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中国基础教育走过三十年改革之路后,现在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纲要》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意图,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提高学术水平、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不断地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才会真正得到落实。《纲要》还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因此,学校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深化教育改革要依靠教师,教育质量提高要依靠教师,促进学校发展要依靠教师,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更要依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有规律的过程,一名教师从走出师范院校的大门到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其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教育教学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过程,是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更是其不断实现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超越的成长过程。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主发展规律,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定向、自我设计、自我努力而不断完善自我和丰富自我,这正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照此规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化作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除了教师在自我审视、自我判断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外,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如学生评教反馈机制、课堂教学调研制度、教育教学奖励制度、教学效果分析制度等,促进教师不断地反思自我、认识自我,从而达到不断更新自我的目的,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保持并不断增强。
一名新教师从真正完全适应教师岗位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一般需要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在这一阶段,新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要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尝试将所学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技能,历练教育教学能力,为日后的专业发展、成就其教师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完善的培养制度和健全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宽阔的平台。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虽然存在很多困难,面临很多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和困难,让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正是教师的思考和探究为学校教学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促使广大教师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因此,要让教师在富有实效,最能解决教学问题的校本研训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让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总结个人教学特色,形成专业自尊;让教师在课堂评议中调动自己的生命激情与智慧,做一个迸发创造力的“主人”,在危机和不满足中去思变,去思进,从而增强专业发展的新动力;让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寻找“最近发展区”,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理性地思考教育教学,在研究中改进教学,在改进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按照职业生命周期理论,“高原期”的教师刚好处于教师职业生命的中期,他们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丰收期,但作为资深教师,工作的自信容易滋生自满情绪,产生“职业倦怠”,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为克服这种现象,我们呼吁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给教师“减压”、“减负”,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还教师一个正常、平静的生存环境;生活上关心教师,感情上关怀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工作上委以重任又适度宽松;实行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学术上的自由和教学上的自主,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方式,让教师走出学校参加学历进修、骨干培训等,更新理念,提高理论修养,参与论坛,领略大师名家风采;倡导“高效课堂”行动研究,开展高效课堂展示和教学论坛,让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
总之,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进度和高度。学校只有相信教师,尊重教师,立足教师的专业发展,促其成才、成名、成家,才会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才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才会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才会真正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