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邓 蕙 本刊特约记者 陈立芹
步入天津市河北区教育局,感到既熟悉又好奇。熟悉,是因为它和多年前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窄窄的院落,狭长的走廊,空间节省的办公室,采光不佳的房间……好奇,是很想探寻在这座楼里忙碌工作的人们,如何体会身边的变化,如何以一份不变的情怀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教育的变化有目共睹。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考试办法的改革,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弘扬,每一座城市都融入变化之中。以天津市为例,建设示范校,调整教育布局,进行新课程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和“未来教育家”……几乎每一年都有改革举措出台。全市各个区县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家都有拿手的“绝活儿”、夺目的亮点。把目光转向天津市河北区:全市第一所高中示范校——天津市第二中学就建在这里,如今更拥有了市级示范园5所、市一级园14所、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20所、高中示范校3所、全国民族教育示范校1所。17年前,河北区创造性地开设了“写字练习”课程,坚持至今,打造出以红星路小学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学校。这只是一个侧面,由此可以看出,河北区的教育者在默默耕耘的途中收获着精彩,他们不去过多地强调所谓历史“包袱”和“欠账”,而是以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做事,不变的是对教育的热爱,是对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感恩和回报之情。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以这份不变的情怀坚守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
天津市自2008年起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简称达标建设)以及全国自2009年开始打造的校舍安全工程,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既密切联系实际,满足现实需求,又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深刻把握教育发展进步的趋势,以广大师生的福祉为根本考量,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基。做好事,做实事,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这就是当代教育的“功”“利”观,也是河北区教育局刘颖霞局长在谈话中提到的“科学政绩观”的内核。“功”一方面指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指教育的实效,使教育的功能得到完整的发挥、使教育的实效得到充分的体现,是教育者应履行的神圣使命。“利”是指教育的服务性质和未来导向,教育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空话,教育面向未来也绝不是一句口号。无论是教育布局调整、达标建设,还是校舍安全工程、学前教育与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都离不开对教育“功”“利”观的正确理解和践行。
河北区历来重视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相继建成了第二中学、第十四中学、第五十七中学高中示范校,红光中学民族教育示范校等。但同时,达标建设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囿于历史原因,河北区的学校大部分集中在中山路、昆纬路周边等一些老城区,建昌道、新开河以北等地区学校偏少,不利于学生就近入学;在硬件水平上,近年来一直大力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但部分校舍、设备等基础设施水平还不是很高,有的学校的办学规模、建设水平与当代教育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有些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较为匮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河北区教育者并不回避问题和劣势,而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区委、区政府更是想方设法解决教育面临的实际困难,给政策,给资金,给土地,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河北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在全市达标建设之初,就对本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进行了专门研究,从政府的角度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
河北区教育布局调整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全区开发建设相结合。依据区域开发建设趋势和人口分布情况来完善学校布局。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尤其是对正在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原来的一些学校随着旧建筑的拆迁和居民的搬迁,有些也将同步拆迁或撤并;随着新建住宅区的开发,还将合理布设相应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尤其是优质高中校,达到相互匹配、适应、同步。二是与整合教育载体资源相结合。为了解决一些学校摆位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新建迁建一些学校设施,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利用好原有的资源。比如,有的中学腾出来摆放小学,小学的校舍资源用于改建新建幼儿园等。河北区的思路是,通过资源整合来促进布局调整,把没有发展前景的学校设施通过整合调整用好用活,把优质品牌学校通过整合调整做大做强。三是与学生对各阶段教育的需求相结合。在布局调整中充分考虑了教育设施周边学生的需求。以学前教育为例,加快新幼儿园的建设,特别是开发建设后的跟进。配齐社区配套幼儿园,整合小学资源,扩大幼儿园规模。通过布局调整,体现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以及教育均衡化、高水平发展的要求;突出优质品牌高中校的辐射作用,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效果。
在教育布局调整的基础上,河北区委、区政府切实重视达标建设工作,加强专题调研,摸清底数,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期分批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纳入改造计划;根据实际需求,将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的资金纳入每年的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确保到2012年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能通过全市的达标验收。根据人口分布的实际,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在河北区北部特别是铁东路、新开河等地区的学校建设。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切实落实学校“拆一建一“的原则,优先考虑教育用地和学校布局的需要,将教育用地留出、留足。加大对普通校、薄弱校的扶植力度,对这些学校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选派优秀干部、教师到这些学校任职、任教,提高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河北区教育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根据100条标准,制定达标建设的总体规划、阶段目标、实施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学措施,根据39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出批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以良好的心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完成达标建设任务。一是处理好迎检与创建现代化学校的关系。“即使通过了现代化学校的达标验收,也还有对达标建设成果的巩固和提高的任务,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搞好现代化学校的创建。”河北区教育者如是说。