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玲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116)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集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于一体,馆藏文献呈现出印刷型资源、缩微型资源、光盘型资源、网络资源并存的局面。随着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的大量收藏,图书馆将成为以收集虚拟信息知识资源为主的信息聚集中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馆可供利用和服务的信息资源已不再局限于本馆所“拥有”的现实馆藏文献范围,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注重对网络信息、各种电子文献及商用数据库等虚拟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并力图寻求能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最佳结合的途径,为实现网上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做好充分的准备。
图书馆传统的获取文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文献入馆后,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数字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网络信息的获取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网络信息的检索和获取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采购经费短缺是多年来困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除了书刊价格上涨的客观因素外,就图书馆自身而言,主要是缺乏馆际协调和联合采购。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各馆不仅要入藏本馆读者常用的文献,以满足读者最大量、最经常的信息需求,而且还要入藏那些较少使用的资料,以满足读者的特殊需求。在网络环境下,各图书馆可以便捷地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络信息资源,从而使图书馆有了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由于有了网络信息资源做后盾,各图书馆可以将有限的经费去购买本馆最常用的有特色的文献,而读者其他信息需求则依靠网络提供。所以,网络环境为图书馆采购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2.1.1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实体馆藏资源建设
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应根据馆藏性质确定馆藏文献入藏原则,确定中外文图书文献的入藏比例、品种与复本的比例等。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可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具体的文献采购方向。如高校图书馆应及时通过读者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或利用校园网平台听取师生对目前馆藏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校各院系的专业设计,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院系对信息需求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各单位所需文献,精确选购文献。采编部门要根据读者反馈的需求信息,制订采购计划,把好文献采购质量关,要严格按照馆藏特点及读者需求确定选购方向,尽量避免突击采购。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既要保证读者所需,又要确保文献信息采购质量。
2.1.2 注重特色馆藏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更需注重特色化,突出馆藏重点,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各馆只有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才能有效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藏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类型特色和文种特色等方面。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加强了广东地方文献的收藏,该馆收藏的孙中山文献包括孙中山研究资料、照片、手迹、录音唱片以及辛亥革命资料、纪念物品等共2 600种,3 700件(册);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专藏,收有现代、当代广东文学作家700多人的亲笔签名作品3 200种,共3 800册及部分手稿;收藏了l 997种海南和南海诸岛的书刊资料及民国以前的香港文献697种,澳门文献64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特色,是其他单位所不能比拟的。
2.1.3 加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力度
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 (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等)、可擦写光盘 (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与纸质文献相比,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出版周期短、检索便捷、声像并重、大批量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在网络环境下,读者不但要利用纸质文献,而且更青睐于利用电子出版物。为了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图书馆应调整采购策略,增加电子文献收藏比例。如湖北大学图书馆构建了较为科学的馆藏体系,馆藏中外文书籍占40%,中外文报刊占30%,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占30%。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商业化的数据库、机构或个人建立的数据库、馆藏数字化资源、各种网络免费资源等都属于数字资源。
2.2.1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图书馆是信息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信息服务行业的优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服务。在数字资源建设上,要根据本馆实际,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数据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黑龙江省图书馆立足于地域特色和人文地理资源,开发了少数民族文化、金源文化、冰雪文化、黑龙江旅游特色数据库等。截至2010年,该馆自主创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17个,总量已近5 TB,受到文化部的好评。目前该馆正在建设“鄂伦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哈尔滨建筑凝固的历史”、“小兴安岭野生植物”等特色数据库,以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如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馆藏缩微品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贵州省文史资料选辑全文数据库”、“贵州省地方志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为学者研究贵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2.2 整合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杂乱无序给读者检索利用造成了障碍,要使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本馆的虚拟馆藏,必须对其进行精心选择、组织和加工,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
图书馆可根据读者的需求和本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将网上出版物、软件、会议消息、研究机构公告、具体的网页内容等网络信息进行搜集、选择、下载并建立信息资源库,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有效信息丰富馆藏资源。通过文件整合方式、数据库整合方式、超文本信息整合方式、搜索引擎方式、网络资源目录方式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方便读者利用。如通过OPAC系统,读者可检索网络数据库,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清华大学图书馆根据读者利用“数据库/电子期刊导航”系统的习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建立了门户网站,集中揭示网络信息资源,对帮助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起到了导航的作用。该馆通过MetaLib平台,对在校园网范围内提供服务的320个资源库一一进行了规范化著录和描述,经过规范化著录的工作流程,资源都得到了统一的著录和揭示,320个资源库分布在大约70个检索平台上。MetaLib平台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在“个人空间”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建立“我的电子书架”、“我的数据库”、“我的电子期刊”、“我的检索历史”,用于组织、收藏与个人课题或兴趣相关的文献信息、常用数据库集、常用电子期刊列表及检索历史,还可以定制定题通报服务。读者在“我的电子书架”上可以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收藏不同课题的文献信息,通过整合平台检索到的文献可以随时保存 “在电子书架”上。
2.2.3 建立和完善馆藏书目数据库
馆藏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关键,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已采用CNMARC格式建立书目数据库,并实行了联机合作编目。如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的成立,在推动联合编目、实现编目数据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和联合编目机构在书目数据库建设方面存在着数据存储、数据著录、数据标引等方面的差异,给各馆之间的书目数据在网上的交换造成了障碍。因此,必须加强馆藏书目数据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著录标准规范著录,做好标准化回溯建库工作,加强对书目数据库的维护,不断提高建库质量,为馆藏书目实现网络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图书馆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网络时代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途径。不管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还是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领导,培养高素质的文献采编人员,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做到科学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符合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和读者的需求。
[1]管计锁.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时期的资源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40-43.
[2]李文蕾.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心理分析及服务举措[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4):55-56.
[3]高彩云,周娜,王娜.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特点及对高校教育的影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7):189-190.
[4]刘传良.从传统图书馆到复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趋势与对策[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35-36.
[5]江志学,王勇.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中如何处理拥有与存取的关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4):13-16,21.
[6]徐冬节.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及图书馆的发展对策[J].图书馆,2002(3):49-51.
[7]白新勤.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应对措施——兼以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3)86-88.
[8]张梅.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106.
[9]胡宝丽.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