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励梅 李 林 黎运西 连 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目前,全球大约有20%的育龄夫妇面临着生育障碍的问题[1],对于精子活动率及形态的分析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性交后试验又称宫颈黏液功能检查(post-coital,PCT),是患者夫妇一般检查正常,经过促排卵治疗,指导同房后进行的宫颈黏液检查,以检测宫颈黏液的功能及精子在穿透宫颈黏液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是不孕症常用检查方法之一[2]。对于PCT阳性者,说明夫妇性生活正常、宫颈黏液功能正常、卵巢雌激素分泌和宫颈黏液反应性正常,说明精子可以穿透宫颈黏液,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可除外宫颈因素作为不孕原因的可能性。因此,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性交后宫颈黏液中的精子活动率和形态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宫颈黏液对男性精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不孕症专科门诊不孕夫妇103对,年龄22~39岁,平均32岁,其中原发性不孕患者61例,继发性不孕患者42例。女方均通过常规妇科检查证实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并有排卵,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基本正常。
1.2.1 排卵时间的预测以及PCT日的确定 患者自月经周期后第6~8天开始,采用上海(日本)阿洛卡医用仪器有限公司(ALOKA SSD-3500彩色阴道B超仪阴道探头对卵泡的大小进行监测。当卵泡直径>14mm时,采用胶体金法监测尿LH峰,同时采用Insler Score法行宫颈黏液评分(CMS)[3],当卵泡>18mm或宫颈黏液评分(CMS)>10分,尿LH峰出现时,即可行PCT。
1.2.2 PCT方法及其结果的判定 在行性交试验前,男方禁欲3~7d,患者要避免阴道盥洗,性交前将膀胱排空,性交后抬高臀部休息1h左右,于9~12h内就诊取样。先用不带针头的结核菌素注射器在阴道后穹窿部吸取混合黏液进行镜检,以鉴定在阴道内是否存在射精,用干棉球擦去宫颈表面的黏液,再将与另一个注射器相连的聚乙烯导管插人宫颈管内1.5~2cm处,抽取黏液0.1~0.2mL,并立即将部分黏液制成湿滴片,室温下镜检。每一玻片分别系统地观察至少5个视野,对活动精子数目计数,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辅助生殖技术与精子库分册》,活动精子数>20个/高倍视野为阳性正常。记录并计算精子活动率。
1.2.3 精子形态学分析 对PCT阳性宫颈黏液标本推片经乙醚酒精固定后,采用改良的巴氏染色法进行染色,再封片镜检,依据WHO的标准[4]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计数200个精子,分别计算正常形态精子和头部、中段、尾部缺陷的百分率。由两名实验室专业人员阅片。受试男子禁欲3~7d,手淫法采集精液标本(常规标本)送检,按照WHO技术规范[5]进行操作对精液进行精子活动率和形态学分析。
对PCT阳性标本与常规标本中的精子活动率和精子形态学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3例患者的PCT阳性标本与常规标本对比分析,PCT阳性标本中精子a级活动率和(a+b)级活动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CT阳性标本与常规标本精子活动率的比较(±s)
表1 PCT阳性标本与常规标本精子活动率的比较(±s)
注:*P<0.05
标本 n a级(%) (a+b)级(%)PCT阳性标本 103 32.54±7.18* 59.33±7.48*常规标本 103 16.35±6.84 41.87±8.46
与常规标本相比,PCT阳性标本中精子正常形态的比率明显提高,可达75.73%,精子异常形态明显降低,仅为24.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PCT阳性标本与常规标本精子形态学的比较[n(%)]
PCT是检测精子与宫颈黏液相容性的试验之一,虽然关于试验的检查时间,判断标准目前还存在争议,但PCT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精子在通过宫颈屏障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6]的重要方法。PCT阳性结果说明:(1)不孕夫妇具备正确的性交技术;(2)宫颈黏液具备正常输送精子及贮存精子功能;(3)卵巢具有适当的雌激素功能;(4)男性配偶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当PCT试验阴性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原因,如:患者的排卵时间是否掌握准确,患者是否存在宫颈炎症、免疫抗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临床症状,或是男性是否存在影响因素等。可以结合尿LH检测重新选择最佳时机进行复查,同时也可进采用精子宫颈黏液接触试验做为辅助检查[7],以便于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夫妇的受孕率。
本研究中,103例PCT结果阳性患者的宫颈黏液标本与常规标本比较,PCT阳性标本结果中:精子a级活动率和(a+b)级活动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排卵期宫颈黏液PH7.0~8.5是精子在宫颈黏液中泳动和生存的最佳PH,保护其免受阴道不利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精子穿透;宫颈黏液对精子有滤过效应[5],活动力差的精子被滞留在宫颈口,活动力好的精子进入宫颈管并得以启动获能,活力愈加增强。精子正常形态的比率明显提高,精子异常形态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宫颈黏液对正常形态的精子具有很强的筛选作用,存优汰劣。本研究结果与此前国内外有关报道相一致,再次证明宫颈黏液对精子的生存与功能起至关重要的第一道关卡作用。
[1] 王岩,陈克林,蒋哲锋. 女性不孕症宫颈黏液抗精子抗体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02,26(2):116.
[2] 王信心,查树伟,吴周立. 性交后试验的方法、机理及影响因素[J]. 男性学杂志,1995,9(1):10-13.
[3] Moghissi KS. The cervix in infertility[J]. Clin Obstet Gyneol,1999,22(1):27.
[4] Kruger T F,Menkveld R,Stander FS,et al. Sperm morphologic features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in-vitro fertilization[J]. Fertil.Steril.,1986,46(6):1118-1123.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Laboratory Manual for Examination of human semen and Semen-Cervical Mucus Interaction[M].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 李艳萍,周庆娥,张作青. 不孕妇女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对性交后试验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1):43-44.
[7] 周庆娥,刘冬娥,张琼,等. 性交后试验在预测生育力的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6):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