二是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在关注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建设,包括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教学、体育、艺术、卫生等工作,增强学校的软实力,实现内涵发展。三是处理好达标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的关系。河北区把达标建设工作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有效地推进学校现代化,提高学校竞争力。另据介绍,2011年,河北区将正式启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2009年起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是国家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河北区在确保校舍安全方面,做好三件事。一是确保校舍建筑设施牢固。针对一些校舍使用年限过长的问题,河北区在加固改造过程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能够加固改造的要加固改造好,加固改造后也实现不了稳固安全的,进行重建。一方面,对于正在加固改造的老校舍,按照国家、市里的一系列硬性要求,把好招标、规划、施工、验收等各个关口,切实消除建筑上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于新建校区、校舍,精细地进行规划设计,避开主干道和人流密集区域,消除将来可能发生的交通等安全隐患;高质量地监理施工,保证比普通住宅、商业设施更牢固,更有安全保障。二是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完备。坚持高标准、封闭式管理,配齐安保人员,经常不断地排查整改教学设施、食品卫生等各类安全隐患;完善各项应急避险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确保不发生各类责任、伤害事故。三是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着力从技防设施建设、保安配备、出租户清理、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狠抓落实。区教育局为每所学校安装了监控视频设备,实现对各校的远程监控;每个单位至少聘用2名保安人员,全区共聘用保安人员155人。
经过布局调整、达标建设、校舍安全等工作,河北区教育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十一五”期间,通过调整、新建等方式,撤销了规模较小、校舍陈旧的学校12所。全区幼儿园调整至15所,小学调整至24所,中学调整至22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至2所。“十一五”期间,投入专项资金1.2亿元,加强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对联合供热入网及5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更新改造了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馆,更新补充实验仪器、音体美卫器材、图书、课桌椅等教育技术装备。中小学相继建成数字化校园网,实现了以光纤接入为主的“校校通”工程。新增计算机2200台、信息技术教室17间、多媒体教室300间、图书22万册,更新15000余套课桌椅,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河北区共有20所学校通过了达标建设验收,推动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一些偏远校、薄弱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任务,加固面积2万多平方米,居市内六区前列,涉及6所学校8栋教学楼,惠及6000余名师生,抗震加固工作与校舍功能提升和达标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加固一所、提升一所、达标一所的目标。各类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2.3%,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障儿童少年受教育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初中教育完成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2011年3月11日,河北区召开了2011年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河北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4个“三年行动计划”,即2011年-2013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普通高中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会议提出三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建设高标准的教育设施和校园环境;二是切实加强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三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其中,队伍建设是核心,引领广大干部教师履行职责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河北区教育局党委以“推进改革促发展,打造教育创名区,教书育人做楷模,服务发展争先锋”为主题,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建设一支年富力强、战斗力强、敢打必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逐步建立健全了包括选拔交流、任用管理、监督考核等一系列机制和制度,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统揽全局、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的能力;利用党政“一把手”会、中心组学习、假期领导干部研讨班等时间,聘请高层次专家对干部开展各种培训,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党员干部的科学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教学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原则。河北区教育局党委进一步加大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力争使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有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努力调动全体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三个作用”。即:抓好干部、党员和申请入党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自2009年暑假开始,河北区教育局在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对校(园)级干部进行了大规模培训,并与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学院合作,通过互联网对校(园)级干部进行了管理、业务等方面知识的全方位培训;组织45岁以下青年“一把手”培训班,聘请老局长和专家对年轻干部进行管理能力、管理素养、管理知识、表达能力的培训;组织专门的涉及组织、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业务培训,特别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方面的培训,强化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保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履职安全。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行干部交流、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仅2009年4月至今就有50名干部交流任职,机关干部中有4人下基层任职。
