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实践基础分析

2011-03-18 03:06师英杰
天府新论 2011年2期
关键词:在实践中领先成果

师英杰

创新的实践基础分析

师英杰

彻底、深入地理解创新问题,必须将创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把握创新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创新的实践基础进行了分析:人的创新动力产生于人在实践中的需要;创新活动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人的创新活动根植于领先性实践;并且,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创新;实践;领先实践;创新成果

创新作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学界的讨论焦点,创新的重要意义已是不言而喻。创新不是一个理论上的空词,创新与实践是息息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变革,它较之旧哲学、旧唯物主义一个巨大的进步就在于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思维贯穿始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只有深入分析创新的实践基础,从创新与实践的关系入手,才能更好地探求人的价值观与实践行为的统一。

一、创新动力产生于人在实践中的需要

马克思之前的许多哲学家没有注意到人的发展的动力的真正来源,大部分人将人的前进的动力归结为精神或头脑中的东西。但实践唯物主义真正解开了人类进步的秘密:即人在实践中的需要产生了创新的冲动,产生了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动力,进而引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在实践中首先产生了物质资料生产的需要,在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物质资料的时候,人开始成为人。人类刚开始的实践活动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当这个阶段熟练之后,人们又开始了对更好的生活水平、生产水平的追求,当物质要求满足后人们又产生了精神世界的追求。“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人在实践中产生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本质区别,人的需要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它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特点,而动物的需要有许多注定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人们在实践中的需要让人们有了改变现有状况的想法,这就是创新的冲动,而创新的结果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开始进行能动的活动,但“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人的需要是人们进行实践的原因,也是人们实践的结果,人们满足原来的需要后,又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3〕。这个新的需要又推动人们进行不断地创新,然后新的创新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不断产生需要、创新满足需要,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中,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自然界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可以说,人们所有的创新动力都来源于人的需要;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只有创新才能满足人不断变化的需要。

现实的发展总是落后于人类需要的发展,“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4〕,这便促使人类不断创新。而现实又包含着多种可能,为人类的创新提供了足够空间。要使现实发生改变,就需要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源和依据,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和提高促使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持续的演进。在马克思的眼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虽然也在变化,但是单纯的自然界的变化是自然的结果,而人类社会的变化则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人在实践中产生的需要有层次性。人首先是“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人首先要接受住自然界的考验,就像其他动物一样,要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次,“个体是社会存在物”,“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5〕在社会的发展中,人需要和其他人发生交往,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在此之上形成了集体的共同需要,人们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是在这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需要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阶段性和社会性。另外,人区别于动物更在于人是类存在物,是自由的存在物,人有高级需要。马斯洛对此的分析是“高级需要是在种系的进化上发展较迟的产物。一切低等动物都有进食的需要,高等动物如猿就有了爱的需要,而唯有人才有创造的需要。从个体发育过程来看,高级需要的出现也是较迟的;而且,高级需要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更难以满足。越是高级的需要,越要求“涉及更多的人,需要更大的舞台,更长的过程,更多的手段和分段的目标,以及更多的从属步骤和预备步骤”〔6〕。人在满足需要的实践过程中,其创新和创造的能动性在发挥作用,这种创新的需要是人类自觉性的表现,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本质区别。

我们要正视人的实践中产生的种种需要,尤其是高级需要——创新的需要是我们最应该提倡与大力满足的。因为创新的的欲望与需要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高度表现,是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必经之路,体现了人的类本质,正是创新的需要使人类社会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共同前进。

二、创新活动的实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体现

人的实践本质决定了人从来都不满足于现实的世界,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世界进行选择与创造。虽然马克思与恩格斯没有明确将创新与实践直接联系起来,并深入分析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却强调“改变世界”的意义,强调了实践的创新性与创新的实践活动。正是通过创新与创造,人与一般动物才区别开来,创新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有性质。

