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 桑绍悦
李静小档案:1973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静海县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天津市小语学会会员,天津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德育教师、基础教育教改积极分子;2008年获“双优杯”比赛语文学科市级一等奖,2010年在南京举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曾被全国教师基金委员会评为“教学优秀教师”,并荣获“国家教师基金教学贡献奖”,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誉为“优秀教师”称号。
一个个美称,像一串串珍珠,见证着李静的奋斗足迹;更像一串串音符,弹奏着华美的青春乐章。让我们摘取几粒珍珠,与李老师一同分享其中的甘美与幸福。
回顾初登讲台时课堂教学的情景,有两节课是那样刻骨铭心。李静说:“有一次准备上一节观摩课,当时自己正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能力。那天,讲的是《跳水》一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可就在引导学生质疑的环节上出现了冷场,本来情节紧张连贯的课文,学生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接受惯了‘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接受过质疑的训练,因此不知从何入手,从何思考。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原本后面精心设计的环节,也进行得很勉强,远不比前几次课做得‘精彩、热闹’。”“这是上了一节什么课呀,简直糟透了!”李静一连几天都觉得苦恼不堪。
慢慢冷静下来以后,她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思考与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李静认为,首先要保证时间,她有时一节课用15分钟让学生读书—质疑—相互启发—再质疑;其次要保证数量,保证每节课有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百的学生质疑并回答问题;最后要保证质量,对于感悟,只要学生想说就让他们说,完不成的教学任务就推到下节课。她回忆起讲《月光曲》一课的情景:“对课文3、4自然段的体会我没做太多设计,就是想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结果学生有问,有想,有说,一发而不可收。”从人物性格特点到环境渲染,从联系自身体验到想象人物心理,学生体会头头是道,兴味盎然。直到下课,还有学生追上来,“老师,我还体会到……”她微笑地看着学生们,听着他们发自心灵的感受,心里甜甜的。回到办公室,千言万语涌到笔端,她写下这样的感受:“这节课,没有学生再冷漠,没有学生再静坐,他们的思维在运转,情感在碰撞,这应该就是自主与合作。”在后来的教学中,李静把“自主创新”式教学与自己所承担的实验课题相融合,从“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目标教学研究”到如今的“创新教学”、“和谐教学”,最终形成了“读悟导学”的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2007年,李静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一起送课下乡,走遍了全县16个乡镇的小学,有时一周五天要走四个乡镇。那些日子她都是中午来不及回家,送课回来直奔学校,晚上再备转天送课的内容。有一次送课《纪昌学射》,课后带队的教研员张老师对这节课表示否定,并要求明天到另一所学校还讲这节课,但要有一个全新改变。她的心情一下子被打落到万丈深渊,又仿佛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下午,回到学校,她硬撑着完成了已堆积如山的工作。晚上回到家,一切家务收拾停当后,20:00开始重新备课。回想着讲课时的环节,回想着教研员的话,回想着近两周来送课的忙碌奔波,一股心酸涌上心头,眼泪夺眶而出。她强打精神重新解读课文,设计教学。这一次,仿佛灵感之神突然降临,李静很快就被文章的字里行间深深吸引,一次又一次地预设着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回答,自己仿佛已置身课堂,跟学生们进行着灵性的互动。这课,居然越备越兴奋,越备越激动。从教案到课件,都觉得满意了,看看表,已经凌晨2:00多了。一大早,她又精神抖擞地踏上了新的送课之路。这次的课堂精彩纷呈,一向不轻易表扬人的张老师微笑着说:“我就知道小李是有潜力的!”
