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特色建设探讨

2011-03-18 10:50孔德超
图书馆建设 2011年1期
关键词:馆藏馆员特色

孔德超

(河南省图书馆 河南 郑州 450052)

图书馆特色是指图书馆在长期办馆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优良的管理理念、服务方式、资源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特征的总和。图书馆特色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性:一是独创性,在某些领域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质;二是稳定性,图书馆特色要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并被社会广泛认可;三是可持续发展,即特色的形成既是图书馆历史积淀的升华,也要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特色是图书馆灵魂的表现,往往与图书馆声誉和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图书馆的真正优势所在,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目前对于图书馆特色建设已探索多年,全面总结特色建设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对图书馆特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努力在“首创”上形成特色。

图书馆定位主要是指办馆层次、办馆特点和服务方向等方面的定位。定位是一所图书馆发展的起点,是制订发展战略规划的出发点和前提。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图书馆才能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创出品牌,办出特色。特色是一种比较优势,要确立特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一定的比较范围或类别上确立特色,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先发优势,通过“首创”确立特色,准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特色、建设特色、强化特色。

1852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就提出,公共图书馆就如同免费教育一样,应该向所有人开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成为美国第一个允许全体公民免费借阅的图书馆,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1]。20世纪末,我国也开始尝试特色办馆,如温州市图书馆在1999年与温州鞋革协会联合创办了我国首家鞋革专业特色图书馆——中国鞋都图书馆,上海静安区少年宫创办首家玩具图书馆等[2],都是在科学办馆定位的指导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办馆形式。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自我定位时,应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类型、层次、学科特点和服务对象的需求,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新建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被定位为大学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是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的图书馆,不仅仅为大学城内的师生服务,而且为全市科技人员服务。这种模式把文化、教育、科技3个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既丰富了馆藏资源,又壮大了读者群,日均接待读者达8 000人次。有了别具特色的定位,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具时效性,办馆效益就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2 树立开拓创新的办馆理念,努力在“探索”中形成特色。

图书馆是否有特色,不光体现在指导性的图书馆定位上,也植根于实践性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中。从中外图书馆建设的历程来看,凡是确立了具有特色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抓住历史机遇、破除陈规、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图书馆,都大有作为,在不断地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美国明尼苏达州亨尼平县图书馆树立多元化文化服务理念,收藏的500多万册图书及各种CD、DVD,涵盖了世界上40种语言[3];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强调人性化服务理念,将图书馆布置得很像一个家,使读者备感温馨[4];上海图书馆提出“把我的图书馆送入千家万户”的个性化服务的创新理念,引起了全国图书馆界的共鸣,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4];广东流动图书馆引入物流管理理念,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龙头,以区县图书馆为硬件依托,与商业物流公司合作整合全省资源,构建了从中心辐射图书流、信息流、服务流的动态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络,大大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5];深圳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理念及免费服务理念使深圳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质的飞跃,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6]。

图书馆理念创新为图书馆的发展和特色建设指明了方向,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焕发了新活力,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建设特色鲜明的馆藏,努力在“品牌”上形成特色。

资源特色是图书馆特色中最主要、最鲜明的标志。如同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一样,特色图书馆也要建立自己的资源品牌,这是特色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某些重点资源,使之成为品牌资源,并率先在自己的优势资源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图书馆形成特色的重要切入点。

近些年来,不少公共图书馆都非常关注特色馆藏的建设、发展和挖掘,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本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创建了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特藏。例如,上海图书馆在收藏视听文献方面独具特色,已收藏自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来的老唱片约15万张,各类视听资料3万盒(盘);山东省图书馆建立了易经专藏,收藏自上古至现代易学著述1 317种、2 200余部、近1万册;河南省图书馆建设了“河南地方戏曲资源数据库”,等等。“河南地方戏曲资源数据库”包括戏曲优秀剧目、小戏小品、梨园春3个栏目,全面反映河南地方戏曲历史、现状与发展,再现河南省戏曲表演艺术家和优秀演员的艺术风采,记录河南省戏曲发展的历史轨迹。该数据库不但能在馆内局域网使用,还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到千家万户,使一些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的群众足不出户也可享受到戏剧精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许多高校图书馆也都是在继承传统和立足于本校的特色专业或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对图书馆的特色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进行建设。如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山西票号与晋商数据库”、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敦煌学数据库”、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河洛文化文献特色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都是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很好的例子,得到良好的品牌效应。

实践证明,文献资源建设愈具有特色,其利用价值就愈高,有限的购书经费就愈能发挥作用,愈能有效地促进馆际间的“资源共享”。就高校图书馆而言,特色馆藏建设对学校专业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 延揽卓尔不群的馆员,努力在“辐射”上形成特色。

