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的公平性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011-03-19 10:49:03黄东亚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公平性体育运动公平

黄东亚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94)

论体育的公平性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黄东亚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94)

体育公平性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的公平性就是使人们公平的享受体育资源与体育权利。体育的公平性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体育的公平性即“费厄泼赖”理念不仅作用于体育领域,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培养世界公民的需要。

体育公平;和谐社会;世界公民

1 体育公平性的内涵

体育运动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起来的一种身体教育形式和社会性的娱乐活动。它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是一项健康向上的运动。它有助于提高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能力,有益于高尚情操的培养,有利于身心健康,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得到了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肤色、以及宗教信仰的人民的广泛认同。体育运动多以竞争方式出现,即竞技体育,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因此体育运动犹如社会竞争的缩影,但体育赛场中的公平更简单明确。由于体育运动的公平性,使得体育竞技成为展现自身身体素质与意志品质的舞台。

那么什么是体育的公平性呢?体育公平性包括社会体育的公平性与竞技体育的公平性两个方面。“社会体育的公平性是指在体育运动或事业中涉及的权力平等、机会平等、分配合理以及司法公正等公平。具体表现在: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平等;享受体育荣誉的权利平等;在体育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平等;体育收入的分配合理以及与体育运动或事业相关的司法公正等”。竞技体育的公平性是指在客观因素相同情况下,相互之间争取比赛的胜利,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在完全遵守比赛规则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公平、公正的比赛,最终得到公平的比赛成绩。

2 体育公平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实现体育的公平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体育运动是一项以人为本、以运动为手段、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社会性活动。体育精神最重要的是公平竞争的精神。每一个公民公平的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在体育竞技中要做到公平竞争。公平的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有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1 公平地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有利于国民的身心健康

北京在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并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口号。“绿色奥运”为国民公平的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提供了绿色健康的环境;“人文奥运”为国民公平的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提供了文化基础;“科技奥运”为国民公平的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一切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在体育中所享受到的权利。体育运动不只是某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些运动员的事,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赛事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与精神修养,全民享有公平的运动权利有利于增强国民身心健康。

2.2 公平地享受体育荣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回想一百多年前,我们被蔑视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就一直怀揣着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梦想,直到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我国居于金牌榜首位,这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步入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不只是运动员本人骄傲,全国人民同样骄傲自豪。因为运动员在赛场的成绩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努力,运动员在赛场的表现关乎着全国人民的荣誉。全国人民平等地享受体育带来的荣誉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将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2.3 公平地参加体育赛事是继承和发展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要求

《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信任、友谊天长、团结合作和公平竞争”。在体育赛事中,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公平竞争后得出的输赢结果才是运动员素质的真实体现,这不仅关乎运动员本身的切身利益,更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利益。不公平竞争违背了体育竞赛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初衷,使得体育竞赛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并使得体育赛事无章可遵、无纪可循。损害公平竞争原则的运动员不仅损害了竞争者的利益,更使国家蒙羞。

3 体育公平性的具体体现及要求

3.1 保障每个人公正地享有基本的体育资源

《全民健身条例》指出: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体育资源是实现全民健身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处于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资源的需求与国家不能满足该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因素。对全民健身提高重视,对全国体育资源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已成为迫不及待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正确认识城乡体育资源分配的差距。相对于城市中较多的健身机构与公共健身设施,农村中的体育资源相当匮乏。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学校中,甚至没有操场、篮球场或一些基本的运动器材。农村学校中的体育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这大大抑制了全民健身的进程,破坏了体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对此,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保障国民公平的享有体育资源的权利:

