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 段世杰
继往开来,再铸辉煌,为体育科技事业发展谱写新篇章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 段世杰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纪念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通过回顾学会三十年的历程,总结工作的成功经验,探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会的发展之路,激励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事业。首先,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向出席纪念大会的各位老领导、老专家、学者、体育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学会工作,为学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是由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体育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一经成立就承担起了推动中国体育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使命。
“文明之国,学必有会”。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一大批老体育科技工作者积极倡导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开始了筹建工作,但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搁浅。“文革”结束,1980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体育科学诞生了一支新生力量。
回顾历史,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年。学会在党的科技方针指引下,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坚持“为体育中心工作服务,为提高体育科学化水平服务,为体育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定位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体育中心工作,面向体育运动实践,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科普推广、科技评价、国际交往、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体育学术繁荣、体育科技进步、体育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十年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面向体育工作的实践,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搭建了以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为龙头的权威性、综合性论坛,以18个学科、领域为重点的专业性、创新性网络,以《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学会通讯》、学会网站为载体的前瞻性、时效性、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在开展的六百多次学术交流活动中,引领体育科技工作者着力研究和解决体育发展和运动实践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关键性、紧迫性问题,发布和交流了七万多项研究成果,激发了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思维,广泛推广了研究成果,服务了体育运动实践,丰富和完善了体育科学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体育学科的建设,为繁荣体育学术,推动体育科技创新、提高体育科学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十年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发挥学会科学技术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大力开展体育科学普及。学会努力创新科普形式,提升科普能力,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组织专家到机关、企业、社区、农村为人民群众传授体育科普知识,举办体育知识普及培训班,出版科学健身图书、教材、挂图,指导群众科学健身,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十年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大力开展国际体育科技与学术交流,努力搭建国际体育科技与学术交流平台,学会及各分会分别举办和承办了八十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成果四千多项;学会及各分会二百多次组团,一千多人次赴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并邀请了二百多名国外专家、学者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学会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开展的双边交流日益深入。学会及各分会先后有二十多人在国际体育科技组织任执委以上职务,为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体育科技经验和成果,扩大我国体育科技专家的国际影响和争取我国与国际体育科技学术组织进行交流的主动权,开拓体育科技交流的国际空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十年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积极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服务平台,为会员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研和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准确、及时反映体育科技工作者对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通过学会网站与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建立了及时、便捷、高效的学术交流、信息交流的渠道。学会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了拥有二百多个单位会员、六千多名会员,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公信力的体育科技工作者之家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科技社团。
三十年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组织体系日益健全,队伍日益壮大,已构建了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体育学术组织网络,建立了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涵盖了体育科学全部领域的18个分会,拥有体育领域的权威学术杂志和网站,汇集了我国高水平的体育学术带头人和体育科技专家,建立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成为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学术交流的主渠道、科学普及的主阵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回顾三十年来的学会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学会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党的科技工作方针。三十年来,无论是在初创阶段还是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学会始终坚持认真掌握党的科技工作方针和重大政策,并结合体育工作的实践把握好发展方向。
二是,以服务体育事业的发展为职责。只有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突出创新,把体育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到服务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全民体育科学素质上来,才能找准学会在体育事业发展大局中的位置,才能切实发挥学会的作用,实现学会的价值。
三是,以学术建设为重点。只有把加强体育学术建设作为学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高质量、实效性强的体育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高体育学术期刊的水平,给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舞台,才能为体育科技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体育科技的创新水平。
四是,以会员为根本。只有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关键,不断创新学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开发体育科技工作者需要的多样化服务产品,把会员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重视会员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尊重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为会员搭建服务体育中心工作的平台,才能不断增强学会的吸引力,把学会建设成为体育科技工作者之家。
五是,以搭建平台、联合协作工作方式为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学会科学技术、人才资源和组织网络优势,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工作舞台和服务平台,才能不断提高学会的公信力,把学会建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体育科技社团。
三十年励精图治,三十年春华秋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走过的三十年,是探索奋进、开拓创新的三十年,是大力推动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三十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共生共荣的发展史。几代体育科技工作者用三十年的耕耘和奉献,书写了一部属于时代,属于体育,属于体育科学,充满开拓与奋斗,充满梦想与自豪的历史!回顾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
——学会工作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三十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始终高度重视学会工作,为学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中国科协始终支持和关注学会的发展,在学会建设上给予指导,为把学会建设成为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科技工作者之家”,推动体育科技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会事业离不开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体育科技工作者是体育事业的宝贵财富,是学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根本。对于学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为本,以增强对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本,努力提高为体育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学会的着力点和出发点。
——学会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体育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学会的建设与发展,凝聚了学会老领导、老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黄中、伍绍祖、袁伟民三位老领导先后担任过学会理事长,为学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光阴流转,岁月更替,但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体育科技工作者,将体育科学精神薪火相传而历久弥新,将学会事业不断发扬光大。
在此,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会建设与发展的中国科协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会的建设与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做出重要贡献的学会历届老领导、老前辈、老体育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新一代体育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谢意!
同志们!
中国体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步伐。建设体育强国新目标、新任务对体育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任务更艰巨,使命更重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和新高度认识和把握体育科技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认识和把握学会发展的方向性与目标性问题,紧紧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体育科技进步这个核心,努力把学会作为推动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体育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出来;紧紧抓住服务体育中心工作这个重点,努力把学会体育科技社团人才密集、智力密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紧紧抓住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这个根本,努力把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围绕体育中心做好学术交流工作,以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为着力点,追求学术活动质量的高水平、高效益和学术成果的高品质,举办高水平、高层次、权威性的学术会议,充分发挥各分会优势,举办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专题研讨会,广泛交流信息、聚集人才,扩大学会的影响,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国家体育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们要更加积极地组织体育科技工作者开展决策咨询、积极建言献策,以人才、智力优势为依托,以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培育决策咨询能力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和整合全国的体育科技力量,着力服务体育中心工作,着力研究体育强国的目标体系和实现路径等重大课题,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国家体育思想库;
——我们要更加努力地构建学会系统具有学术团体特色的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服务体系。通过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发现人才,举办宣传表彰活动激励和举荐人才,组织继续教育和专门培训培养人才,建设“体育科技工作者之家”凝聚人才,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国家体育科技人才储备库;
——我们要更加主动地加强与国际和港、澳、台地区进行民间实质性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密切与国际体育科技学术组织的联系,积极鼓励和支持体育科技专家参与国际体育科技合作,培养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和竞争力的专家进入国际体育科技组织,扩大我国体育科技专家的国际影响和争取我国与国际体育科技组织进行交流的主动权,开拓体育科技交流的国际空间;
——我们要更加认真地履行桥梁、纽带职责,自觉把加强党和政府同体育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体育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不断探索服务体育科技工作者的方式和渠道,拓宽服务体育科技工作者的范围和领域,提高服务体育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形成有利于体育科技工作者发挥才智的环境和氛围,千方百计建好“体育科技工作者之家”。
同志们!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新的任务和新的使命,同时,也为学会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学会三十年发展的积淀为基础,将三十年作为学会发展的一个新契机,续写新的篇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扎实工作,甘于奉献,努力开创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体育学术繁荣、体育科技进步、体育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