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娟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南 新乡 453007)
高校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是聚集人气、开发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手段。分析、探讨高校图书馆休闲功能对大学生的信息行为、学习行为、科研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高校图书馆休闲功能的开发是对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与教育模式的有益尝试。
美国社会学家Stebbins R将休闲定义为:“在闲暇时间从事的、利用能力和资源进行的非强迫性积极活动。”[1]611,并将休闲划分为严肃休闲和随意休闲两种。
严肃休闲,即 “业余爱好者、有某种嗜好者或志愿者非常感兴趣地、系统地、顽强执著地追求某种活动,该活动被参与者作为事业,从中获取或表达其特有的技能、知识和经验”[1]611。例如,网球、集邮、收藏、棋类、音乐等休闲就属于此类范畴。严肃休闲不一定有趣或好玩,但其复杂性和挑战性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切实的利益和回报,如能够展现同情心,展示某种技能和知识,体验某种经历,忘却生活的烦恼和痛苦等。严肃休闲超越了单独活动,是社团和社会公认的长期参与的事项,如桥牌俱乐部、足球协会、社区合唱团等就属于这种社团。
严肃休闲的参与者很有可能成为终身学习者,因为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从事其感兴趣的事。同时,严肃休闲以技能、知识、经验为基础,与图书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图书馆作为严肃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里为严肃休闲者提供服务。
随意休闲,即“具备固有益处的、相对较为短暂的、愉悦的、无须多少特别培训即可享受的活动。它基本上是享乐的、颇具纯粹乐趣的活动”[1]617。例如,闲聊、小憩及各种游戏等就属于这种无需许多知识、技能积累的休闲方式。随意休闲能够打破包括价值、愿望、决定等技术理性(即理性的技术规则,技术规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包含着对可以观察到的事件的有条件的预测)的限制,具有激发灵感、开发创造力的功能。在随意休闲中,游戏与创新的特性相似,都需要灵活应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会产生超乎寻常的想法、举动和状况,但在焦虑或特别想达到特殊目的时却无法实现。霍福认为:“只有人们觉得他们的玄想或一些貌似幼稚的做法不会产生意义重大的结果时,他们才能带着最大的自由去进行理性思考或做出那些游戏性的行为。促成发明的导因不是‘必需’,而是游戏时的自由,是游戏所提供的尝试新事物的自由。”[2]112游戏允许人们探索不同的观点,创造不同的世界,扮演不同角色,脱离以往的认知氛围。
瑞典哲学家Pieper J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中指出,休闲是一种敏锐的沉思状态,是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2]60。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下午茶聚集了不同学科的教授,他们一起闲谈、小憩,交流学术,激发灵感,这种方式造就了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现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及光的色散和聚合原理、瓦特揭示蒸汽的原理等,都是人类在休闲状态下的偶然观察激发了想象力和进一步探索。这些事例证明,创造力建立在持续的深度阅读、研究和休闲活动的基础上,休闲、反思和创新始终是孕育和支撑学术研究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外许多公司都在试图通过创造休闲娱乐的工作环境来激发员工的技术、产品创新能力,如在公司建造各种运动场馆,备有玩具、艺术品和新奇玩意儿;允许员工工作时带狗,和狗互相打趣;提供烹饪、瑜伽、飞行等课程的费用,支持员工的兴趣爱好;办公室装饰个性化,充满童趣或一切设施皆可移动等。如此一来,使员工充分感受休闲娱乐,处于新奇的氛围,迸发新思想。游戏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乐趣,提高其组织参与度和工作、学习满意度;同时,游戏反教条、反权威,使参与者可以自由掌控是否参与,加之游戏要求参与者必须共同制定和遵守相同的游戏规则,体现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精神。因此,正如于光远所言:“认识游戏的价值,本质上是认识创造的来源问题。当今中国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引导好游戏的方向极具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116
194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起“公共图书馆调查”调研,其调查结果表明,人们使用图书馆的主要动机不是教育而是休闲消遣[3]。从这以后,美国图书馆协会不再顽固坚持图书馆的教育、教化功能,转而关注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尤其是休闲娱乐功能。时代的发展要求图书馆正确定位自身的文化休闲功能,创建发挥文化休闲功能的环境,以艺术休闲、文体休闲、旅游休闲和休闲阅读等文化娱乐内容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吸引力,使图书馆引导大众休闲。我国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休闲功能的研究成果较少,普遍论述了图书馆休闲功能开发的意义及措施,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构建和实际应用的深度研究尚在探索中。代表性观点有:蒋永福[4]从图书馆制度范式的角度,提出公民享有图书馆知识休闲的权利,认为要在图书馆服务中增加休闲服务设施,使之变成公民的第二起居室;董光浩[5]尝试构建图书馆休闲学学科体系,并提出了这门学科建设的涵义和构建框架以及构建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于鸣镝[6]对是否应该建立图书馆休闲学这个分支学科表示怀疑;马如花[7]指出,提供休闲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新的发展趋势,休闲文化应包括图书馆建筑与空间环境、休闲资源、休闲话动等;赵凯慧[8]阐释了高校图书馆文化休闲职能的必然性,就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休闲职能进行了实践性探讨;唐敏[9]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休闲的首选,能够指导大学生自由、积极地利用闲暇时间,能使他们全面、完整、健康地发展自己。
许多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出于非学习、研究性原因,如听音乐、读小说、玩游戏、看影视剧等。高校图书馆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休闲功能,吸引学生利用图书馆,从而进行图书馆教育及其他综合内容的指导,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力、创新意识。
