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一盏也醉人
——紫砂壶与茶文化

2011-03-17 15:07冯洪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品茗沸水泡茶

冯洪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清茶一盏也醉人
——紫砂壶与茶文化

冯洪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茶,亦庄亦谐,亦雅亦俗,或是清冽宜人,或是香馨高爽。水柱倾而下,杯中叶飘摇,茶香徐徐四溢,浸润历史的黄页,迷了魏晋,夺了唐宋。古人品茗论道,煮茶听琴,既是体味人生苦乐,也是悟得茶中真味。

紫砂壶;茶文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茶品茗是一门综合艺术。随着不同时代的饮茶方法和习惯的改变,陶瓷制作工艺水平的日益精进,国人对茶具的选择也越来越讲究:一是力求有助于提高茶味中的色、香、味,保全茶的本性;二是力求古雅精致,有文化品位,有审美价值。

实用与观赏功能两相宜的宜兴紫砂壶就是中国茶具中表现茶文化的一个完美典范。

紫砂壶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问。它“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用来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烫气,而且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紫砂壶身的雕刻集我国金石、绘画、诗词和其它文学艺术于一体,壶身造型取材于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变幻逼真,色彩淳朴古雅,使用越久越发光润泽亮,令人难以释怀,泡出之茶也越醇香芳雅,甚至空壶之中注入沸水也生出清幽之香,世人称誉:“世间茶具称为首”,“价胜金玉”。无论从其精美的制作工艺还是其丰富的文化内蕴来看,紫砂壶作为我国优质茶具的杰出代表都是名至实归。

一、紫砂壶宜泡茶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紫砂壶透气性能也比其他茶壶优越,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也相当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二、紫砂壶饮茶的悠久历史

宜兴远在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陶。宜兴鼎蜀镇窑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大量生产陶器。近年来在文物普查中,考古学家陆续在宜兴的鼎蜀、张诸和杨巷等地发现的大量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氏族社会,这里的先民就开始从事农业和制陶业劳动。在归径乡的南唐村,骆驼墩,邮堂乡的西溪村先后发现了距今5000—6000年的原始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址上,与石器一起出土的有大量的夹砂土陶,泥质红陶,白衣黑陶和灰陶的碎片,器皿的成型方法基本上是手制,也有轮制的,较晚的泥质红陶上面,可看到简单的方格纹。

在宜兴的杨巷、鼎蜀、张泽、新芳等地的父系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批古陶器,其中有完整的红陶鼎,大部分为日用器皿,造型多样。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土窑址的发现,证实了宜兴紫砂宋代已有。《宜兴羊角山古窑地调查演示文稿》所下的结论为:“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认为宜兴紫砂器已获当时嗜好饮茶风尚文人的称颂。宜兴紫砂壶到底源于何时?确切的起始年限有待考证。但几千年制陶历史和当地先民的长期好茶的浓烈氛围无疑是紫砂壶得以萌芽、发展乃至兴旺的最坚实土壤。

三、茶文化发展的时代诉求

喝茶与品茶有很大区别。喝茶者消食解渴、提神去乏,注重的是茶自身所包含的物质功能和保健作用。品茶者,则不仅注重品评鉴赏茶的色、香、味,还要求精细的艺术操作技巧和品茗的良好意境。在现在日益发达的城市中,因为繁华喧闹并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环境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开始对安逸闲适的生活产生了向往,而品茗就是惬意生活的表现之一,从而推动了一部分的紫砂壶和茶文化的发展繁衍。

紫砂壶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茶文化大环境陶冶下的突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变革的必然产物。

[1]《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徐秀棠、李昌鸿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版

[2]《紫砂茶壶》李英豪香港博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版

[3]《中国宜兴紫砂现代名人作品锦集》香港华萃有限公司1991年版

猜你喜欢
品茗沸水泡茶
品茗
保温杯泡茶太久会让人中毒?
沸水浴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5种元素
鲸鱼”泡茶器等
Sim Sim
治毛囊炎
像鸡蛋一样面对沸水
岁月如歌 品茗知味
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安溪寿星爱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