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群自主创新成功驱动因素的分析研究

2011-03-18 01:50李炳英闫兴华山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淄博25504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8期
关键词:集群个体信息

●李炳英,闫兴华(山东理工大学 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 淄博 255049)

1 引言

信息经济环境下,新型集群是一种独特的新型组织,它的典型特征是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技术专家(个体) 组成,这些个体根据来自同行、用户需求和组织间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实现信息应用创新。所以,新型集群在我国自主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把自主创新定义为: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新型集群的自主创新,即组织内个体、集群间不断吸收先进的创新信息,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应用创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

2 自主创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2.1 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国家或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核心技术或概念的突破,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率先使用新工艺的一类创新行为。[2]原始创新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或基础研究)就是寻求新的科学知识,即新理论、新规律、新技术和新方法,体现科技的最高水平,这是新生产力的主要来源。技术开发是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实物,即新仪器、新设备、新产品和新的处理方法,这是新生产力的源泉。二者常被称为研究与开发。[3]

新型集群通过原始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它的核心内容是集群内形成产品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能力,它的本质特点在于提高信息化能力;知识技能存量、领域本体、知识质量;新信息、新知识的应用及其与预期目标的融合等。主要表现在个体、集群间、组织内相互合作、知识共享,加快知识转移(隐性知识转移),促进科技信息应用(或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过程。本文认为,自主创新覆盖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各个领域,其核心就是新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新型集群的自主开发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发现问题)、创新实践(解决问题)和用户需求反馈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靠完善的研发规划(基础研究、高科技研究)、配套的研发基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谐的研发环境(自由探索、潜心研究、团结合作)、先进的研发手段、高水平的研发群体和必要的研发经费作支撑。

2.2 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概念来源于Iansiti的“技术集成”,是指在寻求技术选项与市场需求之间有效匹配过程中,对多种技术选项进行调查、评估和选择的一系列活动。[4]集成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和起点,以系统结果为落脚点,但又站在高于系统的层面,考虑系统优化或寻优的过程。集成主体将知识要素优化处理、选择搭配,使其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集成创新过程分为3个阶段:建构新产品概念阶段、选择产品技术阶段与集成技术形成新产品阶段。每个阶段需要大量的信息传导,创新信息在个体、集群间流动,集群中的个体与组织不断将创新信息应用到创新实践过程中。

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实现集成创新;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将是新型集群实现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2.3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国家或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收、消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5]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中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集群内行业间要因地制宜,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切实抓好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过程,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提高集群区域内群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3 新型集群自主创新成功驱动因素研究

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其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创新活动的成败和效率。新型集群是一种独特的经济主体,具有采集信息、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创新的能力,称为信息、知识应用创新。信息、知识应用创新会受到诸多成功驱动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3.1 树立新的自主创新观

信息时代,检视传统的技术创新观,人们越来越发现不能以简单分类的方式来认识创新问题,自主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或技术问题。新的自主创新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创新形成和实践的动态理念,它是一定时代特征的反映。在自主创新实践过程中,通过整合互动、演化的观点来寻求适用于解释全部问题的基本理论。其一,强调将整体作为自主创新认识的单元。新型集群中,创新主体的整个创新过程不是单一的,需更多的关注其在集群网络中的关系嵌入性或结构嵌入性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其二,强调将协调作为新型集群自主创新活动的核心。自主创新是一种超越各领域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之上的创新形式,融入了具有交叉学科、跨学科的国际大型工程技术合作研究理论依据和技术应用方法。新型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组织必须将信息科学的理论研究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得集群内、组织间形成创新发展的生态平衡。其三,强调自主创新过程中的新价值创造。自主创新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过程。不同阶段的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嵌入到网络关系中形成“质”的深化,使得信息单元转向知识单元,隐性知识转向显性知识,通过知识转移实现新价值创造。

