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2011-03-18 17:03:41
天津护理 2011年2期
关键词:静脉炎预见性血栓

张 颖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医学知识,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中,以疾病的生理变化及各种疾病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1〕。

1 预见性护理行为是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保障

1.1 老年住院患者在院安全的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缺陷应进行归类、分析,找出住院期间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制订安全护理措施。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注意安全第一,采用正确服药方式,正确体位,加强生活起居的安全意识,抓好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制作精美的安全温馨提示卡等。通过安全预见性护理,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2〕。

1.2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即所谓“生理性老化”,而导致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各异,错综复杂,治疗存在矛盾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症状不典型,部分症状与老年正常生理改变相混淆,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加强心血管系统的监护,避免医源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家庭应对方式的护理,加强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学习〔3〕。医护人员需要认真细致地进行评估、评价,尽早识别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有效地实施预见性护理是防止病情恶化,赢得救治有利时机的护理措施。

1.3 老年肠道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中山市陈星医院外科于2006年至2008年对62例65岁以上的肠道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准确评估脏器功能,预测手术危险性,术后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管道护理,注重预防跌倒和静脉血栓等细节管理〔4〕,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老年肠道患者手术风险大,前瞻性地评估与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1.4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预见性护理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是因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微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微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空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多发性卒中致神经症状及痴呆。脑梗塞发作次数越多,痴呆进展越快,因此预见脑梗塞发作尤为重要。密切监测血压,并控制血压正常范围、控制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及腔隙性梗塞、防治高脂血症,脑保护包括实施低温疗法、过度换气及药物疗法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措施进行保护〔5〕。

2 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各科室重要性的体现

2.1 预防PICC置管所致的静脉炎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值得临床推广。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也干扰了正常的治疗计划。因此,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的掌握,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做好预见性护理,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而预见性护理在PICC置管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正确评估置管部位,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尽量选择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少弹性好的血管;合理选择置管时机,最好选择化疗前2天给予PICC置管,使机体对导管有一个适应过程再进行化疗;置管前给予健康指导,包括置管的必要性、置管的风险、置管过程及体位配合、置管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等;正确摆放置管体位,严格规范置管操作,置管后置管侧肢体避免负重,但应做手指曲伸锻炼;置管后导管应固定牢固,穿刺点贴膜要定时更换(每周2次),尽可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置管后要定时巡视,注意倾听患者主诉,护士应熟悉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一旦确诊为静脉炎,及时采取措施〔6〕。

2.2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也应提高预见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栓阻塞了深静脉致血栓远侧的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组织淤血,多见于四肢,尤其是双下肢,也是致命性肺栓塞的主要原因。静脉淤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是公认的DVT三要素。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采用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按摩、保护静脉和饮食指导等措施促使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液回流,降低DVT的发生。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同样可降低DVT 的发生〔8〕。

对于下肢损伤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劝导患者戒烟,避免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抬高患肢并注意保暖、早期下肢活动、保持引流管通畅,减少局部压迫、预防感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以前的记录和健侧的周径进行动态比较等措施〔9〕。及时发现DVT的发生,也取得了满意效果。

2.3 上消化道大出血中预见性护理的重要性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预见性护理。特别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危重,出血来势凶猛,如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护理,往往会危及生命,所以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为了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0〕。加强预见性护理意识,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病情,预见性判断病情,加强出血期认知行为干预等。使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

2.4 宫颈癌放疗所致粘连性阴道炎中的预见性护理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主要采用放疗为主,患者就诊时均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随着放疗深入进行,阴道分泌物进一步增多,极易加重感染,导致阴道粘连。在宫颈癌患者的放疗过程中,经采用预见性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加强信息支持、阴道冲洗及性生活的指导等一系列措施,起到了防止感染、促进上皮细胞愈合、预防阴道粘连狭窄的作用,满足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有效改善了生存质量〔11〕。

2.5 重型肝炎并发症护理中预见性的体现 重型肝炎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凶险,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可出现肝性脑病、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为防止病情进展,需要医护密切配合,家属全力协助,患者积极治疗,三者缺一不可。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治疗期间的护理,及早发现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防止病情进展,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12]。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先兆症状。及时进行各种基础护理。加强消毒隔离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

2.6 预见性护理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成功的关键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脑外科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疾病之一,多见于30~40岁,青少年较少见。一旦破裂出血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其出血的诱因大致为:情绪激动、各种运动后、排便用力、分娩等。其预后与发病年龄、动脉瘤的大小、破裂、动脉瘤的部位、术中临时动脉阻断时间及并发症、Hont-Hess病情分级有关,主要以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与血管内弹簧栓塞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在开展的动脉瘤手术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预防术后继发出血、控制性低血压、预防继发性脑水肿、抗脑血管痉挛、预防肺部并发症、防治体温升高、观察尿量等措施,保证手术的成功〔13〕。

2.7 预见性护理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 微创术虽具有安全、可靠、组织损伤小(穿刺针直径仅为3mm)的优点,但由于反复对颅内血肿冲洗、液化、引流等,故有潜在并发症,即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等危险。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处理潜在并发症,提高了微创术的成功率,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效果。预见微创颅内血肿术后潜在并发症,是提高微创术成功的可靠保证,同时也是提高预后生存质量的有效指标〔14〕。

2.8 预见性护理在严重多发性创伤的院前救治中的体现 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救护质量,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对院前救护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出诊前做好确定患者所在位置及受伤情况,初步进行伤情评估,然后准备相应的物品、药品、急救仪器,途中随时与患者和医院保持联系,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工作,为现场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到达现场后初步快速判断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伤口、建立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监测生命体征。对突发的意外创伤,患者及家属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对需要手术或预测有生命危险的伤员的家属进行告知时应选择好时机,同时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伤员运送途中要尽量做到迅速、安全、平稳,到达医院后应及时向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交代病情〔15〕。

3 问题与展望

临床中,往往存在预见性护理意识的缺失;整体护理实施能力的欠缺;综合能力的欠缺等问题〔16〕。实践中,应不断加强和提高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自身的临床思维,增强护理问题的预见性,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热情,锻炼护士独立思考、分析病情的能力,由被动执行医嘱,不完全了解病情变化,到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线索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17〕,使护士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评估和照顾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1〕 王芳,李想.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9,5(15):148

〔2〕 晏爱云,刘晓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的预见性护理[J].河南职工区学院学报,2009,2(4):183

〔3〕 左玉兰,贺晓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09,7(8):2109-2110

〔4〕 曾茹英.62例老年人肠道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129-130

〔5〕 孙继棉.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预见性护理[J].黑龙江医药,2009,22(4):583-584

〔6〕 张冬青,王艳红,王淑英.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64-165

〔7〕 刘桂芝.老年髋部骨折253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J].齐鲁杂志,2008,14(4):21-22

〔8〕 储红梅.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J].齐鲁杂志,2007,13(19):60

〔9〕 榻丽萍,麦瑞芹.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双下肢损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37-38

〔10〕 杨德芝.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8):274

〔11〕 夏希娟,周晶.宫颈癌放疗所致粘连性阴道炎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16(4):113

〔12〕 高秀红.重型肝炎并发症早期观察与预见性护理 [J].中外医疗,2009,(23):133

〔13〕 高艳华,王冰,樊玉荣.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78例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415-3416

〔14〕 姜梅.浅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防治潜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J].首都医药,2009,16(16):32

〔15〕 石慧.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2):415

〔16〕 叶江川.预见性护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094-4095

〔17〕 薛玉香.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疾症与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3):183-184

(2010-05-17收稿,2011-01-17修回)

猜你喜欢
静脉炎预见性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12-02 23:55:49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48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