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书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高血压科,河南郑州 450004)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病因是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致心悸、心痛。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2009年 3月—2010年 6月,笔者采用冠心止痛贴加生物灯照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在本院高血压科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平均(61.23± 6.74)岁;病程平均 (5.62±2.03)年。对照组40例,男 21例,女 19例;年龄平均 (58.72±7.26)岁;病程平均(5.78±1.95)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拟订。
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年龄在 18~65岁之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状腺功能亢进、颈椎病、胆心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疾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未按规定用药者;试验观察中自然脱落者;实验过程中使用其他药物而无法判定疗效者;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或安全性者。
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如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物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止痛贴和生物灯照射。冠心止痛贴药物组成:乳香 10 g,木香15 g,檀香10 g,丹参30 g,川芎30 g,红花10 g,冰片2 g(另包)。以上药物过120目筛(由院制剂室提供)储存于瓶中。穴位贴敷方法:患者取卧位,将药捏成5 g/丸,置于6 cm×4 cm大小胶布中心,贴在膻中穴,冠心止痛贴每次贴敷12 h,1次/d。将生物灯(产品名为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商品名为中芝生物灯,重庆中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预热20min后,调整治疗头位置,使治疗板处于正对药贴上方20~30 cm处,每次照射30m in,1次/d。
2组均以 4周为 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观察实验过程中 2组患者心绞痛程度及发作频率,心电图缺血状态的改变情况及硝酸甘油用量停减情况。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
参照参考文献[3]标准拟订。显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 2级,原为Ⅰ、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也基本不出现心绞痛);非劳力型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基本不用硝酸甘油。改善: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 1级,硝酸甘油减用 1/2以上,原为Ⅰ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减少1/2以上。基本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者。加重:疼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或心绞痛升级,硝酸甘油用量增加。
参照参考文献[3]标准拟订。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改善:休息心电图ST段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改变:休息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改善标准者。加重:休息时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平坦T波变为倒置。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BZ_139_2138_999_2156_1045)±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4.65,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对比
见表2。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心电图疗效对比
2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和三大常规,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变化。治疗组有 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轻度潮红、瘙痒,能耐受,余无明显副作用。
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造成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疼痛,如不及时治疗,有致心肌梗死之危险,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当责之于“血瘀寒凝”,故活血化瘀、辛温开窍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以内服药物为主治疗外,还常采用内病外治法。内病外治是中医传统的疗疾方式,清代吴师机著的《理渝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其效果相似”。其强调了内治与外治原理的一致性,并指出外贴膏药与内服药有“殊途同归之妙”。根据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经络学说及穴位疗法,结合现代药学透皮吸收理论,我科选用中药乳香、木香、檀香、冰片、川芎、丹参、红花制成的冠心止痛贴直接外贴膻中穴辅以生物灯照射,使诸药药效直达病所,鼓动心脉,通阳化浊,行气活血,破瘀通络,从而起到宽胸止痛的疗效。实验报道[4]显示,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使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促进侧支循环而不增加心室作功和心肌耗氧量。川芎及其提取物均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木香、檀香、乳香、冰片等透皮性强,并且中芝生物灯所发出的电磁波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通过皮肤用药,使药物有效成分更易吸收,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使心肌供血改善,及时缓解心绞痛。同时也可避免长期应用硝酸甘油产生耐药性及药物口服后的肝脏首过效应。药物从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心脏,避免了胃肠道和肝脏对药物的分解代谢,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另外,皮肤角质层还具有贮存作用,使血药浓度曲线平缓,24 h维持人体内的有效药物浓度,对夜间心绞痛发作者和不愿坚持服药者尤为适宜,弥补了短效硝酸酯类药物之不足,有着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5]。冠心病外治疗法是目前给药的较好途径,它用药准确可靠,药物作用时间长久,用药量少,既经济又方便,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易被接受,适合广大患者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3]陈可冀.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11.
[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33-661.
[5]唐承安.冠心病中医外治法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 1996,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