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2011-03-16 23:26张雪琴
天津护理 2011年3期
关键词:患侧颅脑肢体

张雪琴 沈 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张雪琴 沈 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颅脑损伤;功能康复;护理

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随着医学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大部分患者能够幸存下来,但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不能恢复的,但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人们发现,中枢神经损伤后,不是通过再生,而是通过残留部分功能上的重新组织,以新的方式代偿丧失的功能〔1〕。因此,康复护理功能训练是必要的。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己成为神经外科所面临重要问题。现将瘫痪肢体功能障碍的各种康复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1 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评价

通过收集患者肢体功能资料进行评价,评价是康复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康复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计划性的依据,应避免重训练轻评价,否则将使康复训练走向盲目,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贯穿在整个康复训练的全过程,做到时时评价,对于处于功能形态障碍的患者采取的主要是治疗方法,而对于能力障碍的患者采取的是适应方法,当患者处于急性期时,康复措施是对患者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输入,尽最大努力抑制痉挛,抑制连带运动对患者的影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2〕。

2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分期与方法

2.1 急性期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过去的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目前的观点趋向于在早期康复训练,并认为康复效果与康复锻炼的早晚有关,与康复训练持续时间关系不大〔3〕,具体内容如下。

2.1.1 良肢位的摆放 颅脑损伤病情严重时,需较长时间的卧床,由于大脑皮质高级中枢的功能紊乱,易出现一些异常的姿势。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每2 h更换卧位一次,并注意床单的清洁、平整、无渣屑,对体质消瘦、高热及全身血液循环障碍者每30~60 min改变体位1次,注意避免骨隆突处过分受压〔4〕。患者平卧位时在两侧肩部及上臂下方垫一楔型长枕,以保持肩关节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和腕关节背伸,预防背关节脱位、肘关节屈曲、肩手综合征等;两侧臀及大腿下方垫长枕,防止髋关节外旋;膝下垫小枕,防止膝关节过伸;双足跟垫圆圈垫,保持距小腿关节背伸呈内外翻中立位。当患者的肌张力提高,由弛缓期进入痉挛期时,应及时发现痉挛并采用牵引法予以治疗〔5〕。由于患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微循环不畅,患侧肢体受压易导致缺血坏死,故提倡健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翻身时间以每l~2 h 1次为宜〔6〕。在院及康复治疗过程中手应该用手托,把瘫痪的手保持在一个功能位,即要求腕关节30°伸位,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半屈,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形成一个握的姿势,这样手就能保持最大的功能位〔7〕。

2.1.2 早期被动活动 早期功能锻炼通过对肢体进行各种方式的活动,刺激表皮感受器和深部肌腱,通过神经传递对脑细胞施加良性刺激,达到脑功能区的转移或重组,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重新建立,促进细胞的功能恢复。每日定时进行髋、膝、踝、肩及肘关节的被动活动,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对瘫痪肢体采取推拿、捏、捶打、按摩等措施。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有节奏,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一般从大关节开始,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及趾关节的屈曲、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等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每日4~6次,每次15~20min。时间安排在早晨 6:00、上午输液前、午睡前及晚睡前〔8〕。

2.1.3 肢体按摩 肢体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每次功能训练之前进行,以激发其功能活动〔9〕。按摩方法:治疗时应由轻到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速度先慢后快,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柔和、力度适中〔10〕。

2.1.4 早期刺激性康复护理 对于瘫痪患者,给予一定的刺激性护理对病情的恢复有很大的用处。听觉刺激:在巡视病房、做各项常规护理和治疗时要与患者交流,指导家属与患者交谈,提一些简单问题,让患者多听收音机等。视觉刺激:将家属或朋友的照片给患者,屋顶悬挂彩色气球或患者感兴趣的图画,让患者多看电视等。味觉和嗅觉刺激:用香料、光亮油、食物等刺激嗅觉,对有吞咽功能的患者给予酸、甜、苦等不同口味的食物刺激;可经口进食患者应及早拔除胃管,用食物刺激口腔及咽喉。触觉刺激:给患者梳头、按摩、拍打、细软毛刷刷皮肤,提供各种感觉的输入。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应用电脑中频电疗仪,选择电体操处方和功能性电刺激处方刺激患者上下肢,每次20min,每天1次,15~20次为1 疗程〔11〕。

2.2 恢复早期康复护理

2.2.1 翻身动作的训练 翻身可改变血管内压、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关节挛缩及静脉血栓形成,也可改善呼吸功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12〕。患者平卧屈肘,健手托握患肘,健腿插入患腿下方,躯干旋转,由健腿抬动患腿转向健侧。一般每2 h翻身1次,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及仰卧位交替〔13〕。进行翻身训练时,应进行一些辅助动作练习,如抬臀、收腹以增加腰部肌力,同时要加床挡防护。

