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敏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27)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至今还没有建立图书馆(室)。即使建了图书馆(室)的地方,由于管理不善,其服务效益低下,难以满足农民读者的信息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在农村建立图书室,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2009年3月底,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师大馆)读者协会会员利用节假日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就 “农民的读书问题”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平时的文化生活内容”多项选择中,有一半以上的读者选择“看电视”或“泡茶馆”,有的读者选择“打麻将、打扑克”和“看录像”,很少有读者选择“看书看报”。调查结果表明,看书看报的读者少与农村图书室的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与可供农村读者阅读的图书不多有关。实际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增长的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技术型的农民和管理人员。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就成为高校图书馆为农村服务的内容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为农村读者推荐种养殖方面的书籍和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1.1.2 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当今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旺盛。刘志宏等在《老区农村精神文化需求现状调查——以江西永新县文竹镇团结村为例的综合分析》一文中对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学习科技知识、看书报、看演出、看电影成为农民的主要精神文化需求。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在校学生或组织相关团体,到农村为农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进而在农村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1.1.3 农民信息需求的增加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
目前,在边远地区,信息资源稀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率低、农民缺乏信息意识等,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农民需要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信息、生活类信息,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农业院校图书馆可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信息,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前提下,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为农村服务优势明显。
1.2.1 高校图书馆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改革的推进,高校图书馆加大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建立了一只素质高、能力强的图书馆员队伍。将图书馆人才优势与高校师生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馆员、教师、科研人员、实习学生的作用,可为农村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如师大馆现有在职员工101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40人,具有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馆员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师大馆组织馆员和读者协会会员,在农村建立图书室,开展为农村读者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1.2.2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近几年,各大专院校根据馆藏发展目标和读者需求,加强了农业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采购了大量与农村有关的文献资源。师大馆目前藏有“三农”文献3 556种。农业类院校图书馆如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藏有农业书刊达70多万册,并建立了农业类中外文图书数据库、期刊数据库、园艺数据库等。
1.2.3 高校图书馆具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高校图书馆已实行自动化管理,服务手段更具现代化,可为农村读者开展教育培训、信息推送、定期跟踪等服务。如师大馆建有自己的网站,并拥有20多个数据库,完全有能力为读者提供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的服务。该馆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为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参考咨询、信息检索、代查代检、文献传递、教育培训、信息推送等服务。
按经济学原理,有需求,有供应,就有市场。但从全国范围看,高校图书馆为农村服务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综合类大学图书馆为农村服务的形式还有待扩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本馆文献信息、人力、财力等资源状况开展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
农业类院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配合学校对农村各层次的人员进行培训,并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2.1.1 配合学校对农业院校大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由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我国农村人口以低级劳动力为主体,低素质人口中90%在农村,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是丰富农村科技与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农业院校承担我国农业高级人才的培育任务,是为农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多数农业院校毕业生从事与农村有关的工作,农业院校图书馆要配合学校做好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工作,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举办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1.2 配合学校对农技推广人员及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教育培训
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田率,这就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除举办农业技术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将农业技术知识制作成光盘等多媒体形式,免费提供给农技推广人员,让他们通过自学掌握农业技术。
农业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着素质偏低、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后备干部缺乏。农业院校图书馆要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工作,提高其领导意识、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
2.1.3 配合学校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经济的繁荣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撑和信息渠道的通畅。当前农村读者需要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实用技术信息、农副产品加工信息,农业院校图书馆一方面可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根据农村读者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读者信息意识教育,与学校教学部门合作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或通过电视、广播讲座,编印小册子、现场咨询辅导等形式帮助农村读者获知致富信息、了解市场需求。
非农业类院校图书馆各有为农村服务的优势,如:财经类院校图书馆可以为农村读者提供经济信息服务;医学类院校图书馆可向农民宣传有关防病、治病等知识。笔者认为,非农业类院校图书馆为农村服务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2.1 通过调研,建立专门服务机构
非农业院校图书馆可与学校宣传处、学工处、就业办、科研处等一起,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开展以“我为新农村作贡献”为主题的宣传、动员活动,组织本校从各地农村来的学生到图书馆座谈、演讲、介绍家乡情况,从而了解农村具体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由图书馆、学工处、毕业办等部门组织的“为农村服务办公室”,以便有效地开展为农村服务。如师大馆成立了读者协会,通过举办“农村论坛”,专门进行农村问题研究,从而推出了在上饶市横峰县司铺乡宋村建立图书室的举措。
2.2.2 争取多方支持,合作建立图书室
非农业院校图书馆可通过问卷调查,或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拟定服务项目,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然后对服务项目所需的文献、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整理。2009年4月,师大馆组织读者协会会员在图书馆剔除的数万册复本图书中挑选适合农民朋友阅读的图书,送到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司铺乡宋村图书室 (2 780册)和横峰县葛源镇清湖村图书室(2 966册)。
师大馆在建立农村图书室的过程中,得到当地政府和其他单位的大力支持,当地乡村小学专门为图书室的建立空出了一间教室,一些村民把家里闲置的桌、椅、板凳、柜子捐给图书室。
师大馆读者协会对会员进行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然后由会员再对农村图书室管理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这就使农村图书室的管理规范化,使农村图书室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真正有了看书学习的地方。
在目前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及地方图书馆服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为农村服务是其应承担的一项任务。高校图书馆整合自身资源,为农村服务,不但为农村读者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而且也提升了图书馆的知名度,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1]杨艳萍.图书馆为农村服务若干问题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95-97.
[2]周国昌.办好社区图书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2(2):105-107.
[3]黄晓斌,宋慧敏.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1999(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