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动力和前景

2011-03-18 15:48宋晓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公民民主政治

宋晓敏,陈 敏

(1.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110;2.唐山学院 专科教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改革开放的30年,既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30年,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30年。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层面的进步,都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一条渐进的政治发展路径也渐趋清晰。

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

1. 政治稳定问题是当代中国①政治发展的基础

政治稳定是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政治发展研究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的主要问题是:“根据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来看,在现代化过程中,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很多。体制对抗、观念冲突、示范误导、政治腐败、政治参与无度和国际形势影响等都可能成为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诱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利益分化问题,利益因素是影响政治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1]

转型期的中国,利益主体多元所导致的权利博弈成为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李普塞特认为:“合法性的危机是变革的危机。因此,它的根源必须从现代社会变革的性质中去寻求。在向新的社会结构过渡期间,合法性危机可以分别出现在一下两种条件下:(1)主要的保守组织机构的处境在结构变革时期受到威胁;(2)社会上的主要团体在过渡时期或至少在它们一旦提出政治要求时,不能进入政治系统。”[2]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深入,由此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和机会的不均等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快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此推进公共政治协调机制的制度化,推动多元利益主体公平的博弈和对话,增进不同利益主体在改革和发展旗帜下的共识成为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

国际关系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在全球化的今天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国内局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国际政治力量就可能会乘虚而入,成为威胁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正在遭受来自国际经济和政治的挑战和侵蚀,对与处于发展和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个挑战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在全球信息交流日益快速和便捷的今天,国家政权的控制力无疑受到了信息和传媒的巨大挑战。那些所谓的普世价值和普世意义的争论,如果和特定时期的国内政治问题结合,就可能会转化为意识形态,形成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和模仿效应,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民族和国家陷入失序和内乱当中,给改革和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无疑会成为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的重大挑战。

因此,政治稳定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适度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提高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就成为当前我国政治发展中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2. 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制度建设是政治发展的客观要件,政治文化是其主观要素。政治文化的独立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具有迥异的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挑战。顾准指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现代政治发展的先天不足:“科学和民主,是舶来品。中国的传统思想,没有产生科学与民主;如果探索一下中国文化的渊源与根据,也可以断定,中国产生不出科学与民主来。”[3]

要推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和反思。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就在于传统政治文化当中不利于推动政治发展的那些因子。“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治发展就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所提出的政治体系的建设、政治稳定的加强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一系列任务。”[4]政治发展的目标就是实现政治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5]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一个重大挑战和难题就是来自传统政治文化中某些根深蒂固的习惯思维和意识的影响。尤其是当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和特定政治阶层或者团体结合在一起时,势必会阻碍政治发展的进程。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强烈的等级尊卑观念、绝对权威和专制思想都是和民主与科学相悖逆的。关键是这些因子还在我们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施加着影响。剔除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因素,既需要不断地教育和学习,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批判和反思。从这个层面上讲,民主和科学的成长,法治和民主的进步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

1. 直接动力:经济发展

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过去的30年是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大幅度改革的30年,通过改革来推动发展成为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的改革面对重重困难:领土广袤、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有序推动政治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活力,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就成为首要问题。

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动力直接来自于经济绩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还是要考虑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动力在有些地方不足就是因为好多改革还是要从基层推进,而基层政府当下更多关注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当地政府的绩效和主要领导的政绩。这种政绩评价标准弱化了地方政府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

在一些发达地区,政治改革开始在某些有限的层面上推动开来。这些地方已经迈进了小康甚至较高的经济发展阶断。政府的绩效观开始发生转变,从原来的注重经济发展开始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如何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成为当地政府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当地的政治改革和公民的民主参与得以相对其他地区较快的发展。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中国当下的政治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的问题,发展的动力也存在不平衡。

恰恰在这样的情形下,政治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政治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大家的共识就是经济发展的长久和可持续的动力要从依靠出口,依靠国际市场转向国内,转向依靠内需。如果内需不足,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如果经济发展不能够维持一个较高速度的话,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

在经济增长能够满足政权的合法性需求的条件下政治发展比较滞缓;反之,如果经济增长这种单一指标不能满足政权的合法性需求,政治发展的速度就会适当加快。因此,尽管在国内存在地区发展差距,政治发展的动力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但是,这种不均衡正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了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支持。

2. 间接动力:公民社会发展的压力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民间知识群体的发展和壮大,他们在一些公共议题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利。这种权利一方面是现代宪政所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力,而更重要的是现代传媒的发展给这些意见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在公共舆论的压力之下,政府会在某些层面上做出政治改革和调整。这几年在一些领域已经有了些许的进步。当然,从整体上看,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还是较滞后的,公民意识尚处在启蒙阶段。这和我们国家的传统、历史以及国情都有直接的联系。公民社会的成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公民社会的成长正是在点滴中求取得进步的。陈乐民先生生前的著述中反复提到中国公民精神的培育和公民社会的成长的问题。这是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

公民精神的培育与公民社会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公民精神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公民社会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培育良好的公民精神,使公民学会理性分析问题,积极有序地投入到公共事务当中,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治精神。所有这些都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

良性成长的公民社会,对于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志愿者服务中得以很好地体现。目前需要继续发展的是如何让这些因为偶然条件凸显的公民精神和公民社会的萌芽常态化。

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将有助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更好地处理公共事务,也有利于教育公民,促进公民精神的培育和成熟。这些都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经济而深远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景

1. 路径选择:渐进式的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政治发展鉴于其特殊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在政治发展中将以渐进式改革为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进步。具体的路子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积累。正如俞可平的所谓增量的改革应该成为中国的政治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在改革中创新,在实践中实现制度更新和累积,最后实现质的飞跃[6]。

就目前的中国政治实践而言,推动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原则首先还是要维持政治稳定。政治稳定和秩序是推动政治发展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政治稳定的维系需要经济的较快和可持续的发展,较好解决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加强治理党内腐败。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承诺,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合法性。

推动政治的有序发展就要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挂钩的,是和建立我国的公共财政、法治财政制度紧密联系的。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需要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就需要从政府体制改革的微观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

2. 基本方向: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当前具体路径的选择是先从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推动,从上层和基层两个方向推动,寻找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层面积累经验,实现制度层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政治改革才能切实推进,政治发展才能在累积中发展。这些工作都具有重大挑战性,都是考验执政党的改革决心和能力的重大改革。鉴于改革的复杂性,这些改革只能在地方层面积累有益的经验然后才能为中央总结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以中央政策的方式向全国推广。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鼓励地方政府政治创新和改革就意义重大。在这方面,目前的一些改革已经有了一些效果。经济特区能不能在政治改革推进放也能走在全国前列。最近,在深圳和广州推动的一些改革就是这方面的积极尝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7]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总体上分析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渐进改革的方针指引下,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问题,“积极推动建设为以公民为基础的组织并培育出一种可行模式,为广大人民提供一种更加强烈而有意义的对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感”[8]。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注释]

① 本文中的当代中国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② 陈乐民先生在《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和《欧洲文明的进程》等著作中详细阐述了公民社会的培育对现代国家民主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公民民主政治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