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是的,我们对于儿童的研究太落后了。西方心理学家把人的大脑比喻成为“black box”(黑匣子)。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人类的童年就是一个黑匣子。儿童是怎么认识世界的?儿童的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我们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什么精神分析学家总是追溯到童年去寻找心灵的密码?不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
而所谓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是因为我们长期只关注儿童的躯体发育,而忽视了儿童的精神成长。乃至于现在,孩子们物质的充盈与精神的贫瘠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与鲜明的对照。为什么惠特曼说,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为什么格林说,人生14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会远远比以后的学习重要得多?为什么那些伟大的学者都认为儿童早期的阅读会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
我在许多场合一直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所以,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儿童的阅读。我们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新教育”六大行动的基础,在全国86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里,“晨诵、午读、暮省”已经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以“读写绘”一体化为特色的“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用优美的童书滋润着孩子们的童年已经成为“新教育人”自觉的追求。
事实上,目前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忧虑。有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在竞争激烈的应试压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些懂得阅读重要性的父母,在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时也很困惑:除了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等耳熟能详的书名外,应该选择哪些图书给孩子读呢?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困惑。在推进儿童阅读的过程中,我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为孩子们选择怎样的图书。因为只有真正的好书,才能够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够点燃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国每年新出版图书有30万种左右,其中少儿读物约4万种左右,长销书还有数十万种。在这浩如烟海的童书中,究竟哪些书最适合各年龄段学生阅读?从2000年开始,我们的《新世纪教育文库》为中小学生各选择了100本推荐图书。2004年以后,我们又专门为“新教育”实验学校推荐了“新教育儿童文学书包”,但是这项工作没有真正深入、持久地做下去,也没有取得让我非常满意的成果。
为此,2010年,新教育研究院专门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作为民间性的阅读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开展了这项“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研制工作,我们的项目组克服了众多困难,付出了极大心血,在腾讯网和“教育在线”网站等媒体平台上进行了10万份左右的问卷调查,在不同地区的近10所学校进行了学生试读,召开了多次各种规模的专家论证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终于将目前的这个书目拿出来放到了大家的面前。
我知道,做书目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任何书目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精选精编,努力做到经典性与广泛性统一,深刻性与可读性统一,层次性和整体性统一。
具体来说,我们按如下要求选择:第一,按小学低(一至二年级)、中(三至四年级)、高(五至六年级)三个学段,分文学、科学、人文三个类别推荐,最终每个学段推荐基础书目10本。第二,推荐时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展开,把人类那些最重要的价值,如爱、自信、尊重、友谊、同情、敬畏、宽容等,通过那些书籍带给学生,最终的书目应囊括小学生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第三,推荐时对题材、体裁、国别、出版时间、出版社等均不做严格限制,但是强调突出民族性,中国作者的图书必须超过一半。第四,同一作家原则只选择一本代表作品,在基础书目中不考虑套书或丛书。第五,综合考虑装帧、插图、价格、翻译质量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合适的图书。
也许我们的这个书目还有不足或缺憾,欢迎各界朋友特别是小学生及其父母、教师们能够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不断完善,每隔一两年进行修订,力争做出一个大家满意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我们还有一个更加宏大的梦想,就是继续研制学前儿童、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教师、父母、公务员、企业家等各种人群的基础阅读书目,最后形成一个中国人的基础阅读书目。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有了这次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的研制经验,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各种阅读书目系列研制项目中做得更好。
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丽的种子。希望这个书目里的图书,能够走进校园,走进孩子的心灵,在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们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打上美丽的底色。我相信,这些美丽的种子,经过无数岁月,终将在他们的漫长人生中开出美丽的花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