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沛(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银川 750011)
民族文献是指研究和记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文献。主要包括用汉文记载的印刷型文献和代代相传具有史料价值的口碑文献以及电子版民族文献。地方文献特别是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纵向来说,包括从古至今的地方文献;从横向来说,包括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历史、军事、人物等一切自然的和人文的内容。它的载体形式也十分多样,包括印刷型的、电子版的和其他类型的文献。从以上两个定义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对民族地方文献作出这样的阐述:民族地方文献是指在内容上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同时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文献。简言之,民族地方文献是“民族地区的地方文献”。
民族地方文献中包含了数量巨大的关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及历史事件的情报,是无价的信息资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力开发、传递民族地方文献信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民族地方文献是特定民族、特定区域的一切文化遗产的载体记录,是形成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关键,图书馆应根据民族地方文献的特点,采取一些特殊的采集方式方法,及时有效地搜集民族地方文献资料。必须要改变过去在采集工作中重正式出版物,轻非正式出版物;重历史文献,轻当代文献;重文史资料,轻经济资料、自然状况资料的观念,开展全方位的采集工作,以保证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收集的完整性、系统性。[1]具体收集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1)深入民间搜集。民族地方文献绝大部分都是非正式出版物,散落在民间,一般难以发现与征集。所以,必须密切联系各民族地区的群众,深入调查研究,采访搜集有价值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料。可以采取购买、借抄或复制的形式收集。
(2)向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搜集。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是社会文化的精英人物,他们收藏或撰写的关于民族地方文献的资料及书籍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代表性,这是民族地方文献搜集的又一重要途径。
(3)利用二手书店和废品收购站搜集民族地方文献。许多民族地方文献资料分散在民间,给搜集带来许多不便,但从专售古旧图书的二手书店和废品收购站搜集,可以比较集中地获得资料。除此之外,还应运用多种方法征集民族地方文献,如召开座谈会、报告会,举办展览会,进行调查访问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民族地方文献资料的庞杂和不规范等特点,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文献工作应该真正做到在思想上重视,对文献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调查,如果对外不了解出版发行动向和渠道,对内没有形成专门的馆藏民族地方文献书目,在文献征集工作中就容易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况且,资料来源多靠少数人员在外奔走收集,一般所获得的文献就偏于零碎分散,征集力度也较差。[2]
保护民族地方文献的目的在于利用,但不能只顾眼前对文献资料的需求,而是要着眼于民族地方文献的永久保存和长期利用。因此,在民族地方文献的利用过程中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真正做到在保护当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加强保护。
对于花大力气从民间搜集来的珍贵资料,我们必须精心、妥善予以保护。一是延缓性保护。延缓性保护是指在不改变原件载体的情况下,对文献进行修复、加固以及控制保存环境等延长原件寿命的过程。这里包括对文献进行修补,对已经发黄变脆的文献进行脱酸处理,控制保存环境的温湿度,防止并消除有害生物、微生物、气体、灰尘等。延缓性保护文献能够在很大限度内延长其寿命,是保护和抢救文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再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是指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将纸张载体上的文献内容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上,以此达到对文献的长期保护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收集、整理民族地方文献,既要重视“藏”,更要注重“用”。“藏”“用”相结合,立足于“用”。应设法转变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要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做好社会需求调研,找到与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让民族地方文献拥有更多的读者。
数据库是进行民族地方文献有效开发的重要基础。首先,应该按照各种专题内容建设各地方民族文献的子库和资源库,以便于通过横向关联实现跨库无缝的链接。此外还应该注意标准化。数据库设计的标准化关系到能否支持多种类型的检索和各种信息的发布功能,当前较为标准的著录格式是MARC格式,在数据库录入时要严格按照著录格式进行著录。
民族地方文献的数量、类型、学科等方面特色越鲜明就越能提高其利用率,越能吸引读者。服务特色体现出该馆在民族地方信息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通常有为政府各部门决策提供的专门服务,为特定读者(如民族文献研究专家、旅游考察者等)提供特色推介服务,等等。
要成功实现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关键在于有一批善于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的人才,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只是一句空话。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和图书馆工作重点向信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转移,对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图书馆馆员既要懂图书馆业务知识,还要懂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信息鉴别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由于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特殊性,民族地区图书馆馆员除具备上述能力外,还应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历史、民族古籍、民族风俗和民族宗教方面的知识,为此,民族地区图书馆必须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和个人潜力,制定出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对现有的工作人员系统地进行专业教育与培训,让中青年馆员逐步从信息技术的外行转变为内行,从对图书馆专业的粗知转变为精通,从单一的知识结构转变为有较为广博的学识。图书馆的行政管理者需要有科学的、前瞻性的思维,把逐渐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作为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使图书馆员具有熟练的业务技能,进一步做好信息服务。
[1]张新月,陆凤红.网络环境下西北地区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策略选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83-84.
[2]束漫.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原则、方法和新思路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