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

2011-03-18 10:50朱俊波
图书馆建设 2011年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成员数据库

朱俊波

(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 四川 乐山 614000 )

图书馆联盟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高级形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馆联盟参与比例较低,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丰富和科技、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滞后,特别是中小城市几乎都没建立图书馆联盟。这一差距至今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关于我国图书馆联盟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高校图书馆联盟、公共图书馆联盟、大学城图书馆联盟3个主要方面探讨[1]。我国中小城市在全国城市中所占比例较大,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本文论述了我国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模式、策略、内容和经费来源。

1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必要性

1.1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小城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还比较落后,形成“信息孤岛”。同城图书馆之间缺乏统一的分工协调和有组织的整体化建设,文献资源分散、重复、缺漏,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馆藏特色难以形成,同城文献资源不能共享。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大城市区域都实施了行业性或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但是省市级图书馆联盟和行业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共享不能辐射到中小城市图书馆,国家层面的共建共享网络无法普及到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图书馆,中小城市区域性的特色文献资源虽是全国文献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能纳入国家的文献共享体系。这不符合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的要求: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2];要求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快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通过中小城市区域范围内同类型或非同类型的图书馆联合,利用馆际之间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实现区域图书馆的协调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3]。中小城市区域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等图书情报机构通过分别与所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形成联盟网络,有效延伸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共享范围。由此可见,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对突破我国图书馆联盟条块分割,推进跨地区、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实现《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中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4],消除信息鸿沟,实现有限资源的社会共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构建全国各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并使其与现有的行业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省市区域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互为补充,才能形成一个服务于全国的、完整的、能够有效运转的、满足多方需求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因此,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是中小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壮大的战略抉择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1.2 克服中小城市图书馆发展条块障碍的需要

我国中小城市拥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军队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各种类型图书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在半封闭状态下自我建设和履行职能,只为本馆读者服务而不为他馆读者所用,各行其是,孤立发展,且没有跨系统、跨行业的协调机构。过分分散的组织和无协调性的行为使我国中小城市图书馆事业缺乏全局性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缺乏宏观协调。在中小城市,图书馆文献资源重复建设、重复引进,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城的文献信息资源分散,几乎没有统一的检索平台,整体文献资源利用偏低。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中小城市图书馆只有走合作与资源共享之路,才能克服发展中的条块障碍,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多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

1.3 方便读者近距离获取印刷型文献的需要

网络环境为用户获取文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因为著作权、文献传递费和图书本身所固有的特点,许多图书不可能像期刊那样全文传递给用户,主要以物理传递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实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便读者在最方便的地方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各馆藏书量都不多,单一馆藏文献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在中小城市开展区域图书馆联盟,除实现文献资源互补共享、发挥整体优势、规模效益、地理上的优越和交通的便利外,还能更好地开展返还式资源共享服务,方便读者近距离获取印刷型文献。

2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可行性

2.1 中小城市图书馆具备联盟建设的外部条件

网络环境是图书馆联盟的外部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图书馆的网络环境都比较成熟,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都能通过因特网为读者提供馆藏目录、数据库电子资源等网上检索和咨询服务。而且许多同城的图书馆使用相同的文献管理系统,易于联合,信息基础设施也较完善,这为中小城市图书馆联盟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2 中小城市图书馆具备联盟建设的内在基础

我国中小城市图书馆的类型较多,但数量较少、规模不大、任务目标相近,容易协调。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任务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文献支持;地方高校担负着为地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任务,高校图书馆则紧密配合学校,围绕着这一目标任务开展服务;其他各类专门的图书馆尽管分工不同,但也都是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任务目标相近或一致决定了服务对象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具有趋同性,这为实现联盟奠定了内在基础[5]。

2.3 中小城市图书馆联盟建设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国内外已有的资源共享合作体系,如美国的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联盟(The 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简称OhioLink)、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Washington Research Library Consortium,简称WRLC),还有我国的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iangsu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JALIS)、长三角图书馆联盟、广东网络图书馆等,为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提供了先进的经验指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资源共享合作体系先进的经验,可以使中小城市图书馆建立共享体系顺利走向成功。

3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模式

联盟是没有严格约束的成员单位的合作关系,中小城市图书馆应立足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联盟模式。笔者认为,以下模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3.1 组织模式

3.1.1 中心馆模式

由一个公认的实力较强的图书馆作为中心馆,其余图书馆都作成员馆。中心馆承担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份额,同时规划、协调各成员馆之间的关系;各成员馆则承担辅助中心馆的任务。这种模式适用于图书馆数量较少且彼此联系密切的地区。