创新型人才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适当放松对大学生的管制,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其提供学习、交流、自我提高和自我展示的空间。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博”与“专”相结合的扎实的知识基础,打破专业的局限性,与其他人进行各种必要的交流与合作。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网络信息导航技术、丰富的科研与创新素养培养经验、相对宽敞的场地设置、较为齐全的休闲活动设施,能够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和氛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图书馆人文精神就是对用户的文化知识和精神需求予以关怀。高校图书馆注重休闲功能的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综合需求,这就是对大学生读者的人文关怀。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服务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创新,还包括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的创新。适度开发高校图书馆的休闲功能,使其与我国社会向休闲化发展的趋势相协调,创新服务大有可为。
阅读是严肃休闲者培养休闲技巧和休闲鉴赏力的重要手段,是掌握高层次文化休闲(如诗歌、歌剧、芭蕾、音乐、书法和绘画、运动等)知识和信息的必由之路。阅读能够使大学生学会以整体性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文明的、有创造性的方式享受休闲生活,既培养了特长,又挖掘了潜在学习能力和兴趣。大学生阅读的同时,其休闲爱好同样会影响、引导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目前各高校为拓展大学生素质,开展了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寝室文化节、网页设计大赛和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职业规划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高校图书馆在这些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顺势而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和重要环节。
休闲活动中游戏与玩乐的自由性培养了大学生大无畏的开拓进取精神和探寻知识、掌握技能、寻求获胜的可能性的竞争意识,这都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大学生是真正自由的、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而不是工具化的人、模式化的人、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具有健全、独立的个性。图书馆的休闲环境能够促使大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启发他们对事物进行深层认识,获得新理念,迸发新灵感,增加创造力。
休闲活动的体验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通过网上闲聊,提高了文字编辑能力;观赏英文影视剧,提高了英语听说水平;参与多人在线游戏,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不仅使大学生生理机能得以完善,还能够使其对自身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和了解,拓展职业能力和技巧,更易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休闲功能,引导大学生从休闲活动领域走向专业知识研讨,将就业指导服务渗透到休闲咨询服务中,使大学生在享受休闲生活的同时进行职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休闲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审美、行为、价值及交际等方面有所转变。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休闲教育,如举办讲座、补习班,开设绘画、球类、插花、健康、礼仪、服饰等方面的培训,介绍休闲的新理念、新信息、新技术、新知识,举办艺术品、图片展览,组织广泛的休闲经验与信息研讨会等。休闲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阅读有关创新理念培养的图书,掌握创新的本质、方法、原理等知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高校图书馆应挖掘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资源,建设有关休闲内容、休闲活动的馆藏,增加静态休闲方式。例如,在馆藏建设方面,注重采购健身、旅游、集邮、珠宝鉴赏等有关休闲生活的图书报刊、音视频资料;在馆舍建筑方面,在馆内设置咖啡厅、书吧、茶吧等休闲场所。同时,高校图书馆应为大学生提供动态休闲服务,如举办音乐会、手工艺创作比赛、舞台短剧比赛,在馆内开辟专门场地并备有跳舞毯、跳绳、毽子、投标等休闲设施,根据需要改造小型歌舞剧院、棋牌室、陶吧、阅读花园、闲谈角等。
高校图书馆开发休闲功能是争取更多机会和更大生存空间的手段。高校图书馆应该摈弃对休闲生活过于狭隘的理解,开发图书馆休闲活动方式,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大学生的职业潜能提供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1]Fulton C. Pleasurable Pursuits: Leisure and LIS Research [J]. Library Trends, 2009(4).
[2]于光远,马惠娣. 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公共图书馆读者资讯需求与资讯寻求行为之研究报告[EB/OL].[2010-07-01].http://plisnet.ntl.gov.tw/08b_05.asp.
[4]蒋永福,田文英,孙瑞英. 知识权利与图书馆制度——制度图书馆学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05(1):5-8.
[5]董光浩,董光荣. 图书馆休闲功能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4(10):60-63.
[6]于鸣镝. 图书馆学实用研究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42.
[7]马如花. 高校图书馆休闲文化提供模式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8):211-212.
[8]赵凯慧,曹威伟.高校图书馆文化休闲职能的实践探讨[J].新闻天地,2009(1):157-158.
[9]唐 敏.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的闲暇教育[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