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高 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总方式和具体环节的转变,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使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大、道路越走越宽,有力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迈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在历经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几个阶段之后,在地区结构、发展理念、重点发展区域、发展的要求和考核指标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我国迈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1〕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区域经济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依然较低、质量不高,增长方式粗放,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发展区域经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学术界定义明确,内容统一,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和模式,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也包括与之相协调的社会进步;既表现为数量和速度,更表现为质量和效益;既要以经济总量来衡量,也要以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城乡同步、生态平衡、环境改善、教育发展、收入提高、分配公平、社会稳定等指标来衡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结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2〕
而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学术界各说不一。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它比经济增长方式涉及面更广,含义更深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求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
至于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托区域资源,快速实现从经济增长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活动过程。其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取向,即科学发展。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各区域统筹兼顾,齐头并进,全面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各要素、经济各环节相互促进,形成有机整体,协调发展;三是发展的过程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
(2)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即区域。它是一个空间概念,是自然、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的有机综合体,同行政区比有相对独立性,有较完整的经济结构,有组织协调内部和区域经济联系的能力。
(3)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即资源。凡是区域内一切可利用来发展经济的都可视为资源。其种类繁多、内容广泛,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能凝练和发展区域特色,提高区域经济整体水平。
(4)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即以人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把满足人们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经济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5)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即协调。不仅包括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而且包括区域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还包括区域内部城乡统筹发展、经济各环节的协调发展、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
(6)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即转变过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我们党对区域经济提出的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的发展道路。
应该说,“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的更新、“数量”的变化、内涵的扩张、政策的调整,也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方法、手段、途径、模式的改变和运行“质量”的提升以及“结构”的优化,比“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区域发展方式”的提法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区域的实际,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事关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是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
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取决于域情和经济发展阶段,还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式是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我们今天强调的是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这一精辟概括,不仅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且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基本要求。
1、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进行非科学的发展,简单地将发展看成是经济数量的增长,不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去发展,发展是难以为继的,甚至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只有区域经济发展了,区域内其他方面的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保证。只有区域经济发展了,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才能提高。只有国家经济发展了,物质条件改善了,国民收入提高了,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才能解决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提升我国的世界地位,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发展区域经济,必须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必须强调经济发展对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牢固的物质基础之上;必须着力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创新经济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人为本就难以真正体现。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成果只能由少数人拥有而不能由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就无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结构的升级;资源环境不可持续,社会的总循环会存在障碍,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不能协调。而发展区域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注重经济的发展,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根本途径。在这里,全面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4〕
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与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结合区域实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总方式和具体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更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破解发展难题,力争尽快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把缩小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当前区域经济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把迅速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广开资金投入渠道,综合运用财政资金、企业和社会融资等多种手段,扶持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落后区域的经济水平。要把扩大内需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着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投资、消费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保持投资有一个合理增幅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出口总量,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升消费水平,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把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着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保持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加大主攻工业、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力度,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特别要注重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促进产业升级。要把自主创新进而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从单纯追求速度、盲目扩大数量向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转变,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全体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突出节能降耗,加快推进节水、节地、节材,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开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前提和制度保障,关注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和谐,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区域横向和纵向合作,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和此消彼长的僵局,形成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共同发展的工作局面,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5〕
2、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区域资源与生产科学发展。生产是经济的初始环节,要求在资源一定时,不以破坏和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损害群众利益为发展代价,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要组建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查阅区域历史,深入区域调研,全面了解区域资源现状,科学分析和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寻找区域生产发展的优势与特点,找到生产发展的突破口,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要依托资源,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和功能分区,搞好区域规划和布局,科学策划好区域生产发展项目。要整合资源,调整生产结构,浓缩生产项目,凝炼生产特色,精心培育生产精品,调优产品结构,调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引导生产错位发展、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的区域生产发展新格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或杜绝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项目,大力推进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要创新经营机制,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生产从传统向现代、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特色向深度和广度转变,提高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区域资源合理利用与生产科学发展,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加快转变分配方式,促进区域分配与经济和谐发展。分配是经济的保障环节,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要求通过一定的收入分配方式,使所有社会成员在现有的物质财富下实现收入公平分配、总福利最大化。要建立和完善利益均衡、利益表达和利益分配等机制,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让全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继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整分配格局,兼顾效率与公平。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促进共同富裕。要大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与生产总值增长的差距,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强对低收入群众的社会保障,着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加强收入调节,加强税收征管,进一步落实调节高收入的税收措施,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要继续加大反腐败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要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区域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区域人民生活质量,建成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利益共享的区域分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
4、加快转变流通方式,促进区域市场与经济共同发展。流通是经济的中间环节,包括流通要素、流通组织、流通方式、流通网络、流通环境等,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重点,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提高流通效益。国家要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制度、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现代市场体系等改革,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整合各方力量,健全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区域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整合区域各种资源与要素,完善市场流通网络,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引导投资和消费、营造环境、制定政策、科学管理、宣传推广、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对区域流通的支持、引导力度和宏观指导。流通管理部门要发挥管理作用,在行业规划、标准、统筹、组织实施、规范、促销、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领导、监督、创新等工作,促进管理的规划化、日常化。流通部门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创新经营方式,改善服务条件,加大服务力度,扩展范围职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壮大市场流通主体;要加快推进中介机构体制改革,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完善流通市场;要根据区域人民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流通模式,开展多种流通方式,拓宽流通渠道,稳定和扩大流通市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构建合作平台,完善协作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区域内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流通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整体效率,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快转变消费方式,促进区域需求与经济协调发展。消费是经济的末端环节,也是区域经济的指挥棒,它要求消费行为与消费需求是平衡的,是理智的、适度的、合乎生态的消费。要把消费提升到“三驾马车”第一位,并把“扩大内需”独立成章,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内在统一,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要让经济、财税和政策手段形成合力,保证低收入者收入快速增长,中等收入群体快速扩大,加快完善社保体系,提升发展型消费比重。要准确分析区域消费的现状特点,找准区域人民的需求点,培养区域人民的消费意识,引导人民正确消费。要根据老百姓的心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花费、闲暇时间等诸多因素设计出系列生活消费项目,建成绿色环保的区域消费大市场,实现区域消费的大众化。要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准和规程进行生产、加工,提高产品质量。要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区域经济资源,建立完善消费产品体系,进行消费产品设计和功能分区,开发新的消费产品,发展特色消费产品,精心培育和打造区域消费精品,提高区域消费产品档次及服务水平。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丰富人民文化生活。要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发展提高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健全应急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增进公共安全,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提出新期待。
总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总方式和具体环节的转变,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使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大、道路越走越宽,有力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迈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1〕潘笑天.区域经济形成“四大板块”格局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2-24(05).
〔2〕卫兴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J〕.红旗文稿,2010,15.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07-10-25.
〔4〕丁晋清.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N〕.广州日报,2009-04-07(08).
〔5〕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 〔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03/ content_12926039.h tm/2010-02-03.
F061.5
A
1004—0633(2011)04—066—04
2011—03—15
高宁,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四川内江 641112
(本文责任编辑 王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