,它带给学生很大的写作“压力”。每次作文有每次特定的目的要求,学生们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这就是作文中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学生无话可说,即使有话也不知如何表达,不知用什么语言呈现出来。正所谓“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要真正顺利地成就一篇作文,确实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实际难题。

一次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从文章内容来看,学生没有出现跑题的现象,但是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一届一届的学生写,可谓前浪滚过后浪踏来。总的来看,普遍出现以下情形:

1.作文空洞无物,像记流水账,读起来毫无兴致。

2.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虚构情节,喊口号,读起来生硬晦涩。

3.不注重亲身体验,生搬硬套,读起来苍白枯燥假情假意。

让学生的作文生动起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此情况,如何引导孩子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感受自己有倾吐的快感?如何引导孩子们在作文中感受情感心通的妙趣?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我尝试在以下几点着手。

一、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

通过观察,学生会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学生会感悟生活的奥妙无穷。我不断引导学生张开感觉之网,在生活的海洋里捕捞作文的珍珠;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抓取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地带——生活中的美妙瞬间。上面文题,作为农村的孩子可写的还有很多,比如“一句鼓励”、“一次挨打”、“一个问候”、“一次搀扶”甚至是“一碗热饭”、“一个眼神”,都是日常所见身边的琐事,都是亲情的表现。指点孩子做个有心人,作文就不至于写得“千人一面”了。

封闭的教学管理,只能让学生看到四角的天空;“安全是天”的号召,使得学生无以感到世界的精彩;作业的沉重,也使学生原本天真可爱的笑脸变得那么木然。我努力让孩子把在学校和家里的那些碰撞心灵的事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一点感受想法,哪怕是很小的事也可。每天必做,我必查,还在班里交流。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心。

二、努力激发学生读书的渴望,促使学生与书在感情上能触碰火花。

在封闭的文化生活中生活惯了的人,其写作个性必然是封闭的,也不算是真人,更谈不上有创造力。毋庸置疑,学生亲历的自然生活毕竟有限,而且往往对于身边的事缺乏敏锐的眼光,少有感触。当今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在阅读上非但没有做到多元,在量上也远远不够,因此,其作文显得内容单薄,见识浅陋。同一文题,如上面所写“我的亲人”,全班同学的妈妈、爸爸都“差不多”,不仅外貌一样,而且所做的事情都一样,这是由于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的营养不足。读书能扩大视野、扩充知识、深刻思想,电视、报纸、杂志传递大量新信息,这些为写作提供了许许多多生动新颖的材料。要让学生懂得,自己不仅要有敏锐的目光,而且要善于发现、善于积累。

所以,在具体操作上,我在自习课上,或者安排专门的阅读课,给他们充分的时间保障,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多读报纸、杂志类。我还每天关注媒体,挑选、剪辑、朗读,给学生提供资料。不只扩大他们的视野,更让他们在不经意的阅读中真正的发现其中的乐趣,而从此走进阅读的世界。或者安排演讲比赛、小小辩论赛,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高涨的读书学习的激情。在活动里让大家充分交流,谈感想,谈收获,写心得,深化对经典的感悟和理解,真正实现吸收利用。

三、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把握细节。

细微之处才更见精神,才窥见人物心理、性格特征、思想品质,才使文章真实不至于空洞化。即使是送孩子去医院来表达母爱的事,同样也可以写得生动感人。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很好的范例,朴实的语言、琐碎的事、平常的背影是那么实在的表现父爱子的深情。可以指导学生细化“母亲的手”、“母亲的脸”,可以渲染“夜的黑暗”,可以通过抒写“道路的泥泞”、“母亲的唠叨”等来表现。农村人的手、脸不像城里人的,同样的农村人,从事不同的职业,手和脸也是不同的;农村的道路是怎样的,与城里又不一样,从泥泞中走出来的父爱、母爱,似乎更真实、更感人。

以借助教材为例子学生能更好地致用:香菱被别人问及身世时,“只摇头”及“我不记得了”,极其简单的动作和简短的回答透出她的心理状态。而鲁迅《故乡》中的闰土,“只是摇头”,有苦却说不出,他是说不出,而香菱是不愿提起,不想触及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很多平凡的题材,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甚至铭记于心,就是这些细节给了读者内心深深的触动。所以,教师要多指点学生去留意、去发现体现在人或者物身上的种种不同的细节,最重要的能书写下来,以增加自己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

除细节之外,捕捉事物的特征,也是丰富文章的手段。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就是一篇很好的写作典范。“石井栏”是“光滑”的,“黄蜂”是“肥胖的”,“叫天子”是轻捷的,“菜畦”是“整齐”的,“皂荚树”是“高大”的,“像人形的何首乌”,等等。所有的景物、人物都是不同的,它们一定有着独特的一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仔细思考,力求找到那个独特恰当的词语,有了它们文章才充满生机活力。

四、要充实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还需要指导学生在修辞上下足功夫。

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性,排比的增强气势性,对比的强调突出,反问、设问的引发思考强调作用……《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在描述贝多芬的外貌时用了这样一句话:“火一样蓬勃的头发。”仅八个字就把他与其他的人分开了,我们脑海里就留下了一个倔犟的,有个性生命力的贝多芬形象了;《孔乙己》中孔乙己出场时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也是寥寥几笔,一个活脱脱的旧社会迂腐、自欺欺人的形象就定格在了读者的心里。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材料,给学生一个生动翔实的范例,慢慢指点学生走上写作的路子,经历时间的磨炼,因为语文是快不得的。

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们真正想做好一件事,并且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再加上有效的方法,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了。细心、耐心、责任心,与学生一起慢慢地书写我心我见,去成就自己的作文,写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人不求贪多,能转变些许学生达于此,也该是很大的幸福。作文不易,让我们慢慢地成就“她”。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学生
学生写话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