2.2.2 坐起训练 伤后5~7 d,患者全身症状稳定可进行坐起训练,以防坠积性肺炎和直立性低血压。可先将床头抬高30~45°,以后逐渐加大直至80°。时间由5min、10min到30min。若患者能持续坐30min时,就要训练坐位的耐力。患者在无靠背而能自行支持时,可在坐稳后由两侧交替推动患者,训练保持平衡而不倒下。此时说明患者具有躯体平衡能力,每日训练3次。锻炼前后应观察患者反应,测心率与血压,注意有无直立性低血压,当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 kpa时应停止训练,保护患者肩关节(用三角巾将患侧前臂吊于胸前)〔14〕。注意安全,护士应自始至终站在患侧。一般情况下,坐起位起初不应超过30~60min,每隔l5~30min要有15 s重量转移的时间〔15〕。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重量转移的患者,需要他人每隔l h协助进行重量转移30 s,适当的椅垫对预防压疮有重要意义。

2.3 恢复期康复护理 此期患者肌力恢复迅速,具有坐位和控制平衡的能力,健侧有一定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3.1 站立训练 应站在患者的患侧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引导患者向患侧转移,健侧手指紧扣患侧手指,抱于胸前,双足稍分开。站起及站位平衡训练患者双下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臂部,髋、膝伸展而立起;站立时平行杠边,健侧上肢紧抓杠木,重心放在健侧下肢,逐渐增 加 站 立 时 间〔14〕。

2.3.2 步行训练 患者坐位及站立能保持平衡时即可开始,可先于平衡杠内步行,注意上肢的摆动及骨盆的旋转,接着平地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注意培养精细活动能力,促使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恢复正常〔15〕。

2.3.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训练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在康复护理中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再从轮椅移到厕所的技巧动作和方法〔13〕。

3 物理治疗促进全面康复

此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频谱仪照射、紫外线充氧自血回输、血液磁极化疗法、电针疗法、穴位埋线法、高压氧治疗等〔16〕。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适当的方法,综合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颅脑损伤的早期可使用频谱仪照射、紫外线充氧自血回输、血液磁极化疗法等;在疾病的康复期主要采用电针疗法、穴位埋线法、高压氧治疗等。

4 小结

在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早进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可减少患者后期并发症的出现。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训练以保持肢体处于良肢位,通过反复进行翻身、坐位、立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纠正异常的运动模式,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17〕。因此,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有利于改善运动功能,加速患肢肌力恢复,大大减少了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畸形和足下垂等常见的继发障碍,为恢复期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13〕。其次,早期康复可在床旁进行,所需投入不大,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康复知识培训指导〔11〕,发挥陪护人员协助康复治疗的作用,把康复治疗贯穿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最大限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康复过程中应注意适当休息,过度训练有害无益,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在饮食和节气防护、养生指导等方面提供必要、及时、到位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与家属树立信心,循序渐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就会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

〔1〕 胡继实,朱新洪,王峰,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l62-164

〔2〕 谈群淑.脑出血病人肢体功能康复护理[J].临床医药,2006,1:55

〔3〕 许秀凤,吴燕,洪艳.重症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07,7(8):105-106

〔4〕 张洪凤,段晓侠,李敏,等.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8,10(6):1091-1092

〔5〕 姜淑娥,游洪,张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25):4410-4411

〔6〕 程蕊琼.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7):1737-1738

〔7〕 Wright TW,HorodyskiM,Smith DW.Functional outcome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ORIFwith a volar fixed-angle tine plate versusexternal fixation[J].JHand Surg Am,2005,30(2):289-299

〔8〕 张艳丽.早期被动肢体锻炼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313

〔9〕 刘凤杰.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信息,2009,26(1-4):23-24

〔10〕 万玲.重度脑挫伤临床观察要点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1):1246-1248

〔11〕 马惠莉,李玉敏,樊金兰,等.中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08,30(7):1073-1074

〔12〕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7

〔13〕 郭爱香.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2(19):59-61

〔14〕 辛宁,徐贵侠,杨薇,等.康复护理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恢复中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244-245

〔15〕 王庆珍,金颖,段杰.实用神经外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4-238

〔16〕 苏增罗,李彦州.试论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5-16

〔17〕 胡媞,陈茂君,杨前美,等.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08,23(6):1258-1259

(2010-12-09收稿,2011-04-06修回)

中国分类号 R473.74

B

1006-9143(2011)03-0176-02

张雪琴(1981-),女,护师,本科

猜你喜欢
患侧颅脑肢体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