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威,周东波,赵松义,余占平,陈明刚,徐 兵
打顶方式和栽培密度及施氮量对湘西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杨威1,周东波2*,赵松义3,余占平4,陈明刚4,徐兵1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 410128;2湖南中烟技术中心, 长沙 410014;3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 长沙 410128;4永顺县烟草公司,湖南永顺 416700)
以提高湘西烟叶产量和工业可用性为目的,研究打顶方式、栽培密度及施氮量对烟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烟叶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打顶方式、栽培密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采用现蕾打顶、栽培密度为1.1 mÍ0.5 m、施氮量为97.5 kg/hm2或112.5 kg/hm2的栽培方式时,能提高烟叶产量和工业可用性。
烤烟;打顶方式;栽培密度;施氮量;湘西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东经109° 11′~110°55′,北纬27°44′~29°47′,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烤烟,优质烟叶已成为各工业企业原料的重要来源[1]。目前针对湘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研究[2~4]较多,但对产量和质量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的研究尚少。笔者研究打顶方式、栽培密度及施氮量对湘西烤烟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合湘西永顺县基地的烟草栽培技术组合,与湖南中烟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需要相配套,为优质烤烟生产提供依据。
试验于2010年在湘西自治州永顺县高坪乡保坪村进行。供试品种为K326。土壤为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1.9 g/kg,水解性氮161 mg/kg,有效磷16.2 mg/kg,速效钾127 mg/kg。各处理的磷肥和钾肥用量分别按180 kg/hm2(P2O5)和270 kg/hm2(K2O)折算,氮肥按试验要求施用。所用肥料为烟草专用提苗肥(作基肥)、硝酸钾(作追肥)、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其中氮肥的70%作基肥双侧条施,30%作追肥(硝酸钾),分别于移栽后10~15 d和25~30 d在烟株一侧追施;磷肥、硫酸钾全部作基肥施用。田间管理按照当地优质烟叶开发生产技术规范执行。
1.2.1试验设计
试验为3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2种打顶方式(现蕾打顶和初花打顶);B.2个栽培密度(1.1 mÍ0.5 m和1.2 mÍ0.5 m);C.3个施氮水平(施纯氮82.5,97.5,112.5 kg/hm2),共12个处理组合(表1)。3次重复,小区面积66 m2,共36个小区。现蕾打顶留叶18~20片,初花打顶留叶20~22片。
表1 试验处理
1.2.2取样与测定方法
农艺性状按烟草品种调查记载标准进行统计。每小区X2F,C3F,B2F各取2 kg(共108个)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测定,还原糖、淀粉、总氮、氯、钾等含量均按文献[5]的方法测定。
1.2.3数据处理
采用DP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各处理的烟株主要农艺性状见表2。株高为79.97~91.47 cm;茎围为9.55~10.04 cm,T6处理的茎围最粗;叶长为58.44~66.49 cm,T6处理的叶长最长,T4处理的最短;叶宽为18.94~21.62 cm,T3处理的叶宽值最大,T6处理的表现次之;叶面积为702.99~898.49 cm2,T6处理的叶面积最大。
表2 各处理的烟株农艺性状
由表3可知,T9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 535.21 kg/hm2,最低为T1处理的,为1 814.23 kg/hm2;从均价和上等烟及中上等烟比例来看,T8处理的最高,T9处理的上等烟比例最高,均价最低的为T7和T1处理。以上结果说明采用T8,T9,T12处理的栽培方式,即初花打顶、栽培密度1.1 mÍ0.5 m、施氮量97.5 kg/hm2或112.5 kg/hm2时,产量最高,经济性状最佳。
表3 各处理的烟叶经济性状
对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得表4,仅有C因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烤烟产量起作用的主要是氮肥施用量,这可能与试验年份降水较多有关。由处理因子各水平均值及其标准差可知,氮肥施用不足将直接导致烟叶减产,打顶方式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4 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各处理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见表5。下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仅T11和T12处理的偏低,其他处理的都在适宜范围;总碱值都偏高,总氮、钾、糖碱比适宜,氯含量偏低。对下部叶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打顶方式对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打顶方式和栽培密度的交互作用对还原糖、总氮、钾、氯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由处理因子各水平均值及其标准差可知,采用现蕾打顶以及密度为1.1 mÍ0.5 m的栽培方式能够提高下部叶总糖、还原糖、钾的含量,降低总碱、总氮、氯含量。
中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适宜,总碱值偏高,总氮、糖碱比适宜,钾、氯含量偏低。对中部叶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打顶方式对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栽培密度对钾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采用1.1 mÍ0.5 m的栽培密度能够显著提高中部烟叶的钾含量。
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偏低,总碱值都偏高,总氮、氯含量适宜,钾、糖碱比偏低。对上部叶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打顶方式对总糖、还原糖、总碱、总氮、钾影响的差异极显著,栽培密度对钾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打顶方式和栽培密度的交互作用对钾含量的影响的差异极显著。采用现蕾打顶以及密度为1.1 mÍ0.5 m的栽培方式能够提高上部叶总糖、还原糖、钾的含量,降低总碱、总氮、氯含量。
表5 不同处理各部位烟叶的化学成分
续表