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及监测管理现状研究

2011-03-17 20:30于浩毅汪晓赞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体质青少年

于浩毅,汪晓赞

1 研究背景

青少年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未来国民体质的坚实基础。因此,他们的体质健康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建国之初的1950年和1951年,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薄弱的状况,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仑,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1]。1979年5月15日至5月22日,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在扬州召开的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指导思想,怎样更快更好的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了与会学者的共同关注点,这次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后怎样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探索之路[2]。党的十六大把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并列为我们民族的“三大素质”,并提出要“明显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建设目标。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体育工作一定要把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关键,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对科技的掌握,要想保持国家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强健的青少年主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2 研究现状

2.1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从1985年开始,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共同组织五次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查的结果让国人吃惊:近20年,除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外,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都在持续下降。肥胖率比五年前增长了一倍,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甚至高达83%[3]。

《对全国青少年学生1985年至2000年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一文中,通过1985年、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对中国汉族7—19岁城乡男、女学生共50 467人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985年至2000年间7—19岁学生身高、体重呈现正增长趋势,15年间,学生生理机能发育水平表现为安静时脉搏均值呈现上升趋势,而肺活量平均值为下降趋势。15年间城乡学生身体素质表现为:速度素质平均值无显著变化,爆发力素质为负增长,女生腹肌均为正增长,7—12岁耐力下降。13—19岁男、女生耐力、柔韧性素质均呈下降趋势[4]。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共调研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个民族的6—22岁的大、中、小学生共383 216人,结果显示: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握力水平提高,低血红蛋白等常见病检出率继续下降。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1)肺活量水平呈下降趋势;(2)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3)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4)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本次调研结果还显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汉族学生基本一致[5]。

李静、马军在《1995年与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一文中,利用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及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原始数据,对七年间城乡男女青少年学生形态、机能、营养、视力、贫血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七年间青少年学生形态指标显著增长,机能素质指标有所下降,营养及贫血状况有所改善,视力却居高不下[6]。

王玉霞在《对青少年体质素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指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总体向好,但问题依然突出:形态指标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发育速度重新加快;机能指标发育水平有所下降,发育速度相对降低;中学生素质指标发育水平降多升少,总体下滑[7]。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中指出,2000年至2005年期间,从总体趋势上看,我国汉族城乡学生7—18岁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5年与2000年相比,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50米跑成绩、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素质均有所下降。7—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另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上升,且有随年龄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的趋势[8]。

由此可见,近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正向发展,而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机能素质除少部分在短时间内出现正向增长外,大部分青少年学生呈现下滑趋势,超重与肥胖学生越来越多,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从大局观考虑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多种因素,站在新世纪的起点着手各项措施不断推动健康促进计划进一步的实施。

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青少年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其健康状况更是备受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以此推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较之以前应该有很大的发展,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何在?对此问题的分析大都提及学校、家庭生活的影响及学生自身认识程度的发展[1,5]。“青少年”是人生的特定角色阶段,学校和家庭构成其主要活动场所,笔者认为对于体质健康状况的认识不够或者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采取相关措施,是这个“影响”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2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管理现状

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措施。同时,为了及时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健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发布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的建立,有利于深入研究中国学生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变化趋势;建立经常性的学生体质监测体系,更新检测指标,更能敏感地反映青少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趋势,其反馈监测结果,能为政府部门制定学校卫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除建立了监测网络的组成与管理体系,还制定了监测网络的实施方案与工作细则,并建立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目的是检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及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由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学校组成。2002年和2004年分别对全国约18万学生实施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9]。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宏观的反应当前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但对于学生自身健康行为的推动似乎“鞭长莫及”,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也只是淹没在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这一趋势的大潮中,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清晰直观看到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负向变化。因此,是否可以开发基于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面向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评价系统?笔者认为值得思考。

3 讨论与分析

3.1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相关评价软件的研究

1999年《体育科学》杂志刊登的《学生体质数据储存和分析软件设计的研究》(吴锐创)一文中,通过分析体质调研的资料、数据分析方法存在问题,归纳和总结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确立“学生体质数据库系统”逻辑模型,并研究设计了“学生体质数据储存和分析软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应用效果显示:既方便反映体质现状,又能深入体质本质研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0]。时松和、娄晓民等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介绍了其自行研制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包括:数据录入、系统维护、统计分析和报表打印。并对河南省1995年51 728名,2000年56 048名学生的体质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程序使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充和修改,系统使用灵活方便、操作简单、数据处理速度快、易于推广和普及[11]。

随着电子竞技游戏的普及,基于电子竞技游戏模式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基于C/S模式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分析管理系统》和《C/S与B/S混合模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设计》分别设计介绍了其设计的系统模块结构、实现的功能及模块划分、系统的优势和应用环境,认为此系统的开发可以增强数据处理的客观性,节省人力,具体完整的反应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使学生健康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12,13]。

吴嘉玲、平越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体质监测与训导实验室建设与利用》一文中,针对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缺乏有效利用,教师没有进行体质健康研究的平台,教学改革的成果无法进行科学的验证的现象,提出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体质监测与训导实验室”。该实验室包括四个模块:学生健康管理模块、学生体质测试与监测模块、学生体质训导模块和生命教育模块,具有监测学生体质状况发展动态、为改善学生体质提供研究平台、为学生及职工提供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14]。