(1)大力加强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现我国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农村建设健身广场,为广大农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学校修建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运动场地,购买各种健身器材如横箱、跳绳、各种球类、体育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2)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青少年体育素质的关键。据调查显示:30%以上的农村学校无体育老师,其中有体育老师的学校大多为兼职体育老师,即数学、语文等主课老师兼职代上体育课。很多农村学校十年内从无引进专业的体育人才,导致农村的体育教育严重“缺氧”。主要原因有:农村条件较差,导致专业体校毕业的体育人才不愿去农村进行工作;学校领导对主课关注度高,而对音、体、美方面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农村的学生本应享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但现实中粗劣的体育教育水平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至今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发展水平,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并对在农村发掘培养有体育特长的后进人才造成很大阻碍。针对这一现状,国家需大力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农村体育教师进行集体专业培训,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待遇,重视农村学生享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3.2 保障每个人公正地享有参加体育赛事的权利

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会议上明确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选拔工作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大原则,决不允许幕后交易的出现。”

其实,中国现阶段的运动员选拔制度还不完善,运动员能否进省队、国家队,能否参加某项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某些领导,并不完全根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另外,商业化冲击以及金钱的诱惑导致人才选拔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一个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代表了自己,也代表了一个利益群体,背后的教练员以及他所代表的省市都是受益人,所以选拔背后的猫腻层出不穷,选拔体制存在严重漏洞,没能完全根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来选拔运动员,这样不仅严重削弱了参赛团队的整体实力,也造成了人才的无形流失。运动员对选拔体制不满甚至导致退役或加入其他国家的队伍的现象屡有发生。

只有公平、公正的选拔运动员,使得真正有能力的运动员有机会代表国家参赛,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要求,才会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国家大力建设健全选拔运动员的司法体制,使选拔工作有法可依,制度明确,才能促进国家竞技体育事业的繁荣,使得运动员真正感受到体育竞技中的公平。

3.3 体育全球化背景下保障民族体育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

民族体育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用来表述与世界范围内规范传播的现代体育竞技活动相对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是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56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健身和娱乐的功能,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多种多样,例如苗族的荡秋千、划龙舟;蒙古族的摔跤、骑马、射箭等,还有汉族的太极拳、风筝、五禽戏、秧歌和围棋更加为人们熟知和喜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世界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体育全球化也成为国际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体育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化的竞技体育成为国际体育的主体,西方化体育的垄断性发展严重影响了民族体育,这直接导致西方化体育与传统体育的发展严重失衡,导致了传统体育资源的短缺。

没有历史与文化的民族是浅薄的,失去了自己传统体育的民族也是不幸的。在体育全球化浪潮下,我们不仅要发展西方体育文化,使我国体育同国际体育接轨,更应重视民族体育的发展,使民族传统体育获得同西方体育同等的发展机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还应大力维护民族体育的自主权。在发展民族体育的过程中,健全民族体育的价值体系是使民族体育重获繁荣的重要途径。民族体育要发展提高必须提升规范性,并创造与世界接轨的机遇;必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必须坚持民族性,体现世界性。

4 体育公平性是培养世界公民的需要

“公民”是指具有一定国家国籍,并根据其宪法或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全球化要求中国人要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参与国际经贸和文化交流活动,关注地球村的经济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和平友谊事业。国家公民是世界公民的基础,世界公民是国家公民在全球范围内的逻辑延伸,因此各国的教育目标既离不开世界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也离不开国家特殊价值观的约束”。

4.1 世界公民概念

世界公民的概念很早就已提出,它的理论雏形可以上溯到15世纪前欧洲民族国家出现之前的基督教文化普世哲学。随着欧洲文明近代化并逐渐在世界上居于主导地位,以普遍人性论和天赋人权论为核心的现代世界主义理论,催生了全球化理论和世界公民概念。在当代全球化理论诞生之前,许多西方学者业已对“世界公民”理念有所阐述,其中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康德的“世界公民”概念。康德给出的基本法案就是建立一个世界公认的宪法社会。随着现代社会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在发展上的趋同和一致性的增多,要求一国公民要具有面向世界的观念和相应的能力与眼界,于是超乎于国界之外的公民即所谓世界公民的提法出现了。国际社会具有共同利益,在理论本质上应该坚持某种同质意义上的全球性普世规则,但各地区和集团之间又有不同的利益取向,因此,在实际表现形式上应是某种意义上的本土化、区域化以及民族化规范。世界公民指在确立国民意识前提下,适应本国的国际化需要而具有国际素质的公民,这种公民具有国际性和国家性、普世性和民族独特性的双重文化品格。

