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北京 100844)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管理模式探讨
周卫军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北京 100844)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管理
2003年以来,铁路行业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指导,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跨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批准了一大批新建铁路重点项目,新建铁路里程3万km以上,投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铁路建设规模之大、标准之高、任务之重都是前所未有的。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为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符合国家各项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又要确保铁路开工建设的需要,因此,高效推进环评工作进展,成为铁路前期工作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铁路选线除受沿线经济以及自身技术标准因素制约外,还与地形地质、压覆矿产、航运交通、防洪、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密切相关。在多方因素限制之下,线路方案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论证、并征得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后才能确定,而线路方案确定与否直接决定环评工作的进展。从环评本身要求来看,铁路选线期间无法完全绕避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上述不同环境敏感区分属环保、林业、农业、建设、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并受相应法律法规的制约,如《水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如线路穿越上述敏感区,不仅需要开展专项论证,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且必须得到相应主管部门的批复,否则环保部门不予受理环评报告书。
近年来,铁路每年新开工项目均在70个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个开展前期研究的项目储备工作。环评工作作为前期工作的关键环节,其推进进度直接关系到项目审批及开工建设。为确保项目环评工作协调有序推进,需将环评编制与可研编制、评估一并纳入年度勘察设计计划管理。通过对拟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路网中作用重大、运输急需、前期工作相对成熟的重大项目作为年度重点环评工作推进,着重把握好工作重点和节奏,明确完成编制及预审工作的时间节点,统筹兼顾其他项目。各设计、环评编制单位均以年度计划为准,科学合理调配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加快推进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为尽可能降低对环境敏感区的不利影响,我们专门下发了《关于在铁路建设前期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环保设计质量、加快环评工作进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环评单位在预可研阶段提早介入选线工作,调查和收集工程研究范围内分布的环境敏感区、经济据点、城市规划区等相关资料,识别环境敏感区,筛选出线路走向的环境控制因素,对线路方案从环保角度提出建议,为项目立项提供决策依据。为充分发挥环评对设计的指导作用,实现最大限度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目的,可研和环评统筹安排,同步进行。在设计及环评单位之间建立起高效联动协调机制,做到设计与环评统筹兼顾、齐头并进,力争减少工作反复。凡涉及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线路选线方案,均要求设计单位将解决环境问题和敏感区穿越问题作为方案比选和论证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国家级各类保护区,做到能绕避的应坚决予以绕避;对于不能绕避的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合理的穿越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按规定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对穿越城市区域的线路方案,应充分考虑利用既有铁路通道和交通走廊,尽量减少与其他铁路、公路交通等设施产生的“边角地”、“夹心地”。通过以上措施,使推荐线路方案真正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认同、环境允许。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在可研评审的同时开展环评内审,使线路方案涉及的环境敏感区问题尽早暴露出来,通过在可研评审阶段同步推进环评内审,能够进一步优化线路方案,在符合技术标准并尽可能带动沿线城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合理绕避各类重大环境敏感区。不仅降低了不利环境影响,同时减少了专题论证工作内容,从而缩短环评报告书编制周期,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争取时间。二是根据环评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召开协调会议,了解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设计、环评、建设单位在环评推进过程的职责,保证重点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进行。三是密切关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评审批条件的变化,及时落实相关主管部门要求。
X322
B
2095-1671(2011)01-0028-02
2010-12-26
周卫军(1975-),女,陕西汉中人,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