3.1.2 多层馆模式

在一个中心馆的基础上,又有一个或几个分馆分担中心馆的责任,承担制定政策规划和调控合作关系等职责。

3.1.3 并列馆模式

在并列馆系统模式中没有中心馆,各馆之间通过民主协商、合作建立沟通机制。各馆根据原有的文献信息资源确定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重点,当一馆馆藏文献信息无法满足需求时,其他馆给予支援。这种系统模式运作简单,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模式。

3.1.4 虚拟中心馆模式

虚拟中心馆模式虽无一个具体的实体中心馆,却通过建立相应的协议控制各馆的总数据库、提供检索入口甚至电子全文,实现各馆文献资源的互联互通,进而达到共享的目的[6]。

3.2 管理模式

3.2.1 理事会模式

联盟理事会是联盟的领导决策机构。联盟理事会模式有利于打破系统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协调各系统文献资源单位之间的合作。凡有关联盟建设的重大问题(如联盟战略等),均由联盟理事会讨论决定。

联盟理事会成员由自愿参加联盟的各个图书馆馆长组成,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和理事若干人。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均由联盟理事会民主选举产生。联盟理事长带领副理事长组织、执行理事会大会决议,协调管理各工作组及成员馆在联盟内的活动等,行使相关工作制度中规定的其他授权职责。

联盟理事会下设参考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平台建设与维护、资源建设、人员培训等专业工作小组和秘书处。专业工作小组负责联盟内具体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开展;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工作,落实理事会各项决议,秘书长由理事长所在单位人员兼任。

3.2.2 协议模式

协议联盟管理模式是指以联盟成员之间签署协议的形式构建联盟。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是实行协议联盟管理模式的代表。上海教育系统的任何单位只要签订《信息服务协议书》、每年交纳适量的信息费就可成为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的会员。网络图书馆依托数字化的统一服务平台整合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会员单位的读者可直接上网访问共享数据库并享受有关的信息服务。此种合作模式较为松散,会员单位之间依靠协议进行约束,非常适合馆际文献资源在虚拟空间的利用和传播[7]。

3.2.3 共建模式

共建共享管理是按照统筹的理念统筹规划本地区各图书馆文献资源收藏的范围和重点。分工合作使无序的文献资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员馆之间相互提供服务。此种合作模式是对地区资源的优化组合,对各成员馆的要求较高,需要共同克服决策、经费、组织等方面的诸多障碍才能渐进地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

4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策略

4.1 联盟成员的选择

由于图书馆联盟成员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制约各方行为,因此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城市图书馆应首先选择曾经有过合作关系并有强烈的合作意愿的图书馆或可实现资源互补的图书馆或有共性的图书馆作为联盟对象,这样一来,合作的各方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并愿意将联盟的目标作为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可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地实施联盟。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可先在市中心区实施图书馆联盟,然后再扩大到区(县)、社区图书馆,层层开展,最终全面实现该地区的图书馆联盟。

4.2 制定有效的联盟制度和机制

中小城市图书馆联盟建设中形成的契约、协议、合同、制度等正式文件是控制联盟成员行为的重要手段,包括联盟章程、联盟协议、联盟会费管理、联盟通阅规则、联盟文献传递规则、联盟数据质量管理办法、联盟联合参考咨询规则、联盟特色数据库管理办法、合作采购、集中编目和联合维护等的协议和规范。这些文件详细地规定了联盟成员合作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给予了合作成员在其他成员实施投机行为时依靠第三方力量(如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权利[8]。联盟要确立加盟方法、运作基本程序及相关仲裁办法,规定联盟成员应遵守的标准规范和通行惯例,制定与具体工作项目相关的协议和合同文本等[9],从而约束联盟成员遵守制度、信守协议、尊重游戏规则,严格按有关规定办事。同时图书馆联盟还需建立相互信任机制,包括协商机制、沟通机制、互助机制、调整机制、决策机制等,有意识地培养图书馆联盟的团体精神,形成学习、团结、实干、奉献、支援的氛围[10]。

4.3 明确联盟成员馆分工和职责

要根据联盟成员馆的规模、能力等因素确定核心成员馆、一般成员馆及其他会员的权利、义务和利益。通过分工与协作,使各成员馆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更为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发挥规模效益,使信息产品的整体成本降低,从而使图书馆联盟成员实现各自的“低成本”和“专业化”的发展战略。不具备硬件条件的成员馆可以在核心馆服务器容量许可的情况下,将电子数据存放在核心馆服务器上,将电子资源通过代理服务器的方式或通过分配IP号(与数字资源供应商协商之后)与各成员馆共享电子资源,以核心馆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共用系统、图书采编方式为基准、电子资源为依托,实现合作馆的资源共享。

5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内容

5.1 实体资源合作共享

图书馆联盟实体资源合作共享包括借阅特许(给予成员馆读者借阅权,并在借阅的数量上予以优惠)、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和异地存贮等。异地存贮,即馆藏空间的共享,是指在某个地方另建图书储藏库储藏使用率低的文献,各成员馆共享此存贮空间。例如,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WRLC)的成员共用的异地书库(Off-site Storage)的使用率非常高。