大力培养年轻干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为此,河北区教育局抓实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艰苦的工作,使各个领导班子形成一个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二是抓住布局调整、干部流动、自然减员等有利时机,优先配置年轻干部;三是针对班子中没有年轻干部又难以产生的情况,通过干部交流调剂解决;四是选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础条件差、相对薄弱的学校任职;五是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大胆使用,破格提拔;六是发挥名校、名园优势,积极培养输送优秀年轻干部;七是继续实行年轻干部见习督导制度;八是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真正得到了提拔和重用,调动了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系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河北区教育局把建设一支重师德、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要求,提高师德标准,深化师德建设,广泛开展了“十禁、十忌、十提倡”活动。即:“教师应禁止的十条行为、应忌讳的十种语言和应提倡的十个做法”,其中“十禁”和“十忌”是教师言行的最底线,也是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违犯;“十提倡”则是向广大教师提出的较高目标和较高层次的师德标准。“十禁”的具体内容为:一禁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二禁按学习成绩排名次、排座次,侮辱学生人格;三禁乱收费,乱订、乱发教辅资料;四禁以教牟利,向学生推销商品;五禁训斥、指责或侮辱学生家长;六禁利用任何形式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七禁在上班时间酗酒、打麻将及上课时衣冠不整、接打电话、接待来人;八禁在上班时间从事第二职业或未经学校同意在其他教育机构代课;九禁无教案上课;十禁随意停课及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批准的集会和其他商业性活动。“十忌”的具体内容是:一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忌三心二意、好高骛远;二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忌拉帮结伙、阳奉阴违;三要顾全大局、互谅互让,忌争名夺利、沽名钓誉;四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忌虚夸浮躁、敷衍了事;五要以身作则、公正无私,忌言行不一、偏向歧视;六要谦逊严谨、见贤思齐,忌固执粗心、傲慢自负;七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忌狂妄放任、自由散漫;八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九要举止文明、为人师表,忌行为粗俗、污言秽语;十要衣着得体、仪表端庄,忌奇装异服、浓妆艳抹。“十提倡”的具体内容为:提倡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反对不务正业;提倡廉洁从教、乐于奉献,反对以教谋私;提倡因材施教、革新教法,反对因循守旧;提倡关爱学生、循循善诱,反对简单粗暴;提倡依法执教、以身立教,反对以罚代教;提倡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反对敷衍塞责;提倡开拓进取、勤奋自强,反对墨守成规;提倡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反对夜郎自大;提倡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反对指责训斥;提倡语言文明、举止大方,反对粗鲁庸俗。
为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河北区于2006年启动了名师工程,每两年评选一届名教师,以充分发挥名特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目前共评选出三届河北区名教师29名。完善名师工作职责,开展名师献课巡讲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完善学科带头人的管理考评机制,真正起到学科引领作用;加大名特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名特教师后备人才库,成立名特教师培养专家组,加强对名特教师、骨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定向培养;建立制度、待遇留人与人才引进的机制,不断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中锻炼教师队伍。2010年是“河北区教学质量年”。中学高效课堂初显成效:第五十七中学修订了“常态有效课评价标准”、“优质课评价标准”、“说课评价标准”等,每周随机设立一天为教学开放日;第七十八中学采用“两案合一,导学实学”的教学模式,贴近学生实际,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十四中学开展了类别、数量空前的做课活动,该校教师获得全国做课、说课大赛一等奖;第五十三中学“愉快学习、健康成长”教学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学以“有效管理促高效教学”为抓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黄纬路小学立足校情,归纳总结影响课堂教学高效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实验小学关注课堂,关注教师,关注特色作业,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昆纬路第一小学倡导“多元研讨、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的学习模式,开辟网上教育论坛,开展“团队解读”等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育婴里小学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初步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研究文化。各高中校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第二中学开设了60余门选修课,深受学生喜爱;第十四中学实施走班制课改实验;美术中学的沙画课、纸蜡染等13门校本课程,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初中校也具备了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都至少开设了1门校本课程。进一步彰显区域课程特色:“写字练习”课程在管理上更加严格规范,进一步落实《写字练习纲要》,加强专项检查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在全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借力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精进,在天津市第七届中学“双优课”评比中,河北区有31节课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市位列前三名;第十四中学教师杨菲获全国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汇森中学教师李梅获全国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教育是一片热土,它不仅是教育者“热”爱的事业,也是全社会重视的“热”点。有数据显示,教师、学生数量已占到天津市人口总数的近六分之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在关心着教育,审视着教育,评判着教育。这对教育者来说,是一种压力,更是一份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走素质教育的道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和重托,也必将成为教育者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要求。
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这种说法或许失之偏颇,但也值得我们思考。多年来,素质教育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全面发展”四个字,也有教育者进一步把它延伸为“全面、全员、全程、全息”的概念。虽然说法不一,但无疑素质教育的科学性正体现在对人一生的幸福感有所增益的层面上。教育者所应做的,不就是使学生感到幸福、体验快乐、收获精彩吗?当你用素质教育这把尺子去衡量河北区的教育,你会发现,它是丰富而不单一、生动而不呆板的。给学生一支“万花筒”,他们会以纯真灿烂的笑容回馈于你。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河北区教育者力求做到养成教育活动系列化与管理精细化,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每学期确立一个行为习惯训练的重点,强化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求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好工作。如:第二中学以“争做文明二中人”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环保、感恩教育;金沙江路小学编印文明礼仪教材,设计教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训练,开展征文比赛和“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金钟小学把“交谈礼仪”、“校园礼仪”等编成《小学生仪表礼仪三字歌》,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红光中学将文明礼仪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细化礼仪,落实行动。