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有 (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 天津300042)
据2011年5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文博会数字出版高端论坛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突破1 000亿元大关,连续5年增幅接近和超过50%。数字出版当之无愧地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4月20日正式颁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的25%,在全国形成10家左右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产业数字基地和产业园区,建成5~8家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的海量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
在第七届文博会数字出版高端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指出:“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推动新闻出版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必然成为出版业的核心和重点,新闻出版人应该以强烈的使命感、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放的眼光投入到洪流中来,加快发展、迎接挑战。”
毫无疑问,出版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整个出版业的内部结构也在进行着不断调整。数字出版在内容组织、生产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与传统出版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出版行业中,编辑作为出版机构的核心人才,怎样摆脱思维定式和常年习惯,如何应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是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数字出版作为纽带将IT业和出版部门、教育机构、图书馆等多个行业联系起来,在产品形态、出版流程、市场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与传统出版大不相同。数字出版对出版编辑的知识结构和编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必然选择。而传统出版单位目前的人才结构中,既懂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又熟悉出版业务,并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数字出版编辑可谓凤毛麟角。
与传统出版的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审读校对、印刷发行等工作流程不同,数字出版历经前期策划、立项、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数据处理、系统测试、试运行、正式上线运行、后期维护等几个阶段,编辑的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出版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编辑和工作人员协作完成。数字出版编辑在出版产品的形成中,要承担起多项职能,一个编辑的工作往往要贯穿产品研发的全过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为数字出版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既为出版编辑的工作带来积极效应,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数字出版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的编辑主体,面临着比传统出版工作更大的挑战,因此,编辑主体必须跟随着数字出版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工作。
在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举足轻重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运用恰当的编辑符号,借助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各类精神文化产品进行选择,体现出编辑主体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形成沟通的纽带,体现出编辑主体的中介作用;协调个人创见加以组构使之符合流通传播要求与社会科学文化取向,体现出编辑主体的桥梁作用。在数字出版工作中编辑主体的作用更加广泛,对意识和能力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意识方面,编辑主体要具有创新意识、互动意识、求知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创新意识是出版编辑永恒的主题,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是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编辑工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创新是每个编辑孜孜追求的目标。创新意识渗透在选题策划、组织稿件、修改稿件以及内容的架构、图书的装帧设计等各个环节。数字出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意空间,要求编辑具有更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内在冲动。
互动意识在传统出版工作中也有所体现,但更多局限于编辑主体与作者之间的互动。而在数字化出版编辑中,编辑主体除了要与作者继续保持更加密切的沟通外,还要尽最大努力与读者保持频繁的互动。只有如此,数字出版的优势才可能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求知意识是编辑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新领域的探索必将推动编辑主体不断积累、传播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今天的高科技必将成为明日黄花。在数字出版工作中,数字编辑更应时时树立现代化意识,不断追踪新技术、掌握新技术。
在能力方面,编辑主体要具有学习能力、鉴别能力、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编辑主体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应对数字出版的新挑战。新时代的出版物既要保持学术上的领先性、开拓性,还要更加时尚、更加贴近生活。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渠道更加丰富,也使得信息内容更加庞杂。编辑在数字出版工作中,对信息的鉴别需要更加精心,必须运用知识储备对信息做出正确的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数字编辑是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的形式层出不穷,编辑主体必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掌握多种现代化技术,才能胜任此工作。编辑社会活动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各个工作环节的成效,数字出版时代需要编辑主体扮演更加活跃的角色。
2011年3月15日,包括贾平凹、韩寒、李承鹏、当年明月、郭敬明在内的50名作家联袂声讨百度文库侵犯作家版权,知名网络作家慕容雪村执笔撰写《三一五中国作家讨百度书》。文中指出:“百度文库收录了我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下载阅读,但它却没有取得我们任何人的授权。”3月22日,由英国出版商协会和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数字出版时代的版权保护——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围绕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的版权保护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领域的版权问题便不断凸显。随着数字出版的突飞猛进,盗版问题日益严重,被侵权作品呈几何级数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一千余家电子图书网站中提供原创内容的网站仅占4.3%,即使是在一些著名网站,转载没有经过作者或出版社授权的行为也比比皆是,盗版已成为数字出版的头号公敌。
版权维护是健康开展数字出版的基本保障。对外授权协作是数字出版业务的延伸,只有处理好版权维护,才能使数字出版健康有序地发展。不同于传统出版的是数字出版的版权维护具有全流程的技术维护特征,需要作者、出版社、读者、设备供给商、销售商、技术供给商等环节共同协作。
数字出版编辑应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反盗维权意识,更要做好合法授权工作。在数字出版过程中,作者的著作权首先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形式呈现,在进行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图书编辑应该与作者充分沟通,妥善处理好相关作品的网络传播权等法律问题。一旦涉及作者让渡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的相关权利时,编辑需向作者明确让渡权利后的现实利益和预期利益。在“全媒体”的趋势下,更应对相关产品的权益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数字出版在为读者带来阅读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文化垃圾。数字出版编辑要提高鉴别力,把好审稿关,从源头上杜绝网络侵权、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出现,切实维护出版界的良好声誉。
传统出版一贯坚持“以内容为主”的宗旨,期间也曾经奉行“以渠道为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数字出版主张“运营至上”的原则。运营包含了内容、渠道、用户、数据分析等各个部分,将版权、内容、产品、营销和数据的管理整合为一条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随着读者群的细分,以相同内容、不同媒介、同步出版的全媒体出版和根据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出版的定向营销必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些都要求数字编辑对读者阅读习惯进行细分,选择最适合的平台,对内容进行精确的投放。
相对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的最大优势就是互动。大量的读者希望成为作品的参与者,也许,未来的内容可能不仅由作者创造,而是由广大的读者一起创造。编辑的中介和纽带作用变得不可或缺。这就要求编辑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选题策划开始,对图书营销有一个立体、多维化的思考,在塑造精品内容的同时,把图书的营销也推向重要位置。
与传统出版营销的真实、单向相比,数字出版营销是虚拟、双向互动的。对于数字出版的营销,除了传统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方式,比如搜索引擎、邮件、网站等;除了互联网这个数字化的营销手段,还应该有一种开放的思路。
数字出版是出版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我国出版业现代化发展的唯一选择。编辑作为出版机构的核心人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改造传统的出版业。不断扩展出版业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实现个性化出版、按需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和一种信息多种载体传播的复合出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