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奥,张 超
中国高校本科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模式研究
韦 奥,张 超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市 300071)
在高等学校通过一定的机制和程序选拔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是培养文化素质好、竞技水平高的学生的重要举措。竞技体育的特点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性格形成与习惯养成上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当在以往经验和中外比较的基础上,探讨训练为主、训练为主学习为辅、训练与学习兼顾、学习为主训练为辅、学习为主等管理模式的完善途径,以实现设置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和目标。
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模式;文化素质
在高等学校通过一定的机制和程序选拔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是培养文化素质好、竞技水平高的学生的重要举措。竞技体育的特点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性格形成与习惯养成上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性格开朗,社交能力强、集体意识明显、坚韧不拔,抗压能力强。但是,从高水平运动员招收的生源来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基础较差,一般都是省本线65%(60%)的成绩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项目训练之中,学习与训练之间难以兼顾。一般而言,进入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已经基本无法再进入职业队,所以要准确定位个人目标和端正学习态度,即以学为主。让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中弥补以前的差距,迎头赶上,提高文化水平和素养。由此可见,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文化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大学中的课程主要以自学为主,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高水平运动员由于“重体育轻学习”的传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原因,使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重重阻碍,“听不懂,跟不上”常常发生,这些都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仅仅将上课、学习作为应付考试的手段;高水平运动员大多数时间都在训练队中而非教室里,造成其纪律较差,行动比较随意,自制力不强。
此外,各高校对本校高水平运动队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但不同程度地流于形式,结果不是十分理想。管理的不科学、不规范,会使运动员在学习和训练中丧失积极性。因此,探讨高校中高水平运动员合理的管理模式,实现设置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大体育强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世界中名列前茅。但是这两个国家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模式却不尽相同,从对高水平运动员人才的选拔到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中美高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两国现有国情以及以往体育传统不同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笔者从四方面对比中美两国对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对比找出我国现存管理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借鉴美国管理模式中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完善我国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为国家争光。
(一)高水平运动员的入学条件不同
在美国,要进入NCAA联盟大学必须满足高校根据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章程而制定的入学标准,除体育成绩优秀以外,文化课成绩还需要达到一定程度,这里的“一定程度”,可以算是一种相当高的学习水平了:(1)报考大学的运动员必须是高中毕业生,没有完成高中学习或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不能被NCAA联盟的大学录取;(2)高中期间必修课程的成绩,必须达到所指定的平均最低分数,否则不能被大学录取;(3)核心课程的成绩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高中阶段核心课程的成绩要取得C或2.0以上的成绩;(4)学术倾向测试即SAT考试或称ACT考试,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规定SAT的最低成绩为700分,2002年又提高到820分,ACT最低分数线为68分,只有达到标准才有资格被录取,参加大学运动队。对于那些体育天赋高体育成绩好而文化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运动员,学校允许他们读一年预科后再次参加文化成绩测试,成绩通过给予录取。无论体育成绩多好,文化成绩不达标,还是不能够被大学录取。于此可见,美国高校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质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能够被大学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可以说是高文化素质与高体育素质的双料人才。与美国相比,中国高校在对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上,虽然也注重文化成绩,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高校,对于那些运动成绩极其出众的高水平运动员,高校为了让他们在今后比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常常采取免试入学的政策,对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采取任何考核措施。中国高校对所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成绩要求多数是升本线的60%或65%,这一文化程度并不算高,从我国与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入学条件上看,可以说我国高校招收还是以体育成绩优先,美国高校招收是体育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必须同时达标的双重重视。
(二)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不同
美国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与其他学生是基本相同的。首先,运动员在专业的选择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专业选择面非常广,而中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面选择权非常狭窄,仅仅局限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文科专业,有些高校甚至不给高水平运动员选择的机会,直接分配了专业,这种做法是非常不人性化的,剥夺了高水平运动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自主选择的机会,一些同学在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中学习,不能一展所长,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日常管理上,美国高校的做法是,运动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分才有机会参与各类竞技比赛;学生运动员参加与运动有关的活动每天不能够超过四个小时,必须有充分时间学习及参与各项学生活动,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中国在对高水平运动员管理上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方式更注重体育训练,有的方式二者兼顾,有的方式则更注重学生学习。
