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文献的收藏及其意义

2011-03-18 01:35阮觉非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1年2期
关键词:刻石拓片碑帖

阮觉非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作者信息〕阮觉非,男,助理馆员。

地方文献包括很多种类,按学科性质可分为自然和社会文献资料,按时间可以分为古今两大类。地方文献有内容广泛、类型各异、来源分散、收集难度较大的特点。本文就碑刻文献的分类、价值以及收藏和利用作一个专题的讨论。

1 碑刻文献的分类

碑刻文献主要种类有刻石、摩崖、碑碣、墓志铭、石经、造像记、刻帖等〔1〕。现根据不同的种类简述如下:

1.1 刻石、摩崖

刻石与摩崖初出现时与歌功颂德有关。刻石是在天然石块上镌刻而成,根据现存情况来看,往往是立一石,不加修凿而四面环刻,但也不排除其他形制的刻石存在。最著名的刻石有两个,一是唐代在岐州雍城南出周宣王时秦国的鼓形石刻,称石鼓文,原件现藏故宫博物院。二是秦始皇的刻石,秦始皇在位时共出巡五次,刻石七块,现有《琅玡台刻石》存世。

摩崖是在山崖峭壁上所刻的字,古代较有名的摩崖有《石门颂》、《瘗鹤铭》等。范仲淹词中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之名句。刻石摩崖在秦汉时与歌功颂德有关,后来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往往有刻石摩崖出现,用来记录文人墨客的题咏,这应该是后出的功能。

1.2 碑碣、墓志铭

碑碣与墓志铭都与葬礼有关,碑与碣是立于墓外的,头为方形的称碑,头为圆形的称碣,古代根据官职不同,对能够立碑或立碣有明确的规定。墓志铭是立于墓内的,形式多样。碑碣与墓志铭的内容都与墓主的生平经历有关。碑碣与墓志铭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碑刻文献,也是各地最普遍存在的地方文献。

1.3 石经、造像记

石经之名出自汉代,东汉熹平四年(175年),议郎蔡邕等上奏要求定六经文字,经灵帝特许,由蔡邕等书写经文于石,使石工镌刻后立于洛阳太学旁边,作为官方对于五经的定本后世称为“熹平石经”。后佛道两家也有对自家经典的刻写等事件,较为有名的有泰山的大字《金刚经》、崑崳山的《道德经》等。

造像记则是以佛教为主的造像和刻经活动。各种石窟是造像记主要存在的场所,现存主要石窟有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著名的流传下来的文字有《龙门二十品》等。

1.4 碑帖

碑帖活动完全是与书法有关的活动。中国的书学源远流长,历代以来所有的文人对书法有着特殊的关注和爱好。古代印刷术的技术远远不能满足传播书法作品的功能,于是就以碑帖的方式传播,即将书法作品刻在石上,供大家拓片,然后可以广泛流传。

2 碑刻文献的使用价值

图书馆所收藏的碑刻文献主要有两个类型的文献。一是学者对碑刻文献收集后整理的文字稿,最早的研究石刻文字的专著有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二是碑刻的直接的拓片。“据统计资料,北京图书馆藏金石拓片25万余件,上海图书馆有2万余件,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碑帖拓片约2300册。〔2〕”这说明拓片也是图书馆碑刻文献的主要收藏形式。

碑刻文献对各个学科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出土了古代星图的石刻,就会对古代天文学的研究有参考价值等等。但碑刻文献最主要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史料价值,二是艺术价值,下面分而述之。

2.1 碑刻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前面提到碑碣与墓志铭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碑刻文献。而在历史研究中,碑碣与墓志铭也是最具历史价值的文献。碑碣与墓志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墓主的生平的介绍,对于墓主的姓名、字号、卒年、籍贯、祖父后裔、职官及封爵、谥号等都会有明确的记载,这对于考订史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许多碑刻文献中录存的一些碑铭的内容并不见于史书,而它往往是原始的、真实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补史之阙〔3〕。史传中有些记载不详的地方可以通过碑刻文献来重新考订。而一些史传中没有提到的人物则完全需要依靠碑刻文献研究其生平事迹。比如“魏晋时期北京也遗存下一些文字石刻,如造像碑、墓志、砖铭等,其中《王浚妻华芳墓志》最为重要,不但内容具史料价值,形制上也有特点 。〔4〕”《王浚妻华芳墓志》对西晋王浚家族的考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有学者以此为专题作了深入的研究〔5〕。

