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I C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211工程”高校为例

2011-03-31 07:42敏,吴
图书馆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阅览室图书馆资源

刘 敏,吴 浪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28)

“211工程”,即我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211工程”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中文全文数字资源、数据仓库、数字图书馆基地、联机编目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省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促进全国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提高高校图书馆整体信息化水平,同时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数字资源支持,推动图书数字化资源的共享[1]。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2]。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以下简称IC),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虽然IC服务模式与服务理念早已引入我国,但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疑惑[3]。本文通过网络调研方法,对目前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1 IC服务模式及服务理念

IC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是图书馆为了提高用户到馆率和纸质馆藏流通率而设计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4]。IC对图书馆空间、馆藏资源和信息服务进行优化组合,为用户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馆是最早实施IC计划研究的机构之一,其IC工作组领导人Donald Beagle认为IC包括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用户界面获取各种数字资源的虚拟方面、可以是通过实体馆藏空间在数字环境下提供服务的物理方面,并对IC构建模式进行分析[5]。Donald Beagle深入研究IC,并提出构建LC(Learning Commons,即学习共享空间)模式[6]。 David Bollier认为IC是一种新的理念、社会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它提供一种连贯的工作框架,含有三个层面:由机器、设备、光纤等组成的物理层;由软件、协议等组成的逻辑层;提供信息、表达和文化的内容服务层[7]。

从上述有关IC论述可以看出,IC可以是在一个物理平台上整合多种资源,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从而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并进行科学研究交流的信息服务模式,体现了为用户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理念。用户通过IC可以便捷地享受图书馆员、学科专家等提供的咨询服务,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从而满足自身个性化信息需求。同时,这一平台强调团体讨论与学习,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空间。

2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现状与分析

2.1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现状

“211工程”高校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其中华北地区28所、东北地区11所、华东地区32所、中南地区18所、西南地区10所、西北地区13所,共计112所高校[8-9]。本文利用网络调查法,对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主页进行调研,通过访问这些高校图书馆主页中的“图书馆概况”、“服务时间”(或“开放时间”)、“读者服务”、“图书馆平面图”等内容,了解IC建设情况(详见表1)。

表1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基本情况

2.2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现状分析

根据表1调查结果,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现状。

2.2.1 建成方式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主要有三种建成方式:由原有多媒体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改建而成、建新图书馆时新建IC、另辟空间作为IC。清华大学图书馆IC就是由原先的多功能电子阅览室改建而成,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使用。山东大学图书馆的IC位于蒋震图书馆内,属于在建的一项服务项目。

2.2.2 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是体现IC服务完备的关键之处。国内IC建设比较完备的空间布局主要包括信息咨询区、个人研习区、小组讨论研习区、视听音像区和休闲区等。就网络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空间布局形式(基本配备了桌、椅以及计算机、投影仪和网络):第一种是集中设置功能分区较完善的IC。清华大学图书馆IC主要有实物音像资料区、IC咨询台、音响视听区、电子阅览区、大屏幕放映区和研讨小间六个部分组成,并明确了每部分的功能、要求;第二种方式是功能较单一、分区不明显的IC。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习空间提供多媒体音响服务;第三种形式融入新型服务理念空间布局的IC。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出了IC2的新型服务理念,并提出了IC2创新支持计划、IC2人文拓展计划,提供学科博客、小组学习室服务。所谓IC2是在支持“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1)”的基础上,引入“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IC2)”的新型服务理念,即图书馆主动创新服务机制,根据读者个性化需求,创设支持主题学术交流和创造的环境,以“学科服务”为主线开展工作,并提倡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鼓励读者参与,支持协同研究,用公式形式表示为: IC2=Information Commons(IC1)×Innovation Community(IC2)[10]。

2.2.3 利用形式

IC服务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网上预约、现场预约和现场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明确预约条件:至少提前1个工作日网上预约,学生4人以上方可预约,教师1人即可预约,每次预约不超过两小时[11]。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书馆8间研讨室提供现场预约。另外,一些功能较单一、分区不明显的IC,即可现场使用。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音响室服务、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习空间、东北大学的多媒体服务等。

2.2.4 人员配置

IC建设与人员的配置有关。为保证IC的有效运行,图书馆需要整合图书馆人力资源,适当组合院系相关专家资源。因此,图书馆IC区域设置专门的咨询台,配备专职咨询员,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IT服务和IC自助区帮助。同时,配备院系相关学者或专家,将资源与服务融入用户研讨交流中,以真正达到一站式服务的目的。从调研结果看,苏州大学等高校图书馆设置了IC咨询台。陕西师范大学设置了专家导引室,由专家为学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2.2.5 服务特色