(三)对教练员要求不同
美国的教练员之间竞争比较激烈,运动员的体育成绩直接关系着教练员的“饭碗”,教练员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发掘优秀的体育人才并加以培养。中国的教练员多数是本科毕业,从事体育老师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带队,成为教练,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教练的聘任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动力不足,造成我国高校教练员总体水平与美国相比存在差距。
美国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优于我国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竞技运动是在各级学校中发展起来的,不存在业余体育队和专业体育队之分,所以学校便成为培养奥运冠军的摇篮。而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的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半专业运动员,而参加奥运会或在奥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是以“挂名”身份出现在高等院校中。因此,我国存在专业队与业余或者半专业队之分。作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大学生,体育不再成为他们将来谋生的唯一职业,像其他大学生一样,他们也能以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谋生。而专业队才是培养奥运冠军的摇篮。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高校也没有放松对运动员学业的要求。今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要以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谋生,所以应加强对文化课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
(一)训练为主的管理模式
此模式最倾向于专业队的管理模式。运动员以高水平运动成绩考入高校以后,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日常的训练中去,训练强度大、时间长,运动成绩相对较为突出,参加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赛事。学习方面,学校对本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课要求较低。高水平运动员基本不参加文化课的学习,多以比赛成绩抵学分等方式得以毕业。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只参加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仍然延续着进入大学以前的训练生活模式,大部分生活只是与教练员和运动员接触,很少与普通大学生接触,没有融入到正常的大学生活中去,在校期间没有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为学校挣得荣誉。
这是一种将高水平运动员绝大部分精力都入到训练中去的管理模式。高等院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只是为了让他们带来更多荣誉,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没有过多要求,但是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优秀运动员,是当今“科技兴体”、“体教结合”的趋势。很明显,“只训练不学习”这一管理模式背离了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初衷,只是原有体制披上了大学的外衣,这种模式不仅不能让高水平远动员们拥有真正精彩的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高水平运动员今后大部分要走向教练员或者其他非体育相关事业,这些职业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及有关知识,如不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会像某些退役运动员一样,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
因此,应该对这一模式加以优化。建议:(1)设立教练员基础课程。这些高水平运动员未来大部分会担当教练员或从事运动周边的工作,教练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还要有技术水平,最为重要的是为不同运动员设立不同训练计划的教学经验。为高水平运动员未来成为优秀的教练员,培养出下一代优秀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习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每个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都有自己所在的专业,他们毕业后也很可能从事与体育无关的职业,这样本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课学习对以往所学基础知识的涉及较少,使运动员在学习中减少了心理上的压力,能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有利于今后的就业。(3)加强计算机、英语等基础课程学习。在现代生活中,无论从事任何职业,计算机与英语都是必不可少的。高水平运动员学习基础较薄弱,在基础课程中无法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设立针对于他们水平的基础课程,使他们在原有的文化水平上能够得以提高,减少今后在工作中的困难与不便。(4)高水平运动员加入到普通大学生体育课堂中。高水平运动员在大学生活中每天都与教练员和其他运动员接触,这使得他们性格活泼开朗、豪爽豁达,但进入社会以后人员复杂、多变,因此高水平运动员应该多和运动队以外的人员接触。高水平运动员利用学习、训练之余拿出一小部分时间走入普通大学生的体育课中,不但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提高沟通能力还可以把自身运动方面的经验传授给普通大学生,起到互帮互助、双向促进的作用。
建议适用于:高等院校希望通过高水平运动员为学校取得最大化的荣誉,同时可以降低高水平运动员入学标准,在学业上给予很大的优惠政策。
(二)训练为主,学习为辅的管理模式
此管理模式下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一般单独成班,单独上课,单独考试,虽然他们也像普通本科生一样参加上课和考试,但是他们每天都会有项目训练,他们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紧张的日常训练和比赛准备中,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又可以称其为“大量训练,少量学习型”管理模式。基于高水平运动员大多学习基础较差,训练时间较长等客观事实,学校为达到让他们安心训练,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目的,会在学习方面给予他们一些优惠,比如让他们免修一些较难的科目或在考试时为他们单独出卷,降低题目难度等。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高水平运动员可以通过大学的课程学到一些专业知识,弥补自身在文化基础上的欠缺,提高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之中,无论是从学校方面还是在运动员自身方面,仍然存在着忽视学习的现象,这种敷衍态度造成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流于表面,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学到本领。除此之外,单独分班,训练为主的模式大大减少了高水平运动员与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他们融入真正的大学生活。