近两年,有3所学校和3名学生分别被评为天津市“学雷锋、树美德、做新人”优秀集体和优秀学生;第四十八中学马爱明被评为天津市自强学生标兵,有10名中小学生被评为天津市自强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的一个焦点,源于我国部分中小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河北区教育局较早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经验得到天津市文明办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市推广。早在1999年3月,河北区就推出了第二中学、第七十九中学、美术中学、五号路小学4个典型。第二中学、第七十九中学作为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协会的实验基地,在“德育-心育协同教育模式”的专题研究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五号路小学参与了国家级重点课题“儿童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及实证研究”和天津市规划课题“小学生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北区鼓励各学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大批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规划,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工作。第七十八中学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确定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总体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人际关系”、“男女同学的交往”等方面的心理辅导。除了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外,有的学校还在自办的“家庭教育报”上开设“心理健康”栏目,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的授课计划中。有的小学设立了“温馨小屋”,房间布置极富儿童特色,咨询方式适合儿童心理,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被称为“说心里话的地方”。河北区教育局与区计生委配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学开展了“国际青春健康项目”试点研究,并确立了“三结合”的教育策略,即:道德规范教育与中学德育规程的实施相结合,“国际青春健康项目”培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生主体参与与教师科学辅导相结合,收到了显著效果。近年来,河北区继续落实市教委《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和持证上岗的几点意见》,规范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建设,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评估。每年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C类培训班。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天津市心理咨询教师培训班和中学心理健康专项培训班的学习。建立区、校两级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咨询教师由区教科室和基层学校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落实了持证上岗制度,条件好的学校如第二中学还建立了心理健康中心,有的学校在校园网开设了“心理家园”、“心理信箱”专栏,学生通过手机短信和网上交流的方式向心理教师进行咨询。经过十多年的工作实践,河北区总结出这样的经验: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培养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的骨干队伍,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强调理论学习、注重实践研究,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和源泉。2009年,第二中学、红光中学、美术中学、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被评为“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
从1985年至今,河北区利用丰富的革命遗址、历史遗迹,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开展持续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明显效果。2005年4月,河北区举办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年回顾纪念活动,并决定把每年的清明节至五四青年节这段时间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国庆节前一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周”。河北区坚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利用觉悟社旧址纪念馆,组织青少年开展“寻历史足迹,做新世纪主人”活动;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共建和谐社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热爱家乡、建设河北”等教育实践活动。采取挂钩形式,开展持续性的教育活动。该区各单位和学校共建,选择革命先辈的名字命名先进集体,作为一种荣誉,让这个集体与相关基地挂钩,一起开展活动。如:以江震寰烈士的名字命名的第二中学“江震寰团支部”,以觉悟社成员周恩来、邓颖超的代号谐音命名的美术中学“逸豪班”、“伍豪班”等。坚持“与时俱进”、“史为今用”,挖掘和丰富基地的教育内涵,陆续建立了“人生价值观教育基地”、“成才报国教育基地”等8处专题教育基地,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常抓常新。2009年,开展了以“庆建国六十华诞,展当代师生风采”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河北区按照“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科技教育工作。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水平细化工作目标;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管理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强化各项工作的落实。将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作为督导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区少年宫定期组织科技辅导员培训,通过专家讲座、交流经验、外出学访等形式,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区教研室设置专职教研员,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研训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使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讲座和科普知识竞赛,将“三模一电”竞赛活动常态化、大众化,形成新的亮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青少年科学探究体验展示”活动。积极开发科学素质教育资源,结合达标建设工作,创建科技特色学校,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表彰工作,区教育局每两年表彰为科技教育做出成绩的先进个人和单位,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教育发展。近三年,河北区青少年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在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8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51个。区教育局连续六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2009年,兴华小学被命名为国家级科技教育示范单位。