杜小安、朱斌提出构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其框架体系包括搭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加强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重点干预。借助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从健康教育、体质健康咨询指导、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和强化公共体育课堂干预四个方面进行干预[15]。

《某部知己健康管理结果调查分析》文中以知己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指导软件对年度体检干部进行全面评估,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筛选出部分体质量超标、患糖尿病或“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干部,利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系统管理软件和知己能量监测仪监测、分析、量化个人的饮食和运动,并做病情追踪管理。结果管理后参与人员的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血压等指标明显改善,血脂、血糖等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参与者对该健康管理模式给予充分肯定[16]。

由上可知,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进行监测管理早在十年前就已提出,并对相关的系统设计进行论证,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基于网络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评价软件的研究日益增多,有些管理系统投入使用,效果显著。这提供给我们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及加强体质健康监测管理工作一个新的思考点: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的基础上,研发针对于某地区某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的系列评价工具。

3.2 开发区域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评价软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测试项目多、数据繁杂,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以省市为单位上报后,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状况不能及时具体地反馈给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测试数据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师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了解和把握,只有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质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并有针对性的开出处方化的课外锻炼计划。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作者介绍了开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系统》的目的、设计过程和关键技术,并用此系统对有关单位的测试数据进行成绩评定和数据处理,同时将测试数据与其他省市地区、全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系统的效度,实验证明,效果良好[18]。《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咨询系统的研制与实践》一文中提到,要全面贯彻与落实《标准》的实施,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标准》的软件化。《标准》软件系统除了有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测试、评分与评价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的诊断、咨询与处方功能。软件系统的网络化功能是《标准》实施的必由之路。建议健康咨询是《标准》实施的最终目的,要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对全民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有效地监控,就必须将《标准》软件化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将所有的软件系统网络化[19]。《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一文中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标准》中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指标体系进行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根据《标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设计制作了“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其实用价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本“评价模型”对学生个体进行定量评价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其设计思想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运用本模型可对学生个体或群体进行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及灵敏性,且简便易行[20]。这些研究对于研制区域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起到了很好的向导作用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3 研制区域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评价软件的目的和意义

3.3.1加大体质测试管理力度,促使测试数据转化为及时行动地区学校性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允许相关领导、体育教师和家长、学生自己都参与到体质健康的监测管理之中,实现多方管理,加大了管理力度;提供各监管方的登录平台,体育教师、家长可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学生自己也能及时获得有关自身体质测试的成绩和一些处方化的身体锻炼建议。让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直视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事实,促使调研数据及时转化为相应的行动。

3.3.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对于自身体质健康的管理能力区域性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也为学校体育教师提供了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平台,使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之更好的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服务。在此网络平台中,青少年学生作为自身体质健康素质监管方中的一员,可以直接参与到自身体质状况的评价和管理之中,不仅从小培养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其对健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自身体质健康的监管能力。

3.3.3能够有效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构建体育教师和家长、学生三方互动体系学校是青少年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但课余的家庭生活也是对其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区域性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让家长切实成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管者,及时获得有关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结果分析资料,以便有方向性的在课余时间监督指导学生。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互动体系,以内外因结合的方式来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1)最近五次的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素质不断增长,但身体机能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2)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体育锻炼不足以及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加大等原因,没有及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转化为相关的实际行动来提升学生的健康促进意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相继研发设计出了一些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评价软件,有些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效果显著。可以以此为契机研发区域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以具体到学生个人的监测力度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4)区域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的研制以调查分析为基础,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地区学校在当前青少年健康发展及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获得系统研制开发的前期数据资料。

(5)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该系统软件分析的学生体质数据资料可以在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或较少,以更能反映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目的。

[1] 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83~85.

[2] 孟凡涛,王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回顾展望[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2):28~30.

[3] 何志文,陈玮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4):3~4.

[4] 张勇,王丽.对全国青少年学生1985~2000年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5):24~26.

[5]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6~8.

[6] 李静,马军.1995年与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59~960.

[7] 王玉霞.对青少年体质素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51):173~174.

[8] 侯乐荣,张艺宏,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1):102~105.

[9]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网络研究与建立”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5~7.

[10] 吴锐创.学生体质数据储存和分析软件设计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1):36~38.

[11] 时松和,娄晓民,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7(4):509~511.

[12] 刘振华,何丕廉.C/S与B/S混合模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1):98~100.

[13] 陈斌.基于C/S模式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分析管理系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35(5):592~594.

[14] 吴嘉玲,平越.网络环境下学生体质监测与训导实验室建设与利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48~150.

[15] 杜小安,朱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与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91~94.

[16] 肖杨,张磊,等.某部知己健康管理结果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28(3):201~201.

[17] 李征,刘莉.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139~141.

[18] 毛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225~228.

[19] 梁建秀,周艳明,等.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咨询系统的研制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72~1374.

[20] 万琼.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129~131.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