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在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中的实践——以上海宝山区顾村一号基地为例

2011-03-07 08:41俞斯倩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3期
关键词:社区规划居民规划

俞斯倩

社区规划作为一种复合形态的规划手段,不仅仅是对物质空间进行规划,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进行规划。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聚落,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更新、协调,达到一个相对平衡、和谐的稳定状态。现今大规模进行的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活动,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保持自身完善成熟的协调过程,如何创造良性发育循环的条件,在大型社区建设和规划研究中,必须得到重视。

宝山顾村新选址一号基地作为上海市属最早的几个保障房基地之一,强调以人为本,遵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期研究引入了社区规划的技术手段,重视居民的互动,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以期创造一个亲和与良性发展的大型居住社区。

1 社区规划的产生及发展

1.1 社区与社区规划释义

社区的概念源自社会学,在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中,随着对于人居环境的人文关怀和非物质层面的思考,以及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理论的多学科交融,社区的概念被引入了城市规划。在规划范畴,社区的概念一般是指城市内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有一定的区域限定和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而由社区发展运动兴起的社区规划,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的发展目标、实现手段以及各类资源的总体部署。具体而言,社区规划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合理配置社区资源,提高社会效益,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而制定的社区发展规划。

1.2 社区规划的兴起和发展

伴随世界性的社区发展运动,社区规划应运而生。二战后,联合国积极倡导社区发展运动,旨在自下而上、依靠居民自身的力量推进社区的积极发展。西方多国政府为将战后重建的新兴社区引导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而制定的社区发展计划,成为社区规划发展的主要缘起。同时以物质层面为主的城市规划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显现出不足,有必要加强规划在人文层面的关注,社区规划就此得到发展。

近五十年间,社区规划通过在不同国家的实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丰富。基本上以美国为代表的综合性社区规划模式和以台湾为代表的物质性社区规划模式为主。前者强调规划理念和方式,以公众意见为核心的全方面发展规划;后者则是有明确的地理边界,以政府为主导的,旨在改善社区物质环境从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性规划。

在我国,社区规划尚在起步研究阶段。近几年,规划从业者从街道、城市近郊、新农村等不同社区载体进行了社区规划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社区建设发展显现出政府强力主导的特征,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体制的改革尚未完善,而强调社区自身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规划也尚无完整、成熟的体系或模式。

2 社区规划在大型居住社区中的实践

2.1 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中社区规划的意义

随着城市更新扩张及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进,近几年,一大批大型居住社区在上海启动建设。2005年启动的上海市配套商品房——顾村一号基地(图1)是第一批开发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之一。

基地位于上海外环、郊环线之间、宝山区中西部。总占地约15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其中纯住宅面积约120万平方米。住宅户型标准按50、70、90小户型控制,以一室户、二室户为主。基地中的住宅类型包括配套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规划人口约4.5万。

图1 顾村一号基地位置示意图

顾村基地作为大型保障房源供应基地,其很大部分的人口指向有着比较鲜明的社会特征,这有利于前期针对性地进行社区规划的分析研究。同时由于基地远离市中心区域,而大部分导入人口来自于市中心更新区域,为增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区的发展遵循可持续之路,在项目前期引入了社区规划的技术手段。社区规划的编制更强调非物质领域的内涵,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规划目标,重视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使物质设施的规划成为满足精神需求的手段,这将进一步促进居民的参与和社区的健康发展。

由于基地位于宝山新城西侧顾村新城片区,考虑到周边环境影响,社区规划的研究范围拓展至整个顾村新城。

2.2 社区规划的理论准备

(1)可持续发展理论

自1996年联合国在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的共同发展战略,可持续的发展观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该理论以“经济效益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平衡”为重点。顾村的社区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着眼于社区发展的长远利益,合理结合社区居民的近远期利益,达到和谐社区的规划目标。

(2)邻里单位理论

该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建筑师佩里在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邻里单位理论》。该理论强调邻里单位是一个互动体系,主要针对居住区域,对邻里单位的道路、公共设施等提出了一系列的配置要求。该理论被多国引用而成为一系列居住区规划规范和标准的理论基础。在顾村社区规划中,主要倡导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以一定的规划手段倡导一种守望相助的社区精神。

