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董荣月 马志民
■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刘 芳
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Bernie Dodge和Tom March在1995年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WebQuest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开放性问题或课题为内容,所用的部分或所有信息来自网络,以研究为手段主动地获取经验和知识的学习活动。该模式和互联网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式学习”。
Dodge(1997)把WebQuest的实施过程概括为六大模块,即引言模块、任务模块、过程模块、资源模块、评估模块和总结模块,每一模块又包含若干主要内容。
1.引言(Introduction)。WebQuest的引言通常是对学习者提出一个主题。引言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创设学习背景,明确地提出学习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适当描述,为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引言还必须既和学习者以往的学习经验相关,又暗示新的学习目标。
2.任务(Task)。该模块包括某一探究活动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以及回答基本问题时必须回答的一系列组成问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探究小组,要求各组学生围绕预定或选择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要求将探究结果通过e-mail或blog以各种演示文稿形式上传发布。任务包括课前任务和课内任务。课前任务要求探究小组掌握相关的网络常识,学会Word、PowerPoint等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查阅和收集资料等。如教学“A Fable for Tomorrow”单元之前,可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搜集关于“environmental pollution”的相关资料并做成PowerPoint作为课前任务,任务如下∶
任 务 一 :Do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with the use of chemicals in the environment of your local area. Describe them.小组通过浏览教师预先设定的关于本地区“environmental pollution”的网页和查阅相关报纸杂志,并把搜集到的结果做成图文并茂的PowerPoint形式,在随后的课堂学习中给予展示和说明。
教师继续以分组的形式让其他小组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二:Find out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text∶The Silent Spring the origin ofthe article in the tex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Rachel Carson.
任务三:Find 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riting strategies in the article and make an explanation by giving examples∶fable,irony,contrast.
针对课内任务,讨论和对话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如任务四:While chemicals are quite universally applied in our daily life,make sure if there are adequate safeguards and controls in their use and possible ways to liveinharmonywiththesurroundingsand give some details.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以上问题,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认知负担分散到小组成员身上,然后发挥各自在计算机、语言、组织方面的才能,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构建关于“environmental pollution”的知识。
任务五:学生对教师列举出的文章语言难点给予解释。
任务六:List some ways of pro -tectingtheenvironment.
任务七:组织学生围绕“Can we live a life without chemicals?”这一话题进行分组辩论。
3.过程(Process)。在“过程”模块中,教师给出学习者在课堂完成任务时将要经历的步骤。整个过程应当描述为相对简短而清晰的可执行步骤,过程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时间安排表、流程图、概念图、因果关系图等。如果完成最终的成果需要使用某种工具(网页、录像等),请在这里说明。
4.资源(Resources)。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WebQuest的资源模块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主题英文网站资源。第二,搜索引擎资源。学习资源也可包括非网络资源,如录像、录音、书籍、海报等。在“A Fable for Tomorrow”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将“environmental pollution”的相关信息锁定在了www.rcep.org.uk等网站的相关网页中,也可以参阅《环境污染与防治》等书籍和杂志。
5.评价(Evaluation)。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学习者交流和提交的内容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进展情况,评价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将过程性评价与学习结果即总结性评价联系起来。具体来讲,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协作程度、信息的处理能力、语言和多媒体技能的发挥、知识创新能力做出评价;还要对作业的规范度、信息定位的准确度做出评价。学生对教师设计任务的明晰度、任务与主题的相关性,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学习步骤的清晰性、教师的评价标准做出评价。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对以上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6.结论(Conclusion)。WebQuest的“结论”部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机会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概括和拓展所学知识,鼓励学习者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结论”部分的形式可以是教学日志和学习日记,也可以是课外讨论和教师的集体备课形式。
WebQuest为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了全新的教学实践模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将出现的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改进策略。
1.模块中的问题。教师创设的情景有时无法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情景创设时,教师应尽量引入新鲜的背景材料,问题情景的呈现多样化,并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得以激发。在搜集资料时,部分学习者会出现在网络空间漫无边际漂流的情况,因此,资源模块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教师设计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指向式的链接网站;另一部分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强并且对主题“任务”有特殊观点的学生开放的更广阔的数据资源。过程模块和评价模块通常会出现流于形式的倾向,因此,在过程模块和评价总结模块中采用竞争与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还有利于课堂上教师用宝贵的时间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保证课堂各个环节不因自主学习和思考讨论的时间过长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确保各个环节长短合适,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师生的信息素养问题。WebQuest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求师生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师生可以参加培训与自学,熟悉信息搜索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室及电子备课室的功能,以掌握更多信息资源。
3.技术问题。WebQuest模式教学对学校硬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因特网接入或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和网络教室的维护;WebQuest模式教学对软件也有相当的要求,如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软件以及类似BLAKBOARD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如果没有软硬件条件的保障,开展WebQuest模式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
WebQuest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理念等特点,能够满足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只看到WebQuest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也需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因地制宜地选择和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只有合理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WebQuest的教学意义,才会对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