在对此项管理模式优化的同时,考虑到与专业化高水平运动队相比,毕业后运动员中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与体育无关的职业中去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在现有计算机、英语等基础课中加强实用性教学。计算机、英语等基础课是高水平运动员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工具。与专业化高水平运动队不同的是,半专业化运动队在计算机、英语等方面有一定学习,但由于他们的基础相当薄弱,课程的实用性不强,所以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将考试作为学习目的,所以应该增强计算机、英语等课程的实用性。例如英语课程多加一些简单的口语练习,使得高水平运动员可以进行简单英语交流等。(2)高水平运动员加入到普通大学生体育课堂中。高水平运动员在大学生活中每天都与教练员和其他运动员接触,这使得他们性格活泼开朗、豪爽豁达,但进入社会以后人员复杂、多变,因此高水平运动员应该多和运动队以外的人员接触。高水平运动员利用学习、训练之余拿出一小部分时间走入普通大学生的体育课中,不但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提高沟通能力还可以把自身运动方面的经验传授给普通大学生,起到互帮互助、双向促进的作用。(3)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在就业问题上高水平运动员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因为现阶段社会就业压力极大,而他们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在文化水平上又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就业中有一定的劣势。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使他们调整好心态,以更加乐观、自信的态度投入到竞争激烈的就业浪潮中。
建议适用于:希望招收有较好的运动成绩,尽可能的为学校争取荣誉,同时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院校。
(三)训练与学习兼顾的管理模式
此管理模式下的高水平运动员一般与普通本科生共同成班,所学的科目,考试的难度都与普通本科生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将训练与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时间平均地分配给课程学习与项目训练。与前面提到的两种模式相比,此种模式对高水平运动员在文化课学习上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对他们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对他们训练方面的要求虽然没有那么严格,但也并没有放松,仍然每天进行项目训练,旨在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与技术水平,能够代表学校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表面上看来是学习与训练兼顾,但实际上,训练与学习都没有很大的突破。高水平运动员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很难达到学习水平上与普通大学生没有差别,运动成绩上与专业化运动员没有差异。此管理模式产生一定的外部性,学习和运动双管齐下容易造成运动员的身心疲惫、心理压力过大等现象,使运动员丧失对学习和训练的热情,产生抵触情绪,学习和训练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得不偿失。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使高水平运动员未来能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1)学校颁布一定的优惠政策,减轻高水平运动员学业上和训练上的双重压力。学业与训练两手都要抓给文化课基础差的高水平运动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学校就要在学业方面做出相应的让步,比如让高水平运动员免修一些课程,少修一些学分,对一些对以往所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科目的考试减轻难度,让高水平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通过考试,否则,过难的考试会令高水平运动员丧失学习信心。(2)学校举办一些关于高水平运动员未来就业指导的讲座,论坛等。高水平运动员在进入大学后会存在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与困惑,不知道是从事与体育相关的职业还是与大学所学专业有关的行业,学校有义务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可以通过办讲座的方式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为他们指点迷津,请一些已经毕业的高水平运动员传授经验,通过办论坛的形式为高水平运动员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互相帮助,互相指导。(3)开通校园心理热线。高水平运动员走入大学,脱离了以往专业队管理模式,生活方式,会有一些不适应,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各高校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学习与训练的双重压力、与普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会为高水平运动员带来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不仅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前途命运。
建议适用于:对高水平运动员学习和比赛成绩都有一定要求的高校。但此模式有一定的风险性。
(四)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管理模式
在此类型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模式中,学习所占比重与训练相比更大一些。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入学时参加全国高考并且取得应有分数线以上成绩,说明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高校招收此类高水平运动员表明他们对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上有一定的要求。他们不单独成班、大部分课程不单独考试,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学习、生活,考试方面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一些较难科目单独考试、免一些选修课学分等),但除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严格按照毕业要求进行。运动方面,一周3到4次训练,训练强度适中,比赛前夕加强训练力度,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与进入大学之前相比有一定退步,比赛成绩相对一般。
此类模式中高水平运动员高考入学成绩较高,学习基础较好,有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重视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对训练的要求较低,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训练效率。高水平运动员参加比赛为校争光是他们的义务,每周3到4次训练中要全身心的投入,丝毫不能出现对训练的放松。每周的训练次数不多,在仅有的这几次的训练当中应该保持现有水平,在大赛临近时加大训练量提高成绩,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文化课的学习,在比赛时保证原有成绩的同时争取有所提高,这样的设想中训练质量显得尤为关键。训练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比赛中的成绩,较低的训练效率带来的就是比赛成绩的下滑。(2)为高水平运动员设立英语四级补习班。在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中有些英语四级通过与否直接与能否毕业挂钩,这使得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大伤脑筋,不能通过英语四级的考试就不能毕业,大学生活有很大的缺陷。有些政策较好的学校毕业与否不和英语四级通过与否挂钩,但是英语四级已成为大部分招收单位的必备条件。大量运动员反应新东方等专业学习英语的学校四级补习班较难他们的基础较差,很难跟上进度。学校开设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英语四级补习班对他们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和益处。
建议适用于:对比赛成绩有一定要求,但对学习要求更高的高校。
(五)学习为主的管理模式
