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锋 郭 峰
(1.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河南鹿邑 477200;2.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44)
难治性心力衰竭即“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常规治疗后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若治疗不及时,预后极差。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6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5例加用纳洛酮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9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1.34∶1。年龄32~82岁,其中32~40岁4例,40~50岁7例,50~60岁12例,60~70岁21例,70~82岁24例。
劳力性呼吸困难20例,端坐呼吸12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8例,急性肺水肿4例,咳嗽、咳痰21例,咯血20例,乏力、疲倦70例,心慌58例,头晕60例,消化道症状1例,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2例,颈静脉征6例,肝脏肿大8例,心脏听诊有病理性杂音7例。
全部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血象高者21例,血脂高于正常值者32例,血糖高于正常值者8例,血电解质异常者2例,心电图异常者28例,X线胸片发现心脏扩大者21例,超声心动图异常者5例。
随机将6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病因治疗,消除诱因、休息、控制钠盐摄入、强心药物、利尿药物,扩血管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14)0.4mg静脉注射,1次/d,连续治疗3~5d。
以症状、体征作为观察指标。显效:治疗3~5d,临床症状消失、体征稳定;有效:治疗3~5d,临床症状好转、体征基本稳定;无效:治疗3~5d,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理生理改变为:全身各系统、器官发生淤血性缺血,常伴有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心脏功能低下;水钠潴留[2]。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β-内啡肽含量增加,而β-内啡肽属阿片受体激动剂,β-内啡肽和体内阿片受体结合具有神经阻滞作用,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引起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并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3]。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逆转β-内啡肽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增加部分再灌注的局部血流量,抑制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稳定溶酸体膜,对心脏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4];纳洛酮可对抗阿片受体,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同时能清除自由基,减轻心肌损伤,增加心肌收缩力,阻止心力衰竭进一步发展;纳洛酮可改善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左心室收缩力,并扩张肾小管,增加尿量,从而有利于心衰的纠正。汪卫东等[5]研究71例慢性心衰患者,发现β-内啡肽随心功能增加呈上升趋势,认为自身β–内啡肽水平是诊断慢性心功能衰竭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并可用于心功能和高血压的评估。蔡忠凤等[6]联合应用酚妥拉明注射液、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林绍华等[7]应用纳洛酮注射液和硫酸镁联合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研究6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35例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临床确诊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早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5.
[2] 李运伟. 纳洛酮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 中原医刊,2006.33(15):76.
[3] 韩国伟.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β-内啡肽检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79.
[4] 贾公孚.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9.
[5] 汪卫东,张晓雪,李丽,等. 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患者血浆β-内啡肽与脑钠肽变化的意义[J]. 美中医学,2008,(7):4-7.
[6] 蔡忠凤,李凯,贾雪莉,等. 酚妥拉明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09,2(17):51.
[7] 林绍华,梁若玲,周润析,等. 纳洛酮和硫酸镁联合辅助治疗难治性心衰临床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01,1(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