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脊柱摇摆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2011-03-19 12:57:07兰小春
微创医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韦氏受术者骨伤科

兰小春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南宁市 530023)

“韦氏脊柱摇摆法”是全国骨伤名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韦贵康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诸多特色的医疗手法之一,对脊椎相关疾病、颈腰综合征、骨盆综合征、椎管狭窄症、骨伤科疑难杂症等有独到的疗效。笔者于2007年在韦教授门下从师学习,受益极多。现对其脊柱摇摆手法的应用特点探讨如下。

1 “脊柱摇摆法”的基础

1.1 脊柱摇摆手法的体位 受术者取俯卧位,术者双手握持患者双小腿踝部,进行左右摆动脊柱,具有一定的治疗与保健作用。

1.2 作用 松解脊间与脊旁软组织(肌群及韧带),调理脊柱小关节及椎间关系,解除肌痉挛,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使脊柱内外平衡协调,有利于脊柱病损的修复;同时对消除疲劳、强身健体也有一定的作用。

1.3 适应证 ①脊柱慢性病损,特别是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狹窄、软组织劳损粘连、肌痉挛者;②背腰部劳累、肌紧张、慢性疼痛者。

2 “脊柱摇摆法”的操作要点

2.1 受术者取俯卧位,两手向上扶持床头边缘,两肩部及两肘部自然放松,两下肢自然摆直并拢,双膝关节微屈,术者双手握持受术者双小腿踝部,以腰为轴、带动双手发力,上臂离两侧胸壁距离约一竖拳;以受术者脊柱为中轴,左右摆动脊柱10~20 s,连做2~3遍。每天或两天做1次。

2.2 摆动幅度从小到大;摆动节奏宜先慢-再快-后慢;摆动顺序是从骶腰椎开始到胸椎、颈椎,以整条脊柱摆动到颈椎为佳;摆动频率以每秒2~3下为宜。

2.3 摇摆完后,最好能顺着脊柱从下往上推经理气及虚掌叩击各6~8遍后收功。

2.4 注意事项:①术者双手不宜握得太紧,不宜向后过度牵拉,不宜将下肢抬高,左右摆动幅度不宜太大(不超过20 cm)。②对于年老体弱、过饥过饱、过度劳累、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内外科危重症、外伤及骨折、妊娠、不能俯卧者等禁用此法。③操作过程如有个别受术者感觉胸闷、头晕等,立即停止施术,嘱受术者仰卧位休息片刻,可恢复正常。

3 案例介绍

张某,男,50岁,2009年5月11日初诊。主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3年,加重1 d。患者于3年前因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而出现腰痛,活动受限,伴左下肢放射痛,在当地医院查腰椎MRI,诊断为腰4/5、5/骶1椎间盘突出症并左侧神经根狭窄。经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手法(如肌肉松解、腰椎斜扳等)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但遇劳累或刮风下雨易复发。近日因症状加重而来就诊,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4/5、5/骶1椎间隙旁左侧约1.5 cm处压痛明显,疼痛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40°、右70°,加强试验左(+)、右(-),股神经牵拉试验(-),左小腿前外侧感觉障碍,左拇趾跖屈、背伸肌力减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屈伸活动受限明显。腰椎MRI显示腰4/5、5/骶1椎间盘向左后外侧突出,并有左侧神经根管狭窄。经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手法处理后,加用“韦氏脊柱摇摆法”施术,疼痛减轻,腰椎屈伸活动有改善。嘱患者隔日来就诊1次。5月18日复诊,腰腿痛明显改善,腰椎屈伸活动明显改善。5月25日复诊,腰腿痛不明显,腰椎屈伸活动基本正常。

4 体会

“韦氏脊柱摇摆法”是利用“顺生理与反病理”的原则,通过脊柱的摆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组织粘连,有利于调整改善脊柱内外力学平衡而奏效。对治疗脊柱慢性病损,特别是对椎管与椎间狭窄、软组织粘连有良好效果。其作用力的方向主要是额状面,而腰椎斜扳法及坐位腰椎定点复位法的作用力方向主要是旋转的,两法相辅相成,共收异曲同工之妙。本法可操作性强、安全、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治疗上另辟蹊径,确有实用与推广之价值。

猜你喜欢
韦氏受术者骨伤科
“啸”乐考释——以唐太宗妃韦氏墓室啸伎壁画为中心
拨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0
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术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效果
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出宫内节育器中的临床应用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恋恋中国风(2017年5期)2017-09-11 14:25:01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
河北中医(2016年11期)2017-01-07 07:15:55
消肿止痛酊结合冷敷在骨伤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