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静,鲁建华,王常平,张 英
武夷菌素防治番茄叶霉病效果初探
吴宁静1,鲁建华2,王常平1,张英1
(1 湘西自治州植保植检站,湖南吉首 416000;2 湘西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吉首 416000)
武夷菌素能抑制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病原菌菌体菌丝生长、孢子形成、萌发和影响菌体细胞膜渗透性。研究结果表明1%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能有效控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可达68.25%。
武夷菌素;番茄叶霉病;防治
叶霉病是湘西州设施蔬菜栽培番茄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属半知菌亚门褐孢霉(looke) cif)引起的真菌性病害[1],具有间歇暴发的特点,可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导致收益下降。近年来,随着湘西州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番茄叶霉病呈现出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2]。本着降低农业环境污染、提升番茄产量与品质的目的,笔者于2010年进行了生物农药1%武夷菌素水剂与两种常规农药33.5%必绿2号悬浮剂和50%鼎诺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叶霉病药效对比试验。
1%武夷菌素水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提供)、33.5%必绿2号(喹啉铜)悬浮剂(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鼎诺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多菌灵+嘧霉胺,自购)。
试验在湘西自治州农科所番茄大棚内进行。品种吉星(沈阳星光种业公司生产,自购),单株定植,株行距33 cm×55 cm,采用单秆整枝方式。共设6个处理,即:1%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35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500倍液,50%鼎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3.5%必绿2号悬浮剂1 500倍液,清水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设置有保护行。每小区15 m2,其他农艺措施完全相同。于2010年6月9日番茄叶霉病发病初期开始用药,连续使用3次,每次间隔7 d。发病初期、第二次用药后7 d、第三次用药后7 d各调查一次,调查时每小区中每株自上而下各查5张叶片,并参照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印发的叶霉病调查分级标准,记载叶霉病发病情况,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效,然后进行方差分析。
试验结果(表1)表明,1%武夷菌素水剂防治番茄叶霉病效果较好,其200倍~500倍稀释液在第二次用药后7 d防效达56.86%~60.78%,较对照药剂50%鼎诺可湿性粉剂防效要高3.92%~7.84%,后者防效为52.94%。而33.5%必绿2号也表现出60.59%的防治效果。在第三次用药后7 d,1%武夷菌素水剂200~500倍稀释液防效达62.76%~ 68.25%,较对照药剂50%鼎诺可湿性粉剂防效要高1.36%~ 6.85%;而33.5%必绿2号防效也达66.67%,仅次于武夷菌素水剂200倍稀释液。经方差分析,在第二次用药后7 d,1%武夷菌素水剂与其他药剂防效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第三次用药后7 d,1%武夷菌素水剂200倍稀释液在防效上显著高于50%鼎诺可湿性粉剂,而其他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1 1%武夷菌素水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药效
于番茄叶霉病发病初期连喷3次1%武夷菌素水剂200,350,500倍稀释液,以及35.5%必绿2号1 500倍液,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达56.86%~ 68.25%,优于生产上常用的鼎诺可湿性粉剂。方差分析表明:武夷菌素药剂3种浓度以及必绿2号在防效上无明显差异。由于武夷菌素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农用抗生素[3],对作物安全,符合AA级绿色食品生产对杀菌剂的要求,建议在生产上使用武夷菌素200倍液。
[1] 张洪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修订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56-57.
[2] 李小波,康立功,路盼,等.番茄叶霉病菌产毒条件研究[J].植物保护,2010,(1):89-92.
[3] 曾洪梅,石义萍.防治作物真菌病害新农药—武夷菌素[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Z1):15-16.
责任编辑:黄燕妮
2011- 09 -21
吴宁静(1974—),男,土家族,湖南古丈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S432
B
1001-5280(2011)06-0589-02
10.3969/j.issn.1001-5280.201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