(3)“政社”关系理论

由于在现今中国的社区建设,政府仍起到主导地位,在社区规划中,就要解决好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一书中提出社会的进步与社会中政府和个人的关系相关,其提出三条:第一,不主张政府干预一般社会经济活动;第二,政府应当尽量减少干涉和包办;第三,主张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有专家认为,政社部分是传统体制的缺陷,认为政社分工合作是社区建设体制的创新要件。由此,在顾村社区规划中以“政社分开”为原则,强化现代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分工合作体制,以期获得和谐社区的目的。

(4)“管治”理论

“管治”理论是一种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进行权利和利益平衡再分配的制度性理念,是一种寻求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治理观。该理论认为一切合法权利非政府垄断,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在顾村的社区规划中,贯彻了该理论思想,“硬件”规划中体现平等的设计思想,“软件”规划中体现社区中各种力量的合理分布,一起共同营造出一个平等的社区氛围,达到和谐和可持续目标。

2.3 顾村新城社区规划的核心内容

(1)社区规划的总体思路

顾村新城具有社区规模大、人口结构异质性强的特点。从这些基本特点入手,提出“邻里模式”的总体思路,从“新城——街道社区——二级社区(居住小区)——居委小区(组团或邻里)”不同的规模等级,创造出不同的交互平台,强化社区内部的交流,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治的目的。

(2)社区社会基本规划

从满足不同社区居民基本的共性需求的角度,顾村社区规划主要从“硬件”(物质)和“软件”(非物质)两个方面来展开规划。“硬件”规划从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各项具体需求出发,根据辐射范围和服务人群的不同,分为三个层级:顾村中心硬件设施、街道社区硬件设施、居住小区硬件设施。“软件”规划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

区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规划,分析可能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逐步达到和谐社区的目标。

表1 三类社区规划的建议和措施

(3)不同类型的社区所做的规划

在顾村新城基于人口来源的特征,主要有三类人群,从而形成三种不同性质的规划社区:动迁社区(配套商品房)、原住民社区(农民动迁房)、商品房社区(普通商品房)(表1)。通过对这三类社区居民特征及需求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规划建议。

3 项目建设中的规划实施情况

顾村一号基地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出于可实施性的考量,主要参照了社区规划中物质性规划,即“硬件”规划部分的建议,对社区的总体布局、室外交互空间及部分街坊进行了如下实践活动。

3.1 总体布局构思

项目规划前期尝试引入“邻里模式”,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采取 “街道——居住社区——基层小区”的模式。所谓邻里中心就是经过功能重组后、有着适宜规模和服务半径的社区服务中心(一个边界明确的公共空间)。它可以是多层级的、不同规模的。

各个街坊内都设置一定规模的邻里中心,功能配置上可以是小型商业、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小型服务设施等满足居民主要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根据规模和服务半径,把邻里中心分为居住社区中心和基层小区中心。后者主要设置在靠近街坊入口处、或街坊中心、或沿街设置,用于满足周边步行4-5分钟距离范围内的住户的基本需求,前者则适合设置在公交站点附近或社区商业街端部等处,提供的服务更全面、服务半径也更广。邻里中心作为社区居民的交流平台,要求在建筑形式上是软性的、平易近人的,多空间、多形式的;通过空间构造引导人流,让人与人之间增进交流的机会,可同时结合用于休闲小憩的场所、小广场等空间设置。

通过合理组织与划分,形成三个层级的硬件设施组合,依次辐射服务于整个地区。分别为:顾村地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指建立在顾村中心位置,服务于整个顾村全部人口,辐射顾村全部地域甚至附近地域的硬件设施);居住社区中心(满足居住社区成员大部分需求的硬件设施)和基层小区中心(以居委会小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硬件设施)。通过邻里中心的设置,基地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也将更趋合理(图2)。

3.2 室外交互空间

进行项目开发的一号基地内住宅以配套商品房(少量农民动迁房)、经济适用房为主,通过前期社区规划的分析,为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室外交互空间的营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于该类空间的构建分为三个层次:结合街道设置的公共空间、结合邻里中心设置的半公共空间及零散布局在小区绿地中的休憩空间。

图2 公建设施总体布局

结合街道设置的公共空间分为两类:一是结合社区商业或公共设施设置的公共空间,一是在主要街道沿街或交叉口设置的小型广场或绿地。前者与社区内的公共设施相辅相成,既为公共设施起到聚集或疏导人流的作用,又依托公共设施起到成为社区居民交流平台的作用。而后者为整个社区内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氛围起到良好作用,使大型社区不会成为多个封闭小区的集合,在整个社区内部居民有更多交流场所的选择,更为开放和整体。

