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2011-03-19 18:26黄泽钧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高技能课程体系实训

黄泽钧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黄泽钧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推行工学结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优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周济部长在全国2004年高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从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抓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高校以就业为导向,要按就业要求,推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征求社会用人单位的意见,邀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充分利用行业、社会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要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处理好就业时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性的关系。

(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理论适度、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对人才需求预测进行分析,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指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半工半读”是一部分时间做工,一部分时间读书。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应该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教的亮点。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与企业紧密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单独设置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四)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确定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及就业方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和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重组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做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做到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强化特色意识,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培养出更多具有不同特色的、符合社会不同层面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和社会赋予高等职业院校的历史重任,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必备条件。

根据人才需求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可采取项目带动式、岗位实训式、学练相融式、模拟仿真式、订单培养式等方式,以学生能力为主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融“教、学、做”为一体,做到学习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实训结合、学习与创业结合、学习与技术创新结合,做到教学内容关注生产实际,教学方法联系生产实际,实践环节紧贴生产实际,培养过程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直接体现,也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要载体,它的改革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具体实施。因此,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构建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工作的核心。

(一)紧扣人才培养目标,重组课程体系

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院将课程设置为“五大模块,两大类”,“五大模块”是指公共课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选修课模块、课外教育计划模块。“两大类”是指理论课类和实践课类。公共课模块的课程主要是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政治理论课、体育等课程,基本上做到了按学科大类全院打通,做到了统一课时,统一教材、统一课程教学大纲。职业基础课模块的课程是指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基础课程。同一专业群内的各专业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不能组成专业类群的专业,单独设置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模块的课程是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所必需的课程,既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选修课模块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掌握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术知识以后,为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学习专业前沿与专业交叉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或强化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所选修的课程。课外教育计划模块包括课外读书活动、社会实践、劳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等,学生均需按要求参加,并纳入学生制度管理。课外教育计划是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按照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前瞻性的原则进行重组或整合,删去课程之间重复及陈旧的内容,吸纳本专业最新技术应用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精简优化。

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就业范围或岗位群,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再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最后确定各模块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及知识和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据此再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以上途径,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精选。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统计,删除了重复及陈旧的内容,增加了新内容,将理论课的总学时控制在了1500学时以内,减少了课程的门数,加强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加了选修课学分的比重。如我院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以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重组成了工程力学课。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了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遵循“必需和适度”的原则,对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准确定位,并对课程间的衔接进行了优化。

经过四年的实践,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精选、充实与优化,课程内和课程间的联系与衔接得到了有效加强,突出了教学内容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合理设计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实训、实习是实践的三个关键环节。设计实践环节要考虑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积极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推行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制度,让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我们将实践环节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实践(军事训练、课程实验、计算机实训等)、实习实践(课程实训、生产作实训等)和综合实践(创新能力训练、毕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其中基础实践部分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实习实践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技术应用训练,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

(二)采用“分层、连续、递进”教学法,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所谓“分层、连续、递进”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计划总体安排,将基础实践、实习实践和综合实践在不同层次的阶段上,分别对实践的要求、实践操作制定不同的标准,而且这些标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实践活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不断强化,三年不间断,真正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我院一直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层次性、渐进性、综合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制订了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训教学大纲(包括实训的目的和任务、实训内容、实训能力培养要求、实训时间安排、成绩考核等),并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标准与考核,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良好实践训练环境

实训、实习基地是从事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硬件”和“载体”,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近几年来,我院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设了60多个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建立了近8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现在正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吸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另一方面要注重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突出技术应用培养能力培养,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科学优化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1]黄玲娟,胡志明. 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 当代教育论坛,2006,(20).

[2]汪青松. 建构和实施能力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J]. 人才开发,2007,(2).

[3]刘皓宇,刘玉文,李庆生. 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研究[J]. 科技咨询导报,2007,(30).

[4]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Theor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ptimization

HUANG Ze-jun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Wuhan Hubei 430074,China)

optimiz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itiatively adapt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cultivate qualified high-skill talents need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ptimization,integral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establishing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promot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construc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etc explored and practice.

Talents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Practice Teaching;Optimization

G710

A

1009-5160(2011)-0075-03

黄泽钧(197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高技能课程体系实训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