经过数年磨炼,李静参加2004年和2006年“双优杯”教学竞赛均获县级一等奖,2006年被全国教师基金奖励委员会评为“教学优秀教师”并荣获“国家教师基金教学贡献奖”,她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其他受表彰教师一同分享了这一崇高的荣誉。2007年10月,李静接到县教研室通知准备参加2008年市级“双优课”比赛。消息像一股电流激荡着她的心扉,她欣喜,终于有机会进军天津市最具权威性的教学竞赛了;可担忧之情相随而至,能顺利通过比赛吗?这一喜一忧化作了她刻苦钻研的动力。每逢周六或周日,只要有时间,她就去书店搜集名师的精彩教学设计,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书店没有坐椅,每次她都是利用一个小小的台阶,或是垫一本旧书,一坐就是一下午,直到千家万户灯火通明。紧接着在教学实践中,她就会把所思所想融入其中,实验着那些新的模式,新的方法。
一提到比赛那天的情景,李静的情绪就有些激动了。她说:“那天我们早早来到比赛地点,按抽签的顺序,我是下午2:00的课。除了吃简单的午饭,我始终都在候课室备课。候课的选手一个个减少,而我是一遍遍思考、默念着自己的赛课。该上场了,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午后正是学生疲倦困顿的时段,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小游戏‘猜词’,所猜都是课文中的词语,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这样既调节了情绪,又渗透了词语的意思,让学生与文章拉近了感情,学生面对我这个陌生的老师也不再感到拘谨。我讲的是《我的小山村》一课。按照自己‘情感导学’的教学设计,我一步一步顺利地实施着教学环节:读题导入,启动情—整体感知,体验情—细读品味,蓄积情—情境美读,表达情—升华情感,抒发情。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深入感悟,尽情诵读,他们被小山村的美丽、淳朴、宁静所吸引,文章的语言和情感一次又一次荡涤着孩子们的心灵。他们不但读懂了文章的语言,还解读到了文字背后的内容与情感,深深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让人思维驰骋,浮想联翩。课尾,我与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如果你有忧愁和烦恼,请到我的小山村来;如果你的心灵有伤痕,请到我的小山村来;如果你要放飞你的灵魂,请到我的小山村来。’然后我请学生全体起立,向后转,我们一起向听课的教师们发出邀请:‘如果你有忧愁和烦恼,请到我的小山村来;如果你的心灵有伤痕,请到我的小山村来;如果你要放飞你的灵魂,请到我的小山村来。’学生整齐而洪亮的声音在整个赛场回响着,他们的身心似乎已经与‘我的小山村’融为一体。听课的教师无不为之鼓掌,这是肯定的掌声、支持的掌声、赞赏的掌声。随后我宣布下课,十几秒过去了,居然无人行动,直到我再次宣布下课,学生才回过神来,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课堂中,沉浸在‘我的小山村’里了。”
2009年10月,天津市教育学会举办了“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李静参加比赛夺得市级一等奖,之后被推荐参加全国比赛。2010年5月27日至29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南京举行。本次大赛分朗读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和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五部分。比赛过程紧张、激烈,李静充分发挥,最终摘得一等奖桂冠。
朗读能力是语言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比赛中她准确把握文章字词句的内涵意蕴,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思想感情和完美的语言技巧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语言素养。“写一手好字”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她在三分钟时间里写出的字端庄秀美、布局美观,表现出了深厚的写字功底。如果说,朗读和书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那么才艺展示则体现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李静表演的手语表演唱《感恩的心》,无论是悦耳动听的歌声,还是舒展优美的手语姿势,都给在场的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精彩表演的感染下,台下不少观众还随着哼唱起来,表演之后,观众热烈的掌声给予了她极大的肯定。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中,李静又为大家奉上了一堂极具特色的语文课。她上课自然、流畅,重视正字音,落实词语教学,加强反复朗读,一步步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产生心灵的互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在情感体验中感受文字魅力,显示出了较高的教学智慧。知识素养问答采用现场选题、答题、亮分的方法,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要求回答准确无误;主观题侧重考察选手对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式方法、学习效果等认知程度,她提纲挈领、抓住重点一一作答,听得评委们频频点头。
朗读、书写、才艺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及知识素养问答这五项比赛内容,考察了小学语文教师全方位的语文学科素养和语文教学素养,而李静很好地表现了自己从教10多年来所积淀的小学语文教师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展示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风采。国家级一等奖的桂冠着实叫人兴奋与欣喜,赛后的李静对怎样才能胜任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