各个小区内配套邻里中心都设置有或大或小的室外交互空间,可以是一个小广场或绿地配合休憩空间,也可以是一些活动场地等等。这些室外的空间与邻里中心形成各个小区的中心,为小区内的居民提供不同的交流场所和活动空间,符合动迁居民或从市中心迁来的经适房居民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助于居民逐步对社区产生归属感。

在小区的绿化布局中,注重小型休憩空间的设置,是为了居民在室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强化对室外空间的使用,相当于起居空间的延伸,成为半公共的室外起居室,并起到加强周边居民交流的作用。

3.3 街坊实践

在项目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为使前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在项目中得到进一步深化,我们在顾村一号基地中选取了一个位于基地中心位置的完整街坊B2地块进行实践。

图3 B2-2地块规划结构图

B2地块(图3)在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通过研究确定了“大街坊——小组团”模式,以一个“T”形的构架将相对比较大的规整街坊划分成大小不一的四个小组团,以营造更为宜人、舒适的居住氛围。而“T”形构架的两条轴线,一是平行于外部干道的类小区内街,属于开放的公共空间,为居民漫步、交流的场所;一是以两个邻里中心为端点的景观休闲轴线,为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空间。

在公建配置方面,考虑到动迁社区的老龄化程度高,关注了老年人设施,特别增加了为居家养老设置的卫生服务站。在绿化景观方面注重了室外休憩活动场所的设置,以期为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室外活动交流空间。

而实践过程中,一些基于社区规划构想的推进仍遇到一些困难。譬如,由于开放内街的形式与现今的封闭小区主流产生了一些矛盾,在各个阶段的评审,专家都会提出一些意见,最终经沟通对布局做了调整,开放内街的形式并未完全实现。又如,基于居家养老的卫生服务站与相关主管单位的配置要求不一致,最终也并未设置。

4 相关问题的探讨及思考

4.1 社区规划管理体系问题

社区规划作为非常规规划管理体系中的一种规划手段,其规划落地有一定难度。从顾村社区规划来看,前期规划研究阶段,从“软件”到“硬件”,到不同居住社区的特征、需求分析,乃至提出建议,内容较充实完整;到项目前期阶段,社区规划内有效的内容,主要是“硬件”部分;而到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真正能落地实现的仅仅是“硬件”中与现行各类技术要求相符的一小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规划尚处于体制外的研究阶段,除非是项目实施主体的主观意志,否则它难以对项目建设产生制约,对政府管理也难以产生影响,不能产生具体作用的规划手段,其实现难以得到保障。

同时,在顾村社区规划中,通过对于各类不同性质社区中居民的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规划建议。换言之,其对于一些配置的规划建议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些个性的规划建议和配置要求有可能与现行的一些技术要求有出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现今社区规划尚不具备完整的管理体系,提出的规划建议难以作为规划管理依据。

在大型居住社区项目运作中,社区规划的编制对完善社区建设,创造和谐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为使这种有效的作用得以发挥,使社区规划真正得以实施,将社区规划纳入常规的规划管理体系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社区规划只有真正纳入常规规划管理体系,才能对社区建设、发展和管理发挥有效作用,并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并使社区居民通过规划与管理者和建设者达到有效互动,才能通过社区规划使社区发展走入良性循环。当然,纳入常规管理体系并非是要每个项目实施前进行社区规划,可参照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中的情况,在确实需要或达到一定规模的大型社区建设前期进行。

针对社区规划的内容,社区规划在编制和实施中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在详细规划编制前,对于大型社区导入人群特征、结构等进行分析,对社区内的设施配置提出针对性的合理意见,以指导下阶段的项目建设;二是在项目实施阶段,对于社区的具体发展、社区管理等提出意见,以作为社区管理的依据和参考;三是在社区发展阶段,该阶段大部分居民已入住,一些社区内的矛盾和问题凸显。针对这些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使社区居民与管理者加强沟通,使社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4.2 社区规划实施体系问题

大型居住社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周期都比较长,顾村项目启动至今已有近六年,而整个基地要到2012年才进入大规模交付使用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经历了部分配套商品房转变为经济适用住房、提高建筑容量增加容纳人口数量等比较重大的变化。而以“人”作为着眼点的社区规划,住房性质的改变以及人口数量的变化,都意味着规划前提条件的改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正,社区规划的内容就因与现实产生偏差而失去实际操作的意义。