“人本管理”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首要和本质的因素。在图书馆特色建设中,馆员至少应承担着两种角色:一是办馆思想的实践者,即图书馆已有特色的传承者;二是特色的创造者,即图书馆特色的主导因素、图书馆特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图书馆在发展中需要掌握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并具有各种专长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特色馆藏像一座有待人们开发的宝库,它的价值常常取决于特藏馆员能否运用知识和技能全面而深刻地诠释它。所以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是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很多图书馆在这方面卓有成效,如西藏图书馆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首先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组建了一支以副研究馆员和具有硕士学历的馆员为主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高水平、高素质的藏编部。藏编部承担起了图书馆全部藏文古籍的研究、收集、编目、传播等工作,使藏文古籍得到了精心的保护,打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品牌,并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了自己的信誉[7]。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学科馆员制度,要求学科馆员必须具备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为扎实的科研能力,能够了解相关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国外研究动态和前沿信息。同时,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搜索和获取技术,并利用网络捕捉、发现最新的信息。学科馆员制度加强了图书馆与院系的联系,改变了以往馆员对学校学科专业知识了解不深、资源建设闭门造车、信息服务针对性不强的状况,提高了服务层次与服务水平,同时也促进了馆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这项举措起到了示范作用,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得到了推广与应用。

特色馆员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许多客观条件的支持。一方面,如何吸引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并留住他们,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是图书馆人事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馆员队伍培训体系的完善及馆员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都极大地影响着特色馆员队伍的建设。

5 营造完美、高尚的文化,努力在“影响”中形成特色。

有人预言:决定世界未来的不是经济实力而是文化实力。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独特的图书馆文化往往成为图书馆的象征和骄傲[8]。

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根本,对图书馆文化的科学发展起着统领作用。馆训、馆徽和标识语是图书馆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是图书馆品牌文化的视觉识别标志。如中山大学图书馆“书”字馆徽和“智慧与服务”的馆训,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 Even if the present,the match does not stop changes the page,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等,使人们可以从中深深感受到图书馆形象传播的力量。

环境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品牌,对图书馆文化的科学发展起着涵养作用。图书馆建筑与内部环境布置都能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例如,南京图书馆新馆源自“中空弧形”模块设计,从空中俯瞰,馆呈“凹”形,给人一种“智慧洞开”之感;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主体建筑采用层层向上推进的造型,形似层叠打开的书本,蕴含“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的寓意[9]。这些新颖而有创意的设计,在似乎无意中独具匠心,它们或给读者以美感,或给读者以激励,或仅仅是以奇特的外观让读者记住它们,如悉尼歌剧院,大多数人并没有注意里面的设计和设施,但仅仅因它的外形就足以让它流芳百世。

完美高尚的文化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具有价值导向、行为约束、凝聚人心、精神激励和对外辐射的作用。文化管理以人为本,较之制度管理更符合人性的发展,能满足员工和读者高层次的需要。它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天赋,使其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6 提供优质多样的服务,努力在“双赢”中形成特色。

图书馆特色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服务效果的完美统一,是指图书馆以特殊馆藏、有别于传统的服务内容、新颖的服务方式对特定人群提供服务[10]。其定义包含3方面的内容: (1)利用特色馆藏提供服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设置特色分馆或特色阅览室,为读者提供特色馆藏服务。如北京东城区的服装资料馆、上海的汽车图书馆等,他们的服务使广大读者和用户能快捷、有效地了解到各行各业的动态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利用新的手段开展服务。如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绿色分编渠道”服务,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借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有效缓解了新书量大、分编周期长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3)重视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如巴黎莱蒙班加里病人图书馆,该馆完全是为病人服务的,他们根据病人的特殊要求,对馆内温度、采光、书架高度、书桌布局等方面作了精心设计,同时还为医院的儿童病人提供补习功课等服务;1995年,辽宁省图书馆开设盲人有声读物服务网,旨在为盲人提供有声读物制作室和服务网络,至今已为盲人录制、复制有声读物1 000多盒,并发送至全国14个地市。图书馆只有提供优质、多样的服务,努力在“双赢”中形成特色,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图书馆在特色创建上,既可以体现整体特色,建设专门的特色图书馆,又可以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挖掘图书馆某一方面的特色[11];既要博取众家之长,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又要防止邯郸学步。各馆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在图书馆特色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壮大中彰显特色。

[1]公共图书馆与社区生活[EB/OL]. (2006-02-09)[2010-06-12].http://www.szwen.gov.cn/whlt/view.asp?position=16896.

[2]许惠玲, 谢艳伶. 中外特色图书馆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1):89-91.

[3]李高峰, 陈永平, 王岚霞. 国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理念、实践与模式[J]. 图书馆建设, 2009(6):69-71.

[4]蔡丽萍. 高校图书馆30年的观念变革与实践创新[J]. 新世纪图书馆, 2009(6):23-26.

[5]粟 慧, 刘丽东, 祝 茵. 创新理念引领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7):112-116.

[6]黎晓晖. 理念创新和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 图书与情报, 2009(5):51-53.

[7]林 敏. 西藏图书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EB/OL]. (2007-07-30)[2010-06-12].http://news.sina.com.cn/c/edu/2007-03-13/092111401614s.shtml.

[8]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发展[EB/OL]. (2007-11-09)[2010-06-12].http://www.docin.com/p-18399102.html.

[9]蔡丽萍. 高校图书馆形象塑造与传播实践[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79-81.

[10]余子牛. 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 图书馆论坛, 2007(4):103-106.

[11]龚蛟腾. 特色图书馆与图书馆特色辨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67-69.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特色
馆藏
特色种植促增收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中医的特色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完美的特色党建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