河北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以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红光中学为龙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创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不同学段确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样本校,构建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市、区、校三级管理和行政管理与教科研工作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与民族工作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管理模式。制定了河北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实施方案,坚持专项教育与相关学科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2010年5月,第十四中学承接了新疆“和田高中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精心安排、挑选骨干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配备了经验丰富、感情细腻、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和田高中班”的学生表示,学校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让他们感觉如同在家乡一样,深切地体会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他们一定会把握好在天津读书的机会,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回报天津师生的深情厚谊。
河北区教育局还重点加强了德育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德育科研,加强政治方向教育,高中学生青年党校的建设经验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开办学生“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参与法制常识考核;强调环境育人,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主题教育活动;重视家庭教育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宣传家教思想,普及家教知识,促进“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艺术教育和体育工作形成特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抓手;关注弱势群体,在早期特殊教育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残疾儿童青少年带来了希望……
河北区教育局局长刘颖霞有过基层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身为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又和学校的管理者有所区别,除了对教育在感情上认同和流程上熟悉外,还要有正确的大局观、政绩观,勤政、廉政、问政于民、科学施政,以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总体进步。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说的就是一个“行”字,行成于思,思而后行,言而有信,行胜于言。我们与刘局长的对话,实质就是在探讨“言”“行”“思”的融合之道。
记者:我们了解到,年度评估和总结是河北区教育局的常规工作,坚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局长,请您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
刘颖霞:年度教育质量评估是我局一项常规工作。自2005年起,我们确立了每三年进行评估总结的工作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基层单位依据各自情况制定三年自主发展规划;评估方法及手段重在发展性评价,采用“一把尺子”与“多把尺子”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幼儿园的共同发展;调动学校、幼儿园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之形成彼此各异的办学风格和特色。2010年,我们对原来的评估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了新的评估方案。新方案将每年的教育质量评估与三年一轮的学校、幼儿园自主发展评估和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相结合,既突出全局的重点工作,又关注到评估的综合性和发展性;既考虑定量评价,又注重定性评价,教育质量评估是定量评价,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是定性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使评估更加全面,更具可操作性;既相对全面地做好对基层校的评估工作,又切实减轻基层校的负担,在不影响评估效果的情况下,评估科室由原来的14个减少为6个,评估内容、项目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基层单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还将“创新解难成功评价”纳入新的督导评估方案中,作为教育质量评估的一部分,目的是促进基层单位在管理工作中创新思路与招法,切实解决制约办学的实际问题,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河北区教育局局长 刘颖霞
记者:干部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听说我们来之前,您和侯颀书记深入交流了干部工作。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河北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
刘颖霞: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近期有几项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干部培训工作。以提高干部责任意识为中心,在讲座式培训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政治理论、组织纪律、岗位能力等方面组织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交流学访活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借鉴去年开办的“中小学中青年校长培训班”模式,继续对幼儿园全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题培训。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深化集中理论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全力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组工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积极营造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工作氛围。三是落实《干部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3年)》。四是深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意识、责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强化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廉洁自律方面的教育和监督。五是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充实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监督、激励和导向作用。今年将把老干部管理工作、援疆援藏等政治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加大对群众认可度低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
记者:我们了解到,河北区特别关注特困家庭的学生,从区委、区政府到教育系统各部门、各学校,都对特困学生群体予以帮助和扶持,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特困学生群体中的自强自立典型,比如:河北区召开2010年助学扶困大会、开展“自强少年”评选活动等。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大会的有关情况,另外,您在会上对受助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希望呢?