实践活动是按照人类的目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也是为了超越现实进行的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实践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又使人与自然统一,共同发展,在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在不断前进着。离开实践,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没有人化自然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在实践活动中,人完成了自我生成,人独有的实践活动的特性让人不断前进、完善。人的实践活动的来源首先是人的头脑,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这种形态变成 ‘理想的力量’”〔7〕。可见,实践是一种主观作用于客观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活动,其中体现出了主体的巨大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8〕这段话说明,有意识、能动改造自然的人类劳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这个起步也是人类面对已有的自然条件创新的开始,从人类展开第一个劳动开始,人类就具有了与其他动物的独特性。

从实践的领域来区分,实践可以分为改造自然的实践、创造科学的实践与变革社会的实践,这三类活动都体现了实践能动性、创新性的本质。人的实践活动不仅为自己创造了人化的自然界,而且形成了人类独有的社会结构,并且,人们通过社会制度的优化使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人的实践也是在不断创新的。人在实践中动用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创新的冲动,利用创新能力满足进步的需要,同时,人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创造,而且也能够创造。我们可以把实践分为重复实践与创新实践,也即常规实践与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人的创新能力参与、发挥作用的实践,重复实践是人的一般能力发挥作用就可以完成的活动。创新实践是最能代表人的能动性与本质性的实践活动,重复实践对人类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促进事物从量变转向质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前进,而不是单纯的积累和重复,达到这些目标更需要创新实践。

单纯的重复实践会让人类社会延续,但水平却只是停留在同一层面上,而创新实践却能让人的社会从一个底层次走向一个高层次。所以,从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来说,创新实践是最根本的。一方面,创新实践以重复实践为基础,创新实践的完成离不开许多重复实践的参与;另一方面,重复实践也以创新实践为基础的,因为创新实践一旦完成,就成为后来的重复实践的样本,实践就是这样循环地推进下去。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则是创新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来源”,但往往只有创新性实践才能为认识与改造活动提供新的突破口。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是进步的途经,规范与创新的矛盾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新的解决。发挥人的创新能力作为实践的本质性体现,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立足点就是可能性与创新性,是对现实不合理性的改造与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实践的力量,而发展本身就意味扬弃和传承的统一,意味着创新,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创新的作用领域是实践中的可能性,因为有可能的存在,所以我们不断地确认是否可能,进而变可能为必然。

三、人的创新活动根植于领先性实践

实践范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概念范畴,内涵是丰富和多层次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样,实践也是多方面的实践,所以实践范畴集完整化、立体化、动态化等特点于一身。由于实践本身兼具继承性与开创性,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实践作更进一步的明确区分,基于时间因素的划分方式能够更加明确不同的实践活动对创新活动的不同作用和功能。根据时间因素,实践活动可分为面向历史、面向现实与面向走势的三种实践,走势,是对事物未来走向、趋势的一种描述。事物发展有前过程(历史),也有后过程 (走势),其中间段为现实,认识到这三个阶段,才算是全面融会贯通,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实践。

面向历史的实践,是将历史的经验重复运用于现实,呈现重复性、守成性;面向现实的实践,是对现实存在的物质条件、资源条件、生态条件、精神条件、思想条件、社会条件等等作美化式、雕塑性改良、优化或补修,呈现能动性、改造性;面向走势的实践,呈现创新性、进取性。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需要走势实践,如果没有面向走势的进取性实践,发展的脚步就会陷入现实矛盾的麻团之中,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会像海市蜃楼无法企及。

实践活动的体系是一个“历史——现实——走势”的螺旋式体系。如同创新思维需要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一样,实现这种螺旋式实践的关键是突破历史和现实对走势的束缚。毛泽东总结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9〕只有超越了历史的束缚、现实的羁绊,才可能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新于现实、前无古人的成果来。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社会急剧多变的今天,无论是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的解决,还是全局和地方的发展实践,都需要以对走势的前瞻性把握作支撑,实现“历史——现实——走势”实践的螺旋立体作用,以避免失误、保证成功。

领先性实践活动即以走势实践为中心,将“事物之现状与历史及其走势宏观联系起来综合考察”。社会的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面对未来,不能做寅吃卯粮的事情。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面向走势的实践具有前瞻性的特点,不仅可以为未来发展组建基石,而且可以拔高性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走势实践面向未然存在,将完整意义的明智化实践与历史经验、现实远见、未来高瞻统一起来,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走势实践以科学预测为工具来把握事物发展的前动向,使认识水平提高到预先知晓事物发展方向,由此在决策时得到正确判断,最大限度地避免实践的片面性,行为的盲目性。

