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真
(河南省西华县中医院,河南西华 466600)
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已成为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护理路径(CNP)是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每位患者制定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计划、执行、检查及修正循环过程[1],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以减少住院天数[2]。
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前列腺增生行汽化电切手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86例患者,年龄53~78岁,平均(67.4±4.3)岁,病程2个月~13年,均有重度排尿梗阻。其中合并尿潴留15例,心功能不全2例,高血压6例,冠心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糖尿病3例。经直肠指诊、超声及膀胱镜检等检查,均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将2009年1月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收治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后收治的4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前后护理,实验组自入院起就按照指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进行护理。1.2.2 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 责任护士为主,其他护士协同,依据护理路径完成诊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及时记录,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在患者出院前1天对按照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内容提问患者,根据患者掌握及应用等情况,填写疾病知识掌握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日发放并收回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各方面工作质量及效率。实施过程中不断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和意见,由主管护师对临床护理路径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1.2.3 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护理内容 (1)入院第1天即进行入院指导、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多与患者沟通,讲解手术方法的优越性,指导患者精神放松;管床护士热情主动介绍住院环境、科主任、护士长、护士及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有关因素。术前1天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并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手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指导床上排便。术前禁食12h,禁饮水4~6h。(2)术后护理: ①卧位与饮食:本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6h,等双下肢恢复知觉后协助翻身,每2~3小时更换卧位1次,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术后禁烟酒,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多饮开水,每日在2000mL以上。多食富于营养及粗纤维食物,多食香蕉、红薯等食物以润滑肠道、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②膀胱冲洗: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有效持续的膀胱冲洗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冲洗的重要性、目的及注意事项。预计冲洗时间为3d,5d拔管。冲洗过程中保持导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尿管及引流袋,并低于人体水平,注意尿道口的清洁,防止感染。防止导尿管堵塞、受压、扭曲,应定时挤捏导尿管,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冲洗速度随引流液颜色调节。定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引流液颜色深红应加快冲洗速度,可每分钟流入冲洗50~100mL,引流液为粉红色可每分钟60滴左右,流出液清亮时可停止冲洗。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膀胱痉挛是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时观察病情,主动倾听患者主诉,若患者诉小腹憋胀、痉挛性疼痛,尿液自尿管周围外溢,排尿感急切,引流不畅,引流液色鲜红,可能有并发膀胱痉挛,首先放慢冲洗速度,观察冲洗液的温度是否过低,一般冲洗液温度在25~30℃,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确保冲洗引流通畅。其次与患者沟通,嘱其缓慢呼吸、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处理。④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因本病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且术后患者卧床,加之应用止血药,使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因此,术后要加强下肢的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即开始每日按摩下肢3~5次,并作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数次。鼓励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尽量避免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以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1)患者健康教育达标情况;(2)对护理工作满意度;(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平均住院天数。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出院时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情况比较(±s)
组别 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d)对照组 70.51±2.39 83.67±3.56 6.08±0.41 15.23±3.87实验组 96.21±1.53 97.34±2.65 2.52±0.46 9.87±3.14
临床护理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医护都按路径表要求操作,使整体护理和整体医疗相互配合,避免了医护人员个人的业务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不足而造成的疏忽或遗漏。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的同时,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从而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医护人员必须按路径要求,及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诊疗过程及康复计划和目标,及时了解每日要做的治疗护理及各种检查,从而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增加患者的知情满意度。王爱华等[3]报道临床路径的实施使住院患者知情满意度达到95.65%,医患纠纷明显减少。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医护人员实施了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并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界定了标准住院日,并通过控制规范用药、护理治疗及各种检查,达到了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
临床护理路径这种全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具有理顺护理程序、规范护理行为、缩短住院日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优点,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有效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1] 张慰伦.护士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59.
[2]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3.
[3] 王爱华,张淑香,宋付美.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