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新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与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普及,有学者力主在文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影视鉴赏法”,即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本,如曹祖亢倡导从课上与课下等层面进行影视教学[1],肖智成探讨将影视改编作品向现代文学课堂延伸[2],田鹰则强调素质教育应渗透到影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3],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可否认,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收到较好效果。然而应指出的是,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着力于影视鉴赏而忽视文本细读,甚至以鉴赏影视取代文本阅读,这就导致其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丧失与文学教育功能的弱化。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考察文本阅读与影视鉴赏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高校文学课程教学中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相关问题,并尝试构想出某些切实可行的具体形式。
从总体上看,影视鉴赏与文本细读之于高校文学课程教学而言各有所长。一方面,作为一种独立的文艺样式,影视所具有的具体性、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特点是以文字形态而存在的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它能将宏大、庞杂、抽象的文学内容高度浓缩在极富吸引力的1~2小时的时间段中,迅速引起学生兴趣,抓住其注意力,使得其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本基本内容,掌握主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生成情感体验——与剧中人物同喜怒、共哀乐,带来情操陶冶,从而达到文学教育目的,部分实现了高等院校的培育功能,故而,“要将电影与小说置于同等的、平行的地位来看待,而不是视之为小说的寄生品或附属品”[4]。另一方面,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点与效用也是相关影视作品所不能企及的。文学作品具有“多义性”,读者因时代、地域、社会风习、个体修养之不同,能对同一文本产生出不同的认知,这也正是经典文学之所以流传千载而不衰亡的独特魅力之所在。那些基于原著而改编的影视作品只是对文学作品的众多阐释之一,影视作品的导演、编剧只是“读者”,其在将个体理解用音像之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中,必不可免地掺和进主观性和误读性。如若让学生过多依靠影视鉴赏来理解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教育的话,显然会因受“影视解读”之引导而产生理解局限与偏差,从而导致文学魅力的弱化。
这样看来,尽管影视鉴赏作品已成为当前高校文学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因其自身特点及教育实际所限,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来协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绝不能以之取代文本细读。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高等教育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容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不得不压缩传统文学课程所占的总时数,学生素质与教学对象、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凸显。要解决此种矛盾,高校文学课程教学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影视鉴赏与文本细读的关系,确立以细读文本为核心、以影视鉴赏为补充的教学模式。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这就需要先对“细读”概念本身进行考察。依“新批评(New Criticism)”派学者之说:文本是一个封闭的内在结构,其意义需要读者的“细读”方能体现[5]。而所谓“细读”,即是对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研读和评论,“细读者主张认真、审慎、仔细地研读原文,从词、词组、词义及其关系中把握和解释原文及意义,从而阐释作品的结构和意义的‘有机统一’,即‘形式的内容’”[6]。倘若以之为参照并借鉴现代教育理论的话,高校文学课程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
1. 以“交互”与“独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按照教育学理论:“交互”是师生的群体互动,“独白”即课堂教学中的个体阐释。在细读文本时,教师先根据文本内容、学生特点确定对象,然后要求学生直接阅读文本,探寻文学魅力,并将个体阅读体验形成观点,在课堂上与教师、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以“交互”的方式完成对文本的初步细读;继而,教师对学生之体验进行品评、引导,以“独白”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发现其优长、意识到不足,并训练其掌握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拓展其思维空间。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细读过程中,这种“交互”与“独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交互”之时可由教师“独白”来修正体悟、控制课堂状况;在“独白”之时亦可通过“交互”来完善认知,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悟。
2. 合理布置课下阅读、鉴赏任务
高校文学课程容量十分巨大,全凭课堂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当其初次接触某些作家、作品时,可能不会立即产生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进度、学生素质等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文本、自行鉴赏相关影视作品并写作阅读、观赏体悟的任务,并在课堂上检查其完成情况。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淡化其阅读之时的畏惧心理,锻炼其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具备自主细读文本的能力,从而较好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充分实现文学的育人功能。
3. 将影视鉴赏灵活穿插到文本细读的各个环节
强调以文本细读为主,并非是全然忽视影视鉴赏的教育作用。在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根据影视作品所具有的特征,将之穿插于文本细读的各个环节:可在“交互”教学之时让学生欣赏影视片段,比照文本内容,讨论其异同;也可在“独白”教学之际有选择地播放一部影视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大篇幅文本的概貌有所了解,为下一步的文本细读做好铺垫;还可在课下安排学生自行欣赏系列影视剧,以辅助文本理解,深入感知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尽管影视鉴赏与文本细读皆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影视本身所具有的“误读性”决定了其应有的辅助性作用与从属性地位,这就要求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应突出文本细读的主体性地位,彻底改变那种希望以影视鉴赏所获得的肤浅认知来取代文本细读所感受到的心灵震撼的认识,引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态度通过刻苦的文本细读来强化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