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课堂

2011-03-18 15:28肖川
天津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师生教学内容精神

■肖川

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兴趣以及对智力劳动、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彼此激励、相互启迪、视界融合的课堂。

分享意味着师生之间彼此的关切,关注到对方现实生活的处境、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和感受以及学习新知识所具有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偏好,而不是一味地自说自话。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每个学生都在你的眼中,每个学生都在你的心中,要注意提醒学生从事当前的学习,要让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让学生深深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旁观者和局外人。

分享意味着师生之间彼此平等地相互给予,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施舍或带有威胁、利诱意味的讨价还价。给予什么?给予彼此支持,给予及时的、积极的回应,包括肯定、赞许、建设性的意见。当然,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给学生以明确且正确的指引。学生在课堂上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教师的教学充满热情的支持,将对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分享意味着师生之间心灵的真诚交流,而不是敷衍和糊弄。真诚,是优质教学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它意味着彼此之间是情真意切的,是真心实意希望对方进步、成长和幸福的,教师的教是循循善诱、语重心长的,学生的回应也是虔敬的。真诚还意味着没有煞有介事、装腔作势的说教,没有故作姿态、道貌岸然的表演,而是自然、朴实的精神交流,既没有故弄玄虚、不懂装懂的伪饰,也没有鹦鹉学舌、照本宣科的应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教学的方向、教学的内涵、品质和水准主要取决于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学作为师生分享的过程,如果教师缺乏对学习的热情,缺乏对所教学科的兴趣,缺乏对教学内容在个人经验背景下的理解与发现,那教师拿什么去和学生分享呢?教师又如何以身示范去创造一个分享的课堂氛围呢?因此,教师自身的修养和水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分享的课堂意味着教师不是售货员、不是搬运工。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至关重要。这里所谓的“发现”,不一定是前无古人的站在人类认识前沿、能够增进人类新的认识成就的发现,而主要是指对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言新的洞见、新的认识成就。在这个意义上,发现的本质就是你会突然理解一些平常似乎已经理解的东西,但这理解是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只有有自己的发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才会是深入的,才会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真切与自然,才会有内在的感染力。否则,就只是懂得点皮毛,不可避免地落入照猫画虎的窠臼。

教师是不是经常有自我的对话、是不是有真正的内心的生活、是不是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决定着教学有没有真正意义的分享。有鉴于此,让教师没有生存压力,没有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能够潜心于对学问的研习、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发现,是提高教育质量无法回避的。

分享的课堂意味着对于教师话语霸权的否弃和戒除。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极不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正如所有人一样,学生也想为人所知——让他人了解自己、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才能、技艺、爱好、需求及个性。在理想的课堂中,“话语权”应由教师独享走向全体课堂成员分享。分享的课堂引发认知冲突,富于理智挑战,却拒绝敌意和情绪的对立。

分享的课堂培养着学生乐于分享的品质,造就着学生民主的性格,使学生成为能够对课堂作出贡献的人,而不仅仅是课堂的消费者。

猜你喜欢
师生教学内容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麻辣师生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