5.2 数字资源协调共享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遵循“集中管理、分散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联合书目数据库和各成员馆自建的数据库、论文库、导航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图像数据库、音频视频数据库的共享。各成员馆通过联盟购买电子资源,开展联合议价、联合谈判,取得更多优惠。联盟充分挖掘、共建各馆特色资源,包括收集和数字加工各成员馆的地方特色图书(与著作者协商版权后),从而形成具有本区域的经济特色、地方文化特色和优势产业特色的区域系列特色数据库资源。同时联盟结合地方经济开发信息产品,通过建立统一检索平台,推广利用,提高资源使用率。

5.3 服务合作共享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服务共享主要包括:①文献检索服务:包括联合目录、光盘数据库、自建数据库、购置数据库题录、网上资源数据库等资源的检索服务。②互动式个性化服务:包括文献预约、联合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文献采购申请。③网上定题服务:包括课题跟踪服务、个性定制推送服务、信息导航。④服务公告:成员馆在网上传播文化、艺术、经济、高新技术、最新产品、时事新闻、新书刊报导、图书馆介绍、图书馆热点、图书馆导航、文献信息导读等动态信息和文献数据库信息,进行网上信息链接,为本地图书馆提供就近信息服务。⑤网上用户培训:由于各图书馆采用的文献管理系统不同、数据库收集范围不同、检索界面不同,需要利用网上教学辅助系统(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各数据库使用指南等帮助读者了解、利用联盟成员馆的各种资源。

5.4 业务合作共享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要稳定、健康地发展,就必须不断拓展合作项目,完成单个馆不能独立完成的项目或通过联盟大大减少单个馆的投入,使加盟个体馆从中获益,这样才能增强吸引力。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内容和业务要分阶段逐步实施,有效开展。在项目实施一段时间后,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要及时设计下一个工作重点;在每阶段各项业务开展时,要组织各成员馆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技术及管理问题,使各成员馆能从联盟中获得资源、技术和服务上的支持,解决成员馆共同关心的问题[11]。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要定期召开服务联盟会议,以协调各成员馆在开展资源共享、互补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使服务联盟的建设日益完善。

5.5 技术支持与人力资源培训

现代图书馆联盟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联盟,它可以使单个图书馆通过联盟获得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专家的支持;通过各种培训和研讨培养更多的人才,共同研究开发新项目。

6 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经费来源

经费支持是图书馆联盟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从发展方向来看,联盟建设的资金来源应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政府投入外,联盟还应努力开拓其他的多种渠道[12]。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经费如果没有政府资助,则主要来源于成员馆的会费。联盟成员馆缴纳一定数量的会费和投资基金,使整个联盟的发展与成员馆密切联系起来。但这种成员馆会费制筹措的资金数量有限,对扩大联盟资源采购数量、范围及深化信息服务等方面促进力度不大,适合于成员馆资源采购、服务等经费比较充足的联盟[13]。对于成员馆经费不充足的联盟,就要通过争取捐赠、政府资助、服务收入、有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赞助等途径筹措经费。

7 结 语

图书馆联盟是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新兴组织机构。对于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图书馆,图书馆联盟是在合作中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小城市图书馆借助联盟能有效协商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借助联盟的联合采购,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用户而言,联盟极大地扩展了可利用资源的范围;对于图书馆而言,联盟丰富了区域内的信息资源,使之蕴涵更加浓厚的地方特色,从而使中小城市区域性的特色文献资源成为全国文献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是中小城市图书馆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对提高我国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1]王丽华. 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综述[J]. 图书与情报,2008(2):29-34.

[2]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J].图书馆建设,2008(10):1.

[3]朱 宁. 地方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形式与构成——以湖北省区域图书馆合作服务体系为例[J]. 现代情报, 2009(7):118-121,125.

[4]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 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6):2-4.

[5]张金路, 贾传英, 刘惊雷. 中小城市图书馆一体化管理的构想[J].图书情报工作, 2002(9):14-16.

[6]渠彩霞, 王桂平. 关于同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思考[J]. 图书馆论坛, 2002(3):46-48.

[7]燕今伟. 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5(4):24-29.

[8]孙秀丽.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图书馆联盟控制研究[J]. 情报杂志,2008(2):110-112.

[9]李家清. 我国图书馆联盟进展及发展策略[J]. 情报资料工作, 2007(2):76-79.

[10]赵 晖. 图书馆联盟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图书馆,2009(3):94-95.

[11]杨艳红, 靳 红. 现代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06(6):64-67.

[12]赵 晖. 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协同管理概念模型及管理体系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0(3):89-92.

[13]张学福. 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1):33-37.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成员数据库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