领先性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使实践明智化。现实中的实践并不都是明智的,判断人的实践活动是否具有明智性,就要看这个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否面向未来,是否能够极大地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即是否具有领先性。领先性的实践活动,能够让人达到价值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兼顾。领先性实践站在走势的平台上,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并提出方案,进而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能够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发展可持续化。在现在社会,之所以发生许多人类肆意征服自然的悲剧,就是因为人们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走势的角度。将实践活动明智化,不仅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现实的客观选择。要使当前的实践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相符合,用走势的眼光来制定发展蓝图,就必须对当前实践加以规划,对发展进行统筹,使实践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人的心中预想。

四、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其原理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相通。“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10〕,思想和理论不能自身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创新成果的检验也不可能在认识领域中完成,其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确认。创新成果达到了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需要投入实践中后才能知道,实践领先与否便是衡量的标准,它决定了创新成果是否合乎预设,也决定了创新成果是持续性作用还是暂时性作用。

创新成果是通过实践实现的,也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首先,从实践中产生的需要推动了创新意识的开启;其次,实践又为创新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和工具;随后,创新者在实践中完成创新活动,形成创新成果;最后,实践对创新成果给予了最直接的检验,并以此修正方案和目标。可以看出,创新在实践中连续进行,实践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创新离不开实践,实践也离不开创新。人的创新能力是否真正地发挥了效果和价值,实践是最根本的检验途经和方法,只要放在实践中去考量,就能发现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从而追根溯源,回头重审创新目标和创新方案,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实践领先与否决定了行动的结果被淘汰与否,而且,领先实践也会促进创新成果的进一步取得。在实践中检验创新成果的一条硬性标准就是看它的领先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能准确地把握创新成果的效果,如果在实践中不具有领先性,就意味着这个成果不具有引领性,仅仅适用于眼前阶段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就应该对其进行修正,使其得到完善。实践领先意味着创新成果具有前瞻性,是立足于现实并着眼于未来的,实践领先时代、引领时代,是赢得群众、掌握群众的客观要求。实践检验创新成果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在实践中可持续领先。

领先实践在检验创新成果的过程中,会对创新活动和方案提出及时的修正,以生发更多的创新行为,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在现今时代,我们要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与创新科技,需要发挥人的创新能力,首先应以领先实践来把握发展,掌控未来,驾驭科技,制导经济。这个过程不能盲目,否则便有可能南辕北辙,犯盲目投资、盲目上马、盲目引进、盲目经营等错误。人类在对待大自然这个问题上,犯了许多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错误,就是因为没有预见性,导致实践不具有前瞻性、领先性。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导性,所以,实践的领先与否意义重大,对于个人来讲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同样如此。实践的领先决定了创新成果存在的必要性与价值,也检验了人的创新能力的成功与否。为了更好、更多地促成创新成果,我们需要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领先实践。创新成果在领先实践中生成,并得以发扬,而且领先实践可进一步促进新的创新成果的实现。

从历史纵向来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更没有文明的兴起。而创新最终只有落在实践上,才具有了现实意义。使实践中的问题在创新中得到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在创新中得到解决,这才是实践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卷 〔M〕.人民出版社,1960.286.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l卷 〔M〕.人民出版社,1995.79,6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 〔M〕.人民出版社,1995.9.

〔4〕列宁.哲学笔记 〔M〕.人民出版社,1974.22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 〔M〕.人民出版社,1979.94.

〔6〕[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M〕.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11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 〔M〕.人民出版社,1995.232.

〔9〕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N〕.人民日报,1964-12-31.

〔10〕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A〕.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C〕.人民出版社,1997. 53.

B02

A

1004—0633(2011)02—026—04

2010—12—27

师英杰,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发展哲学、文化哲学研究。北京 100084

(本文责任编辑 刘昌果)

猜你喜欢
在实践中领先成果
我国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技术国际领先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党纪与国法在实践中要相互契合分析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在实践中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在实践中增强自主意识,在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浅谈中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
在学习中进步 在实践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