刘颖霞:2010年1月30日,我局与河北区团委、区慈善协会共同主持召开了2010年助学扶困大会。区政府副区长于连会出席会议,区慈善协会、区民政局、区教育局、河北区团委主要领导及全区800名家庭困难的受助学生参加了大会。会上,800名学生得到了每人500元、共计40万元助学扶困款的资助。自2004年以来,我区连续7年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助学扶困,截至此次大会时,1850名学生得到帮助,累计受助总额达92.5万元。目的是通过此类活动,延伸社会各界爱心的辐射范围,帮助更多贫困学生解决困难。我在会上讲到,希望同学们面对现实,选择坚强;面对关爱,常怀感恩;面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他们在磨砺中成长,在磨难中崛起,在困境中奋进,把眼前暂时的困苦当作一种财富,学会感恩,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记者:我们大致浏览了河北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局外人也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深思熟虑和奋斗激情。请您为我们描绘一下河北区教育未来5年发展的美好蓝图吧。
刘颖霞:好的。希望大家不吝赐教,为我区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今后五年,我们将按照“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夯实基础、提升质量,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为目标,以提升教育品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为重点,以培育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为载体,实现河北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科学发展。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把开放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彰显特色作为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把提升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经过努力,争取到2015年年底,实现教育发展的“五个提升”和教育发展的“十化”目标。“五个提升”的具体内容是:在规范管理上提升标准,在教学质量上提升水平,在队伍建设上提升素质,在办学条件上提升档次,在特色发展上提升品质。“十化”目标的具体内容是:教育思想现代化、区域教育均衡化、学校布局科学化、办学行为规范化、学校办学特色化、教师成长专业化、干部队伍专家化、学生发展全面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教育手段信息化。
记者:谢谢您的介绍,这一系列宏伟的目标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确实鼓舞人心。刚才您的几位同事提到了您在这次区教育局信息发布会上的讲话,其中对教育同行提出了几点要求,他们感到深受启发,您能否为我们“回放”一下?
刘颖霞:我们两个月左右召开一次局里的信息发布会,会上各科室汇报近期工作,我针对大家的发言提点想法和建议。最近一次信息发布会上,我谈到,教育者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人员,要做到八个方面,愿与大家共勉:一是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状态;二是要有促进发展的工作能力,成为行家里手,讲究管理艺术;三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对事,真诚对人,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四是要有攻坚克难的招法,善于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五是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六是要有追求团结的愿望和行动;七是要抓住契机,借势发展;八是要善于捕捉信息,宣传树立典型,学习先进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局与北辰区教育局签署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书,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就是两区相互借鉴经验、实现共赢的重要举措。
记者:信息发布会是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平台,您提出的几点建议很有实际意义,相信读者也会深有感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请您介绍一下河北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相关经验。
刘颖霞:我们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按照时代的要求做好党建工作。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带头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本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学校依法治校,推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二是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加强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完善制度,进一步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管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加强领导,求真务实。以方法创新带动党建工作提升;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统筹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切实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善学习、勤思考、多实践。中国人民90年来的奋斗与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我们将继续加强党的建设,拼搏进取,不懈奋斗,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