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妮,刘春奇
(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44)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把信息素养定义为 “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学者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认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基于上述有关信息素养的定义,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知识载体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馆藏集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及网络资源于一体。日益丰富和载体多样化的馆藏资源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图书馆员信息素养,对于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满足读者的需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完整的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 (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和信息技能(技能层面),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
信息意识与情感主要指人们对信息的认识、需求和观念。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表现为是否想用和敢用信息;信息情感表现为对信息的态度和兴趣。树立科学的良好的信息意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是使人的信息意识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从感性认识阶段过渡到理性认识阶段,由被动的接收状态过渡到自觉地活跃状态[1]。信息意识分为信息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守法意识和信息更新意识等。良好的信息意识与情感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前提与基础。
信息伦理与道德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中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和伦理规范。沙勇忠在《信息伦理学》一书中,将信息伦理定义为:信息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人们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可见,信息伦理与道德是信息使用者自身约束、外部规范及其自身活动的集合。
无论是信息时代的社会成员,还是信息系统的开发者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都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为有效利用信息提供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及互联网知识、信息技术工作原理、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趋势等。信息意识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为熟练掌握信息技能奠定了基础,信息技能是对前两者的实践应用和总结。信息技能是指人们在技术层面、能力层面、操作层面上的信息素养,主要指人们搜索、整理、组织和创新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构成体系中最具实践性、最具活力的部分。基本的信息技能包括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和检索能力等。
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最直接的表现,也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馆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实际操作、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就需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对馆员进行教育。另外,将信息素养理论和知识与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相结合,对馆员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可提高馆员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书馆员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不是将馆员培养成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将馆员培养成具备一系列信息素质和能力的信息素养人。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大量出现,要用发展的眼光加强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不断充实、更新馆员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动作形成的阶段性变化,受人体生理机能的制约,受条件反射和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规律的支配。掌握动作技术,就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信息素养是伴随着用户信息和知识需求的不断增长而逐渐深化的渐进过程。馆员只有加强知识储备,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及总结经验,才能形成自身的信息素养。
如前所述,完整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道德与伦理、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同样,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也应上述三个方面。纵观近几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其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三大特征:(1)重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2)淡薄的意识和观念的灌输及培养;(3)缺乏道德及规范的宣传[3]。从这些特征不难看出,目前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在注重信息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加强信息意识的培养,增强馆员对信息的敏感度。另外,还应重视信息伦理和道德教育,加强信息法律普及教育,增强图书馆员的法律意识及修养。
在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及众多数字资源的前提下,自我教育无疑成了提高馆员信息素养最有效、最快捷、最直接的途径。自我教育利于馆员主观能动性和潜能的发挥,并可使馆员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弱点和劣势,有助于馆员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自我教育的途径主要有:(1)利用大型图书馆或图书情报机构的网站自我学习。图书情报机构网站除了提供数字资源外,还提供有关信息检索和利用的知识。如国外得克萨斯信息素质教育指南(TILT),交互型操作强,特别适合自我学习;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网上互动式教学课件,内容包括名词导论、信息资源、搜索技能等,馆员可登录该网站进行学习;在线信息教育站点如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联盟(UALC)网络导航课程,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央大学图书馆的网络课件等,学习资源丰富,馆员可在线学习。国内的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导航中的 “图书馆学界”就提供业界动态、国图要闻、IFLA快报、国外图书馆学研究数据库等,是馆员了解图书馆动态的重要渠道;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为用户提供新闻动态、数据下载、编目论坛等,是图书馆编目人员的交流天地;清华大学的数字化图书馆研究园地专门提供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资源等,是馆员掌握数字资源使用方法的可利用平台;(2)利用图书情报专业人士的个人主页、博客以及专业论坛等,获取专家提供的专业知识。图书情报领域专家个人主页、博客虽然只代表一家之言,但他们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知识等值得图书馆员学习。国内较知名的有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的 “老槐也博客”(http://oldhuai.bokee.com)、中山大学图书馆程焕文的 “竹帛斋主”(http://blog.sina.com.cn/u/1232601503)、华东师范大学胡晓菁的“编目精灵”(http://catwizard.blogchina.com),专业论坛有图林博客圈、厦门大学图书馆网志聚合等,这些博客或专业论坛时常转载图书情报学研究动态及作者的学术观点,是图书馆员获取图书情报领域知识的重要渠道;(3)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自我教育。我国图书情报界普遍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变革和发展的趋势。因此,近年来各图书馆纷纷采购如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以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实行馆藏数字化。图书馆员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为全面提升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图书馆应定期组织对馆员开展培训工作。根据图书馆的特色、发展目标及图书馆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馆员培训。培训的内容有计算机技能的培训、Lib2.0、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图书馆可邀请计算机专家或大学教授以及精通业务的图书馆员等担任培训教师。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邀请该馆孙肖南研究馆员开展了 “图书馆中的情报检索”的业务培训。孙肖南研究馆员从情报检索基本概念、科技文献基本概念、检索语言、计算机文献检索等方面深入浅出地给馆员介绍了情报检索的知识,并运用大量生动的实例阐明了如何在确定检索途径、检索用词和检索的时间范围之后,经济而有效地查找和筛选情报的方式。参加培训的馆员认识到情报检索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受益匪浅。
美国成立了由75个教育机构组成的“信息素养论坛”(The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NFIL),以鼓励各种信息素养培训项目的开展,提高全球和全美公民的信息意识。这种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组织,可为我国图书情报界建立信息素养教育合作组织提供有益的借鉴。2004年12月,北京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会建立门户网站“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园地”(http://edu.lib.tsinghua.edu.cn/),设有图情教育、信息素养、电子期刊、图情论坛、图情工具箱等栏目,可为馆员联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但这种信息素养教育合作组织目前仅局限于图书情报界,笔者认为,应借鉴美国的成功模式,冲破学科的限制,广泛地与教育界、政府部门、科学界、企业等开展合作,建立跨学科的信息素养教育合作组织,以促进经验、技术、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图书馆员信息素养。
[1] 鲍洪晶,孙平.信息素养教学有效模式研究与实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87-91.
[2] 沙勇忠.信息伦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3] 徐庆宁,孙洁.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