2.2 碑刻文献的艺术价值

从艺术上讲碑刻文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书法艺术上,碑刻文献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碑刻文献对中国书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保存书法作品的价值,比如大篆和小篆的书法是由石鼓文和始皇刻石保存下来的。历代书法家的很多书法都是通过碑刻文献保存下来的。

二是开创书法流派,并影响了从明清到现在的书法艺术。书学到了明清,出现了帖学和碑学两派。明清时将帖学称为南派,碑学称为北派,称南派丰强秾丽,北派则雄浑坚劲。南北派均祖述钟繇,南派以王羲之为宗师,北派以索靖为宗师。北派以北方出土的碑刻文献为其艺术的核心,尤以魏碑为主,如《始平公造像》、《张秋生造像》、《张猛龙碑》。这种重视碑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当代,并出现了一种规范的美术字体称新魏体。

三是为对书法家的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比如唐代的欧阳通,其代表作为《道因法师碑》,后世对他的评价除肯定他的书法艺术外,也提出了“肩耸太高”的不足之处。但1922年于河南洛阳出土了欧阳通的《泉男生墓志》(现藏河南省图书馆),此刻晚于《道因法师碑》十六年,完全没有“肩耸太高”的不足之处,可知欧阳通早期和晚期的书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由于《泉男生墓志》的出土,我们对欧阳通书法的评价要完全改写。

3 碑刻文献的收藏和利用

碑刻文献的主要收藏单位是博物馆和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碑刻文献以原碑和拓片为主;图书馆收藏的碑刻文献以碑刻整理资料和拓片为主。我们主要讨论碑刻整理资料和拓片的收藏和利用情况。

3.1 碑刻文献的收藏

如前所述,碑刻文献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两方面,其中之一是考订史书,对这方面的研究来说,其主要是对其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基于此种原因的利用,研究者往往对碑刻的文字进行整理,并形成碑文汇编的资料。由于全国所有的碑刻较多,这种整理往往以某个主题或某个地区为限,对相关的碑刻文字进行收录,并提供一些索引以便利用,比较著名的有《道家金石略》等。对于碑刻的拓片的收藏,主要是由专人负责到本馆所辖的范围内进行实地拓片并收藏。

3.2 碑刻文献利用的新形式——拓片数字化

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拓片数字化进程也正在进行中,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上,就有“碑帖菁华”栏目〔6〕,提供了国家图书馆藏的拓片的著录内容和拓片或原石的图片资料。碑刻文献的检索,从现在的技术讲,主要是用文字著录对图片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后再提供图片的链接。更高级的技术则是基于图像的检索,这种技术是现在数字图书馆技术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技术。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碑刻文献是地方文献的一种,碑刻文献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中。碑刻文献收藏的主要形式,是经过整理汇编后的图书和拓片的形式。在拓片的利用中,数字化是一种趋势。

〔1〕华人德.中国石刻文献的种类及其演变.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25(1):73-77,94

〔2〕李达麟.图书馆的特型书专藏——碑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2):50-51

〔3〕何如月.碑刻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以《金石录》和《集古录》为例.考古与文物,2005(4):89-92

〔4〕吴文,傅幸.五十年北京地区发现的重要文字石刻.北京文博,2000(1):43-50

〔5〕胡志佳.西晋王浚家族的兴衰及其人际网络——由华芳墓志铭观察.(台湾)逢甲人文社会学报,2003(7):141-160

〔6〕http://202.106.125.11:9080/ros/index.htm(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菁华”栏目,2006-03-23查询)

猜你喜欢
刻石拓片碑帖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