4.2 世界公民的必备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重新界定教育使命的基础时提出了世界公民的目标:培养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价值观念;不能再只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学作世界公民,是以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基础的。

4.2.1 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价值作为世界公民,首先应承认并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取向。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根据各自历史、地域、生产生活习惯的不同拥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彼此平等的存在,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独自发展,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是共建和谐世界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世界公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4.2.2 明白全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发生在大洋另一端的金融风暴也许明天就会影响你所在的组织或国家。同样,个人的行为也将更有可能造成多重的连锁反应。全球化的今天“蝴蝶效应”将各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性的事件诸如国际恐怖主义、流行性疾病、大规模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等,往往不是一个国家和组织可以解决的,这些都需要新的合作方式对其加以处理。

4.2.3 愿意为建设更公平而且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努力二百五十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便利、舒适、更多的财富,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的大量损耗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梯克尔爵士在1987年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威胁的发展。”后来又有人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获得更好的持久发展的同时,努力保护好我们继承的并将要传给后代的地球。”目前全球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废弃物堆积,全球气候变暖,耕地大规模退化等一些列问题,这些都有违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剧,这些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问题,更是全球共同的话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每个国家责无旁贷,必须坚持公平的原则,大国应尊重小国的权益与发展,每个国家应遵守联合国指定的章程,任何一个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都不能被限制在自己国家的上空,全球一体化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个公平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这也是每个世界公民所应必备的素质。

4.3 体育的公平性与培养世界公民

公平竞争即“fair play”,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因为公平竞争的核心要求,体育竞技成为一项高尚、伟大的活动,同时体育精神成为人类道德规范中值得称赞与发扬的情操。

“费厄泼赖”是一个世界性的广泛的概念,虽然它最早来源于体育竞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费厄泼赖”的理念不仅是运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更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理念,即“尊重他人、尊重游戏规则”。这不仅体现在体育赛事中,也广泛存在于商业竞争、国家竞争等一系列其他的领域中。德国作家鲁道夫.基歇尔在1927年《fair play》一书中曾说:“体育运动是种游戏,强调公平竞争,但是目睹社会的发展,游戏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延伸,表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即生活处处强调公平。”

“费厄泼赖”是体育赛事的核心精神,是所有体育赛事举办者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同样,经济主体之间也应坚持“费厄泼赖”,这是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各国家共存于民族世界之林,坚持“费厄泼赖”原则,是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各国和平相处的重要保障。

体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不断发展,体育活动使人们增强了对自然的适应能力,使人们获得更多交流的机会,通过体育运动学习,体育精神使人们增强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费厄泼赖”的意识,这些都是世界公民所需要的必要素质,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所需具备的必要品格。体育活动以其开放性、大众性的特征被人们广泛接触,成为世界人民交流的良好媒介。体育竞技的公平性要求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世界性的发展是众多小游戏组成的大游戏,需要各个国家遵守游戏规则,实现公平竞争,才能融入“地球村”这个大环境中。

[1]杨富娟,徐静涛.浅谈体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2):65~66.

[2]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宗平.论体育对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23(3):95~99.

[4]张政文.欧洲世界主义传统、康德世界公民理论与全球化[J].世界哲学,2005(1):107~110.

[5]赵晖.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考察[J].外国教育研究,2003 (9):25~30.

[6]彭静.刍议中国大学培养世界公民之内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59.

[7]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99.

G80

A

2011-04-04

黄东亚(1986—),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公平性体育运动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一种提高TCP与UDP数据流公平性的拥塞控制机制
公平比较
公平性问题例谈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