3.2 构建信息网络

网络环境下,信息、知识应用创新过程将信息应用的影响因子(科学研究质量保证、知识管理准则、信息组织方法、知识转移方式等)嵌入到与其存在互动关系的一系列应用主体所构成的信息网络中。网略结构嵌入理论(Structural embeddedness theory) 认为,信息、知识的有效应用不是在“原子化”状态下独立具有应用行为的,其应用行为是由信息、知识嵌入的不断发展演化的各种网络关系决定的,同时信息网络作为一种搜寻和监管网络中其他组织创新行动机制而存在。信息网络是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信息经济主体之间长期的、有目的的过程控制(信息的实用性,知识应用效果的测定)。这种过程控制有助于净化信息源,使得信息源的传播体与外部的应用主体对新信息、新技术、新知识的有效获取的理念和方式上形成共识。

根据网络结构嵌入理论的解释,新型集群的自主创新行为被嵌入到网络结构中。类似于交易成本理论,结构嵌入观点不断强调网络中的诚信关系和网络信息的质量检验标准,即减少交易成本及风险对信息、知识应用创新的作用。同时还作为对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补充,认为嵌入理论中的嵌入关系会成为个体获得网络中其他集群拥有的隐性资源的潜在渠道。[6]因此,网络关系和网络信息的可用性成为新型集群可以依托的信息资源应用的条件。在网络中所拥有的嵌入关系及嵌入的信息质量标准、信息组织方法不同,信息传导集群间对流动信息的获取及对流动信息资源的应用控制能力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影响到信息、知识应用创新的实现。同时,网络关系和标准还会影响到信息源与网络中其他集群的认知近似性和和谐性,[7]从而影响到集群采纳不同层次(强度) 的创新信息的意愿。所以,信息、知识应用创新的构架和过程所嵌入的网络关系对我国新型集群自主创新(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与作用。

3.3 科学研究质量保证

科学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所发现。目前,我国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尚少,使得基础理论研究难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科研成果难以应用到创新实践中。主要原因是:其一,由于受计划经济滞后效应的影响,在科研立项中,对“非共识”项目缺少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不利于一些创新性项目的立项,使得在同一个学科领域中常常出现重复研究。其二,在科学技术评价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短期行为和不良风气;造成科研项目研究深度、精度不够,科研成果技术含量低、技术成熟度不高等现象。其三,由于受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科技统计结果有偏差,在“量”与“质”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产出率很高,但是,真正能够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的较少,科技界出现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现象。

科学研究质量保证贯穿于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需要自组织过程进行控制,从研究成果形成的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求实创新。自主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的质度和量度渗透在每一个基本要素之中。首先,科研人员要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求真务实”,做到“有所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科研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善于探析研究成果的质量,严格把握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第三,信息组织人员(图书馆员)要进行信息学的应用研究。一要注重科技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通过网络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或引文分析评价信息质量,测定学科影响和重要性,确定核心网站,评价科技成果、评价人才,探讨科学发展规律,为确定创新决策、科技政策提供准确依据。二要注重信息用户研究。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使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自由发布信息、获取信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心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信息组织人员要及时准确地把握人们真正的信息需求,更好地组织提供被高效吸收和利用的创新信息。

3.4 知识管理准则

知识管理是对组织所拥有的和可利用的内、外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有效应用。新型集群自主创新过程中要善于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应注重以下3个方面:(1)盘活知识存量。首先对已有知识存量进行盘点,即内部挖掘。对个体、集群内已存在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使之成为新型集群内的第一批积累的知识。同时,要对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个体、集群、组织内知识交流与共享。(2)拓展知识流量。知识是人类共有的资源,它具有流动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反馈性等特征。知识的流动发生在个体、集群、组织间。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的知识转移中,组织与个体都不是独立地具有应用行为,而是以相互合作的状态存在于社会的创新实践中。(3)激活知识增量。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知识积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创新知识的增量。对新型组织来说,新知识的存量不能是一个静态的蓄水池,而是一个新思想、新技术不断涌动的泉流,是组织发展壮大的源泉。所以,在知识管理的目标范围内要尽量多地占有知识,丰富知识,使知识存量最大化。一是确定知识管理主体的职责,由专业部门和管理主体对所需知识进行搜寻,在知识的海洋中打捞知识,扩大组织的知识存量。二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将个体和团队的学习行为纳入系统化的轨道,并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新性行为,构建学习平台,营造学习氛围,畅通学习渠道,促进个体与组织间的学习,在学习和知识共享中吸纳新知识。三是知识创新,即在元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知识。建立创新机制,弘扬创新精神,激发个体的创造力,使个体的隐性知识转移到组织之中,与组织的显性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创新。