此管理模式是所有模式中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差别最小的。此管理模式中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考成绩相对较高,个别运动员的高考成绩与普通大学生差别不大,因此他们的运动成绩就较为欠缺。高水平运动员不单独成班,他们与普通大学生共处一个班级,将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训练时间较少、训练强度不大,只在比赛前有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期,投入到运动训练中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少,在学业上有极少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学籍制度的严肃性给高水平运动员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令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应付学习上的问题,挤占了本来就有限的训练时间。
此种模式中的高水平运动员承担与普通大学生相同的学习负担和较轻的训练负担,繁重的学业负担让他们耗费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极少的训练时间让他们已然忘记自己的运动员身份。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显著地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和素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但是,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仅仅在比赛前“突击运动”,在比赛中“即兴运动”,平时基本“零运动”,和普通大学生的生活基本没有差别,造成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大幅度下滑,在比赛中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这种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模式中,学习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甚至有些忽略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高水平运动员的义务所在,因此必须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量和训练效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摆正高水平运动员定位。高校之所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就是为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给学校争取荣誉,而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只有在比赛前“临时突击”使比赛成绩快速下滑,那么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虽然高水平运动员入学高考成绩高,体育成绩较低已成事实,但是每周最少要有几次训练并且保证训练质量,在比赛前夕加大训练量争取在比赛中保持原有的成绩上有所提高。(2)为高水平运动员设立英语四级、六级补习班。此类型的高水平运动员学习成绩较好,在达到英语四级通过的同时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英语四级已成为大部分招收单位的必备条件,有些对英语要求较高的招收单位英语六级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设立英语四级、六级补习班,使高水平运动员根据自身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英语四级、六级补习班对他们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和益处。(3)给予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指导。此管理模式中的高水平运动员学习成绩较好,与普通大学生基本没有区别,在竞争激烈的就业过程中他们因为自己的开朗、善于沟通、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有了一定优势,对他们开展就业指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如何表现自己等就业经验,从而使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单位,为社会输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建议适用于:对运动员学习要求极高,体育要求较低的高校。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招收已经历了24年。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高等院校要对高水平运动员更加重视,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力度,完善运动设施等。教练员要与高水平运动员增加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教练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训练经验。高水平运动员自身要严于律己,在学习方面要增强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方面要刻苦训练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中去,达到学习和运动的双丰收,从而实现高水平运动员的建设朝更加积极、更加规范和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1]于振峰,伍艇.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2]王永盛.中国、美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
[3]石宏.试析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1998.
[4]张顺英.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
[5]US Depart ment of Educational.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1995.
[6]Na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1994~1995 NCAA MANUAL,1996,3.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Mode for Undergraduate High-level At hletes in China'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 ning
WEI Ao,ZHANG Chao
(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 nment,Nankai,Tianjin 300071 China)
It is an i mportant measur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select high-level student athletes and train them to be excellent students with good qualities in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ompetitive sports.The features of competitive sports have certain effect on the for ming of top athletes'personality and customs.On the basis of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nd comparison of home and abroad,a perfect management mode should be explored to realize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building a high-level sports team.
high-level athletes;management mode;cultural qualities
G807.01
A
1673-582 X(2011)07-0114-06
2011-04-20
韦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张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