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与高职德育实效问题视角调整与创新

2011-03-19 18:55毛建勇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德育高职学生

毛建勇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多元文化与高职德育实效问题视角调整与创新

毛建勇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多元文化;高职德育;视角调整

1 多元文化引发高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若干挑战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增强。多元化大背景具体讲,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经济五大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日益显现权重地位。多元文化并存,也就意味着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日益加速,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职学校的德育也必然面对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德育的实效性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多元化置于当前实际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做深层透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既给德育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又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

首先是社会转型引起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在客观上给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重要影响与挑战。人的存在方式的重大变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人的存在意义的危机,造成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信仰危机的可能。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新旧道德观念相互交替、冲突,道德文化体系出现结构性失调,社会道德秩序发生较大变动等。

其次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政治、思想、道德、信仰等多方面的冲击、影响与挑战。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感官主义、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给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带来了冲击;经济的市场化带来了义利观的变迁,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面临挑战;对财富和富裕生活的追求已经为社会所肯定;市场经济强调竞争,人们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崇尚“零和博弈”成为个别人的基本取向,甚至走向道德虚无主义;以经济、信息全球化为载体,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汇加速,人们面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容易导致价值相对主义,高职学生可能会思想动摇,失去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再次是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挑战与侵蚀作用。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的一些文化垃圾、腐朽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传播进来,对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一定的腐蚀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封建主义因素依然根深蒂固,造成了少数人的经济价值观扭曲[1]。在这种背景下,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坚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更新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观念,是当前德育面临的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

第四是部分高职学生放弃了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自觉改造。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部分高职学生放弃了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追求安逸享乐生活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有极少数高职学生把道德修养看作“细节问题”,从而放松了思想改造,出现思想道德滑坡。部分高职学生放弃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放弃了马列主义,转而崇尚迷信。

第五是德育不够贴近生活、不够贴近实际。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失误有:将德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这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已显得滞后和不适应;德育远离现实生活,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重理论灌输、道德说教,轻能力培养、行为养成,其结果是造成高职学生知行脱节、道德理论与道德行为分离;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拔高”社会道德水准的极端化现象。如一味强调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忽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觉悟程度、认识能力乃至道德水平、道德境界的差异。

最后是高职德育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德育考核往往流于形式。高职德育课年年都上,但上与不上、上得好与坏没人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也以“没出问题”作为评价德育效果的标准:对高职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道德素质缺乏客观的量化标准和测评方法,对高职学生操行成绩的考核只是看活动是否参加,是否循规蹈矩,给教师的印象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之风,也使部分学生对德育产生极大的反感。高职学校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健康的德育氛围,一些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思想不稳、数额不足、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

2 德育视角调整与创新

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世界,只有创新观念,才能把握大局,驾驭大局,稳操胜券。我们所面对的事业是不断发展、任重道远的事业,只有创新观念,才能凝聚合力,富集潜能,发挥后发优势。重新思考和审视高职学校德育创新,就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改革。

第一,高职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观念创新带来了高职德育局面的创新。如果观念的创新不能跟上德育的创新,就会阻碍、限制德育的发展;如果观念创新顺应了德育创新,就能够促进、推动德育的进步。阻碍德育创新的旧观念与推动德育创新的新观念的差异,往往不是1与2的差异,而是误尽苍生与福泽四海的差异。

21世纪的高职学生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有远大的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平等观、正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诚实守信,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有强烈的进取心、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第二,高职德育内容创新,就是要充实高职德育内容,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认识现实问题。丰富“两课”、“邓小平理论”教学及常规教育管理内涵,把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充实到“两课”之中,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用理论指导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由传统发展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就要把教师队伍思想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作为明显标志。首先要求创新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先进性,体现前瞻性,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以“必需、够用”为度[2]。其次要求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满足现状,对现有的答案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有创新的想法,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最后要求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本领,这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第三,高职德育手段的创新,就是必须改进德育方法。改德育中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贯彻疏导方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努力建立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待人的作风,支持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促使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各显其能,形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生动局面;提倡竞争,鼓励冒尖,树立有说服力的学生典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学生思想素质提高中的不平衡性和反复性[3]。要全面分析、正确对待有个性、有创造才能的学生,一般这些学生不大安分守己,缺点也较明显,如果只抓住其短处,可能抑制他的个性。教师既要爱护他们的优点,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第四,高职德育途径的创新,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营造德育氛围,借助社会各种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这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德育工作。从当前情况可以看到,大多数的高职学生经常上网,网络文化正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观、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能为高职德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提供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延伸高职德育的时空。因此,高职德育工作者也应该成为一位网络德育的行家,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高职学生接受的信息,供学生使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把高职德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超时空。

第五,高职德育注重营造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设的创新。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4],要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和技能比武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支持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引导学生自觉以社会导向、职业导向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用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弘扬先进典型,以劳模、带教教师的人格力量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真正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精湛的技能型人才。

3 德育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目前,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本着“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原则,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发展起来的高职学校的现实选择,我们在进行德育创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第一,要注意始终把弘扬人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主体精神作为进行德育创新的精髓。因为没有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再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也是低效的。高职学生也是有理想、有感情、有需要、有行为能力和责任的人,学校是他们开始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他们只有在这里获得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与时俱进。

第二,要注意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设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干部参观学习,让他们感受创业的艰辛;聆听经济建设的时代强音;开展以“走进一个企业,调查一项社会问题,参与一项经济建设活动”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程,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践之中;通过更新教育内容与载体,挖掘丰富而又现实的社会德育资源,广大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传统美德的滋养、时代进取精神的激励,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的实施。

第三,要注意在人、社会、自然这一广阔背景下思考德育问题。丰富和发展时代德育内容,就要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生态环保行动,与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文化局、环保局等部门结合,组织不同内容的大型科普展览和文艺表演;开办文化艺术科技选修课;举办高职学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省内外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时代伦理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责任诚信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生态意识、未来意识、规则意识、公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新的权利观、义务观、责任观和新的公正观、平等观,让时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的进步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努力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要注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那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约束和规范进行改革,淡化管理痕迹,把德育的导向性与学生对自我发展的关心和期望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学院的某些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创意设计活动;开展健康保健和消防自救演习,编印和发放《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体现对学生生命和健康的关爱;建立以学生干部队伍为中心的各种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的组织,并指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第五,要注意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环境的改善,首先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学校自身,应该通过自身环境的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来实现。高职学校必须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来保证德育的一体化进程。要使“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学生工作理念得到贯彻与深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专业教学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育,用社会准则去规范年轻一代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态度严肃,旗帜鲜明。

总之,德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能“知德行善”,从根本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要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尚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5],严峻的挑战,也会成为德育改革的机遇,高职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这些都是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阐释。从继承性的德育向创新性德育的嬗变,是教育变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宋东风.大学生德育教育思考[N].光明日报,2008-11-18.

[2]李让恒,陈全文.创新,成就品牌专业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6-10-12.

[3]李莉.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2.

[4]仪垂杰.关于高校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9-10-19.

[5]贺争平.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高教论坛,2005,6:44.

G640

A

1671-1246(2011)08-0011-03

猜你喜欢
德育高职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