从“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的现状看,国内IC服务基本上是提供纸本资源、电子文献和多媒体资源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空间和研讨交流的良好环境。其服务融合了参考咨询、小组讨论、多媒体阅读、文献检索、打印、扫描、图片/光盘/磁带制作等功能,体现出多样化的服务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音响室配备计算机、电视机和DVD等设备,提供音频资源播放、加工制作和格式转换服务。同济大学图书馆的立体阅读,提供集展览、讲座、演出、组织用户阅读和与用户互动等形式于一体的特色服务。

3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的思考

3.1 理念超前,实践研究不足问题

从文献调研看(笔者访问了CNKI数据库,检索标题为“信息共享空间”,检索到251篇文献),IC从国外引入中国,最早的相关研究文献出自于《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3期发表的由吴建中撰写的《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一文,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IC产生的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12]。随后,有关IC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多,从2005年至今,IC研究年发表文章数量达到40余篇。可见,IC研究在我国受到学者的重视。但从调研文献内容以及“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现状看,笔者认为有关IC研究理念超前,实践研究不足。因此,今后有关IC研究应该侧重实践创新领域的研究。

3.2 用户需求定位问题

IC功能服务和管理目标应结合用户需求定位而设置。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高校是以教学为主的单位,IC服务的用户需求定位则应侧重于教学;高校是以科研为主的单位,用户需求定位应侧重于科研。图书馆IC建设应结合用户的需求定位进行设置,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新资源和新技术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资源构成、服务内容和空间设置,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3.3 IC建设规范问题

从网络调查看,“211工程”高校图书馆IC建设需进一步规范。所调查的图书馆大部分具备了IC的组成要素,尤其是许多图书馆都建有一定规模的电子阅览室或多媒体阅览室,有的甚至开通了免费有线网络接口、无线网络接口。但是,严格地讲,单纯的电子阅览室或多媒体阅览室不能称为IC。高校图书馆可以改造原有电子阅览室,整合图书馆各类资源,适时添置设备设施,增加电子阅览室的信息素质教育、多媒体音响服务、参考咨询、专题或专家服务等,为读者提供学习交流讨论区域。当然,在规范IC建设过程中,应加强IC管理。

3.4 参考咨询人员业务素质问题

在IC服务过程中,参考咨询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直接影响服务的总体效果。从网络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除个别图书馆设有专门的IC服务咨询台外,其余均未设置。IC服务应设置咨询台,参考咨询员可帮助读者解答在使用过程中的疑惑。参与IC服务的工作人员,不但具有资源利用与服务的业务素质,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以解答用户的咨询。

3.5 服务协作和评价问题

IC要为用户提供小组研讨交流的场所,必须配有较好的隔音设备,并尽量远离公共学习场所;需要与院系合作建设,争取学校和院系的支持,聘请院系专职或兼职的专家、教授,以提高IC的服务效果。另外,可采取问卷调查表、服务反馈表、用户意见表、网络调查等方式开展IC的管理评价、用户评价、资源服务评价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11工程”简介 [EB/OL].[2010-07-20].http://w.hxk.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300&infoid=120709741432485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EB/OL].[2010-08-10].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87/206016198702.html.

[3] 编目精灵II—On the Fly.信息共享空间: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EB/OL].[2010-08-11].http://catwizard.blogbus.com/logs/24622620.html.

[4] 黄明杰.Information Commons简介 [EB/OL].[2010-08-12].http://www.yyqbts.cn/GeneralDocument/GDContent.aspx?ContentId=442&ClassId=127&ChannelId=25.

[5] BEAGLE.D.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9(2):82-89.

[6] BEAGLE.D.From Information Commons to Learning Commons[EB/OL].[2010-08-12].www.usc.edu/...at.../Beagle_Information_Commons_to_Learning.pdf.

[7] BOLLIER D.Why We Must Talk about the Information Commons[J].Law Library Journal,2004(2):267-28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11工程”学校名单[EB/OL].[2010-08-10].http://w.hxk.cn/edoas/website18/51/info12070971711578 51.htm.

[9] 中国行政区划网[EB/OL].[2010-08-12].http://www.chinaquhua.cn/.

[10]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IC?创新支持计划[EB/OL].[2010-08-14].http://www.lib.sjtu.edu.cn/list.do?articleType_id=178.

[1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小组学习室网上预约[EB/OL].[2010-08-14].http://www.lib.sjtu.edu.cn/list.do?articleType_id=194.

[12] 吴建中.介绍信息共享空间产生的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猜你喜欢
阅览室图书馆资源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