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这些都是基本素养。朗读能力是语言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朗读就是为了传达文字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字词句的内涵意蕴,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赋予文字生命的活力。只有准确、朴实、自然的语言才最具感染力,也才能表现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语言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朗读来拉动教学,学生喜欢朗读了,也就爱上了语文课。
“写一手好字”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师的粉笔字要做到端庄秀美,字与字之间疏密有致,形断意连。写字其实就是在写你对文字的理解,写出自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教师字写得漂亮了,学生就会跟着学,这样就把学生的书写能力带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写字学知识,学做人,学生的文化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拥有扎实的文化底蕴,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化基础。基础从哪里来,就是读书,藏书,积累语言,积累知识。多读书,学的不仅是多方面的知识,还有作者的行文思路、表达技巧。积累多了,遇到课文才能读懂,读深,读透,也才能深入浅出地渗透给学生,你的课堂才能充满灵动,充满生命张力。一个爱读书的教师应该要培养学生乐于读书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浓浓的人文情怀。学生不仅读懂了文字表面的东西,更会被语言文字表达的意境所吸引,从而越来越喜欢读书。
李静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比如唱歌、跳舞、绘画、书法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们相信他也一定能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书和育人是教师工作天平上的两个砝码。李静教学优秀,班主任工作也突出。在担任班主任的16年里,她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班集体管理的理论与经验,两次参加天津市优秀班主任研修班,2006年7月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德育干部、优秀班主任培训班。通过学习,她懂得了爱要有法,导要有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班集体管理特色——爱的教育。对此,她是这样解读的:教师总谈热爱学生,但如何让学生也去爱,这才是时代所需要的。教育学生爱学习、爱校园、爱集体、爱师长、爱同学、爱环境……学校“六一”文艺汇演,班里的学生总是全员参加演出。她说:“人的童年阶段只经历一次,孩子们的节日每年只有一次。我不想让孩子们长大后回忆童年的节日时说:‘我过了六年的儿童节,当了六年的观众。’我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共同参与的荣耀。尽管荣誉有大有小,但重要的是人人体验活动过程,享受给集体带来荣誉的成功感。其实在排练和演出节目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用行动实践着‘我爱集体’。演出成功,学生会欢呼跳跃,他们感受到集体因自己的参与而获得荣誉,怎能不乐意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学习?”
为了实现班集体“大爱”的目标,李静以身作则,处处从细节着手,用一件件小事感染着学生。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小毅是她班上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他调皮、捣乱、欺负同学,打架对他来说更是“情理之事”。为了帮助他,李静不放过任何一个时机。一次,小毅偷偷地拿了同学的20元钱,几经周折后,李静找到了他。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他最终承认了。但他请求老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家长,望着他恳求的目光,李静答应了。晚上,回到家,想起这件事,李静觉得应该通知家长,求得家长的共同教育。于是,她拿起了电话。突然间,她又犹豫了,小毅恳求的目光好像在眼前晃动,毕竟已经答应了他啊!假如,教师失信了,明天小毅会怎样看教师,而自己又怎能为人师呢?她想,“要遵守自己的诺言”。于是,李静又放下了电话。第二天来到学校,从小毅的眼神和嘴角挂着的微笑中,李静仿佛感受到了小毅对她的信赖。从那儿以后,他不再打架,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离毕业还有两星期,各科教师都向小毅的家长反映他一贯不完成作业。一天下午,他背着书包,来到办公室,含着眼泪跟李静说:“爸爸不要我了,要送我到妈妈那去。李老师,我不想去妈妈那儿,我想跟着爷爷、奶奶……李老师,求求你,劝劝我爸爸吧!”说着,已泣不成声。面对那渴求的眼神,身为人母的李静怎能不心疼呢?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李静答应了他,一面劝他,一面给他家里打电话,再三劝说,家长才同意把他留下来,他这才含着眼泪去上课了。没料到第二天一早,小毅跑到办公室问李老师:“老师,我现在努力学习,还来得及吗?”李静惊喜地告诉他:“当然来得及,你很聪明,只要肯努力,我们大家都会爱你,都会帮你的。”从那儿以后,小毅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最终,以六科全优的成绩顺利升上初中。那天,小毅双手捧着录取通知书,不好意思地站在李静面前,从他的眼神中,李静似乎读懂了什么。由此,她更加坚信“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由于李静的“爱心管理”,她所带的班曾连续8年被评为镇级三好班集体,一次被评为县级三好班集体,两次被评为市级三好班集体。
无论是班集体管理,还是小学语文教学,李静可谓是硕果累累。做一个班主任不易,做一个语文教师不易,做一个新时期的优秀教师更不易。一路走来,李静颇多感受,“奋斗的过程,艰辛且沉醉;收获的滋味,甘甜且芳香”。让我们祝愿李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舞台上演绎出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