同时,社区规划的实施主体也需明确。由于社区规划关注内容是完整的社区形成、成熟过程,从社区建设、配置到社区管理都涵盖在内,而项目开发仅仅着眼于社区的物质建设部分,二者实施的时间跨度有很大的不同。顾村一号基地的社区规划是开发建设单位组织编制,这使社区规划对于社区发展阶段,也就是居民入住后的部分内容缺失了实施主体,其社区管理部分内容难以获得确实的效果。

鉴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周期与项目开发有很大区别,可以说项目开发仅是社区建设的前期,为使社区规划的编制更具前瞻性、延续性及可实施性,在项目前期编制社区规划应以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主导。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推进的实际情况,定期或在基地条件有重大调整的情况下进行修编,并在社区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社区的发展特点,适当调整社区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如,在项目前期阶段,以市级规划主管部门为主导编制社区规划,侧重于导入人口特征分析,对于社区“硬件”设施配置提出建议,并对“软件”规划提出构想,以使物质条件满足其需求,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在项目实施阶段,以区级规划主管部门为主导,根据项目分阶段实施的情况,对于社区“硬件”规划做相应调整及细化,深化“软件”规划,向入住及周边居民征求意见,并与社区主管部门深入讨论成文;在社区发展阶段,以社区主管部门为主导,根据社区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定期对社区规划进行修编。由此,通过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以保障社区规划的有序有效实施。

4.3 社区规划与社区管理问题

社区规划作为一种复合形态的规划手段,不仅仅是对物质空间进行规划,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进行规划。因此,社区管理虽然是非常规规划内容,却是社区规划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因此,社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并非是规划职能部门的问题,它更是社区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顾村社区规划中,“软件”规划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规划,这三个部分基本上都与社区管理相关。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该部分内容由于缺乏与社区管理的有效联系,而难以成为管理依据。社区规划中对于社区各项管理经过分析研究提出的各种建议,无法最终使真正的社区管理者受益。与具体社区管理事务的脱节,无疑是使社区规划陷入尴尬境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区规划只有与社区管理紧密联系,对社区管理起到确实的指导作用,而社区管理以社区规划为依托,并在实施中根据情况不断对其优化和调整,才能使社区规划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实现引导社区良性循环发展,创造和谐社区的目的。而有社区规划作指导的社区管理,更有可能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更有前瞻性,强化与居民的互动,使社区更具归属感和凝聚力。

4.4 社区规划公众参与的问题

从美国的社区规划发展情况来看,社区规划应该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平民规划。它是基于社区内基本的“人”的利益而进行的规划,而非大环境上的经济效益等因素。因此公众参与是社区规划实施的基础和根本。而现今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谓公众参与部分也不过就是在建设前期,由主管部门对将要建设的项目进行现场和网上公示,公众参与度非常低。

在社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在社区规划分阶段编制实施过程中,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定期对居民意见汇总讨论,并对社区规划进行修订等。通过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其对自身利益的争取,将会推动社区更好的发展,从而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强化公众参与是推进社区规划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

5 结语

通过社区规划在顾村一号基地大型居住社区的实践,可以看出虽然其对社区的建设发展可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但社区规划在现今体制下的实施仍有相当难度。正如社区是个多系统综合的复合系统,社区规划也涉及了多学科的内容,虽然其现今仍游离在法定规划体系之外,但其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全面规划的优势仍不容忽视,这种优势有助于引导社区的良性发展。

正如约翰·弗里德曼在“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世博主题论坛上的讲演中所提到的:社区规划是年复一年、不断延续的过程,通过社区规划的成功实施,可确实提高生活水平,使城市及其社区沿着社会可持续性与和谐城市的长期目标向前发展。

[1]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大型可持续居住社区社区规划与建设研究[R],2006.9.

[2]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宝山区规划管理局.大型可持续发展居住区研究——以宝山顾村为例(课题报告)[R].2006.12.

[3]胡伟. 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之辨析[J]. 城市规划汇刊,2001(1):60-63.

[4]赵蔚,赵民. 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J]. 城市规划汇刊,2002(6):68-71.

[5]谢静. 美国社区规划应运而生[N]. 国际金融报,2005-08-19(20).

[6]钱征寒,牛慧恩. 社区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的推广建议[EB/OL].(2010-04-17)[2011-06-01]http://www.xhut.cn/archives/652.

[7]约翰·弗里德曼. 社区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N]. 文汇报,2010-10-24.

猜你喜欢
社区规划居民规划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分析
石器时代的居民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基于“四全一特”理念的城市既有社区规划改造提升方法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国外社区规划近十五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