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明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北随州441300)
白内障是我国视力残疾及失明的主要原因,白内障致盲约占中国盲人总数50%[1]。手术治疗是目前白内障复明唯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单位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9月在笔者所在单位眼科住院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84例302眼,均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2]。排除角膜病变、青光眼视网膜病变及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白内障类型:外伤性4眼,先天性6眼,并发性67眼,老年性225眼;白内障核硬度:Ⅱ级核7眼、Ⅲ级核108眼、Ⅳ级核178眼、V级核9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超乳组(142例147眼)和非超乳组(142例155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视力、白内障类型及核硬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超乳组 术前1h使用复方托吡卡滴眼液散瞳,2%利多卡因球后麻醉,在正上方角膜后反眉状切开巩膜5~6mm,晶状体环行撕囊,水分离,使用Wave超声乳化仪将核碎成小块后乳化吸除,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
1.2.2 非超乳组 术前1h使用复方托吡卡滴眼液散瞳,2%利多卡因球后麻醉,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在正上方角膜后反眉状切开巩膜6~7mm,用隧道刀从切口分离巩膜至透明角膜内1~1.5mm进入前房,采用环形撕囊行水分离,分核,注水圈匙挽核,吸干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较[n(%)]
超乳组角膜水肿35例,虹膜脱出5例,后囊破裂8例,后囊混浊5例;超乳组角膜水肿47例,虹膜脱出3例,后囊破裂11例,后囊混浊7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已成为现代白内障手术的主流。超声乳化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程度轻等优点[3],但术中使用超声能量过高则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等副效应,有研究表明,Ⅱ~Ⅲ级核最适合超声乳化术,Ⅳ级及以上核需慎用[4]。在基层医院,白内障大多为成熟期或过熟期,晶体核硬,且多为高龄患者,超声乳化处理硬核易对角膜内皮及眼内组织造成损伤。同时该技术操作较为复杂,设备昂贵,手术成本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在基层的推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进一步改进,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与超声乳化术类似,同时可通过适当扩大切口或手法碎核等办法,处理好各种硬度的晶体核,而不引起角膜内皮的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d及1周超乳组裸眼视力≥0.5者显著多于非超乳组(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密闭性好、无需缝线等特点,其效果足以与超声乳化技术相媲美,且手术费用低,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何守志. 21世纪白内障复明工作面临挑战[J].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21-324.
[2] 李凤鸣. 眼科全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47-1550.
[3] 林松,张繁友,邹吉新. 双线性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3):271.
[4] 马雪英,田克武,李凌. 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8):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