3.5 信息组织方法

信息组织是一种高级的逻辑组织方式。充分表达知识元素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静态的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和动态的操作与控制关系。主要的知识组织方法有:规则、分类树、语义网络、超文本以及其他的逻辑方法和可视化方法。

在信息组织的采集、分类、析取、更新等整个过程中,网络信息分类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目前,中文搜索引擎的分类体系存在着归类不够科学,序类缺乏逻辑性,以及划分不够严密,命名缺乏准确性等问题。而现有的文献分类体系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分类有其不适应性。因此,要编制能够解决目前许多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组织分类方法和工具,同时,把实用性和易用性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公众利用、查找网络知识的需求,提高网络信息的检索率。

3.6 知识转移方式

知识转移是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组织、集群或个体之间的转移或传播。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吸收新知识和有效地利用新知识。通过知识转移,将那些使组织获益的知识加速应用,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8]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转移知识的性质不同,知识转移的方式也不同,隐性知识更多的只能通过个体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来实现转移,而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档的翻阅和学习来实现转移。知识的隐性化或结构化程度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深度。

知识转移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具有适应性的个体、集群、组织间在适宜的条件、环境内相互作用。系统中的个体、集群和组织与环境相互进行交流和协调,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或“积累经验”,不断地进行着演化,把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升华,创造新知识,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

在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中,个体、集群、组织间的适应性、主动性、能动性具体表现为:(1) 反应性。反应性是个体、集群、组织对知识网络嵌入关系及应用环境的感悟以及反应能力,强调的是知识网络嵌入关系及应用环境对组织内个体的影响,在知识转移系统中表现为情境因素。(2)合作性。合作性是不同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群、集群与组织之间的合作。知识转移的目标是实现知识的最大化转移,这必然需要个体间的合作。而合作的深度又是由转移双方的动机决定的,包括知识发送体传递知识的动机和知识接收体接收知识的动机。(3)自主性。自主性是个体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强调的是自身的能力。知识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知识接收前的已有知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知识接收体识别知识噪声、选择有效知识的能力。(4)通信性。通信性是个体、集群、组织间的通信能力,在知识转移系统中考察的是知识发送体和知识接收体多个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集群自主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新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信息、知识应用创新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驱动的真正动力。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并能融合知识转移内容的交叉性和综合性,适应转移情境的区域性和层次性。创新主体(个体、集群、组织间)应能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并以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运行方式来实现自主创新,把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用于创新实践,以实现我国自主创新的宏伟目标。

[1] 王江,吕朋.自主创新战略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J].对策研究,2009(16):108互109.

[2] 朱明,薛耀文.实施反向工程是加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R].2005.

[3] 马大猷.自主创新的三个重要方面[J].求是杂志,2006(6):26互27.

[4] Iansiti M.Technology in tegration:making critical choicein a dynamic world [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10互23, 161互170.

[5] 刘娜,等.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策略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 (6):1203互1208.

[6] GulatiR,etal.Strate gicnet works[J].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2000 (21):203互215.

[7] Simsek Z,etal.Intertfir mnet works and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a structural embed dedness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 (3):427互442.

[8] 赵曙明,沈群红.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98互127.

猜你喜欢
集群个体信息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订阅信息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